分享

黄铜制烟套具

 Jennyluo777 2014-07-04
    在中国考古中发现的青铜制品,至少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到夏、商、周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据今也有四千余年。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业的突飞猛进,铜业逐渐走向下坡路。当初由铜制成的器具,一直为统治者所专用,到汉、唐金银器的兴起替代了铜器,铜制品方能在民间广泛应用。铜器制品历经千年,应用十分广泛,器型至少也有成百上千种。分成大项有礼、乐、容、工具、杂项等。 
    至于烟具的归属,我还没有看到专家的著说,大体应为杂项类。铜制品在烟具中所占比例极大,大家最熟悉的如旱烟袋,南方的水烟壶北方叫水烟袋。我最喜欢的是仅有百年历史的铜烟套具,套具由数件组成,一般有托盘、提手、放卷烟筒、烟灰缸、香烟托等,还有的要加一些弹簧机关(如图二),有时还要配上牙签筒。为提高档次,有表面镀金、镀银及镀铬的,还有刻划、镂雕些图案的。 
    但凡成套器物都难保存完整,经过上百年难免丢失一两件,能完整无损流传下来已属十分难得,但目前还没有引起收藏界足够重视,价格普遍偏低。笔者于上世纪80年代从一收废品的人手中买到过一件黄铜烟套具,至今仍在我的藏品中。图一是藏品中的一件白铜组合烟具,比较典型。托盘为花瓣形,盘面刻划有花卉图案,一只如意云形提手,左右各有一园形卷烟筒,适合放两种牌子卷烟,让客人按口味挑选。前置一蝶形香烟架,蝶翅张开可放两只卷烟。后面是一只火柴插。这套烟具不缺件,原装原配。图三比较小巧,可放在掌中。两只筒状物一只可装十只卷烟,另一只放剔牙之物,为防潮、防尘都有铜盖,十分严密。餐后放与客人面前,又显文雅又显身份。烟灰缸、火柴插、香烟架一应俱全,设计十分周到。 
    铜套烟具的使用,距今至多不足百年,正常使用下,铜体表面仍会有一层传世包浆,虽不如明代以前铜器包浆厚润,但自然古朴与新工艺品仍有很大区别。图二是一件杯形镀铬黄铜烟具,左侧是镀铬烟灰缸,中间是火柴夹具,右侧是如普通茶杯状的放卷烟筒。本身造型十分一般,但筒内装有弹簧机关,每次开盖都会弹出一棵香烟,绝无失误。图四是单件烟具,由于使用日久,镀铬层已有部分脱落,整体四周刻有梅花,上为火柴插座。此具稀罕之处是它的原配皮盒,保存十分完整。以上几件的年代应为晚清至民国,解放后随着香烟市场的扩需,也生产了大批的烟具及烟套具,但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以铜为原料的产品并不很多,一是因为原材料国内产量不大,二是先供军需、工业。图五即是50年代生产的黄铜冲压烟套具,托盘上刻有牡丹图案,边沿处刻“牡丹”二字,应为牡丹烟厂配套生产。从这件烟具上可看出当时生产设备十分简陋,但是何厂生产现今已无从考证。 
    铜烟具的收藏与保管虽比瓷器、玉器简单,但也要求避免刮碰划伤,尤其不得沾上酸碱液体。在笔者收藏的几十件铜烟具中,有一件白铜烟灯,造型、做工极佳,只是用微量酸液刷洗过,器物表面雪白,没有一丝包浆,虽是老物件,但已失去了年代的厚重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