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威武天下 2014-07-04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麻将,一种汉族发明的益智游戏,麻将类娱乐用具,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每副136张。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不同地区的游戏规则稍有不同。麻将的牌式主要有“饼(文钱)”、“条(索子)”、“万(万贯)”等。在古代,麻将大都是以骨面竹背做成,可以说麻将牌实际上是一种纸牌与骨牌的结合体。与其他骨牌形式相比,麻将的玩法最为复杂有趣,它的基本打法简单,容易上手,但其中变化又极多,搭配组合因人而异,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最能吸引人的博戏形式之一。

一、麻将起源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麻雀牌起源说

麻雀牌这种说法是最主流的麻将起源的说法。麻将牌又称麻雀牌、麻雀儿牌,本是江苏太仓“护粮牌”。有关资料记载,在江苏太仓市曾有皇家的大粮仓,常年囤积稻谷,以供“南粮北调”。粮多自然雀患频生,每年因雀患而损失了不少粮食。管理粮仓的官吏为了奖励捕雀护粮者,便以竹制的筹牌记捕雀数目,凭此发放酬金,这就是太仓的“护粮牌”。这种筹牌上刻著各种符号和数字,既可观赏,又可游戏,也可作兑取奖金的凭证。这种护粮牌,其玩法、符号和称谓术语无不与捕雀有关。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麻雀牌三种基础花色的名字叫做“万、束、筒”。“筒”的图案就是火药枪的横截面,“筒”即是枪筒,几筒则表示几支火药枪。“索”即“束”,是用细束绳串起来的雀鸟,所以“一索”的图案以鸟代表,几索就是几束鸟,奖金则是按鸟的多少计算的。“万”即是赏钱的单位,几万就是赏钱的数目。

此外“东南西北”为风向,故称“风”,火药枪射鸟应考虑风向。“中、白、发”:“中”即射中之意,故为红色;“白”即白板,放空炮;“发”即发放赏金,领赏发财。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麻将玩法的术语也与捕雀护粮有关。如“碰”即“彭”的枪声。又如成牌叫“和”(音胡),“和”“鹘”谐音,“鹘”是一种捕雀的鹰。除此还有“吃”、“杠”等术语也与捕鸟有关。

那么为何又叫“麻将”呢?在太仓方言中,“麻雀儿”和“麻将”读音较近。太仓话的儿话音念做(/ng/),打“麻雀儿”自然也就叫成打“麻将”了。太仓方言雀(/tsiak/)儿(/ng/),合在一起就变成将(/tsiang/)。

郑和下西洋起源说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 ,船上没有什么娱乐用的设备,船上的将士只能以投掷骰子赌博作为消遣。但是在长久的航海中,将士们厌倦了,经常有将士想家,甚至有试图谋反的,试图杀了郑和他们,为了稳定军心,郑和发明了一种娱乐工具。

郑和以纸牌,牙牌,牌九等为基础,以100多块小木片为牌子,以舰队编制,分别刻了19“条”,然后又以船上装淡水桶的数量,分别刻了19“桶”(筒)。然后又根据风向,刻了“东西南北”四个风向。又以吸引人的金钱刻了19“万”。然后以“大中华耀兵异域”的口号。刻了红色的“中”,然后根据一年四季刻了四个花牌,最后有一块牌不知道刻什么好,就不刻任何东西,这个就是“白板”。

第一次玩的时候是郑和、副帅、大将军、郑和的夫人(太监也可以娶妻)四个人一起玩,最后确定了游戏规则后,全船开始都玩此游戏,船上有一个姓麻的将军,他玩这个游戏得心应手,于是郑和给这个游戏命名“麻大将军牌”,即是后人的“麻将牌”。

水浒传牌起源说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据清代大学者戴名世《忧庵集》记载,有“国粹”之称的麻将牌是明朝时一个名叫万饼条(或“万秉章”)的人发明的。万秉章被施耐庵《水浒传》书中的梁山108位好汉所折服,于是想做一副娱乐工具来纪念他们。万秉章在“叶子格戏(叶子戏)”的基础上创造麻将,以自己名字“万、饼、条”作为三种基础花色。经过几天精心设计,终于研制出了麻将牌。他把麻将牌设计为108张,暗喻《水浒》中的梁山108位好汉。牌中的九索指“九纹龙”史进,二索指“双鞭”呼延灼等等。接下来,万秉迢考虑到梁山一百单八将分别来自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又增添了“东”、“西”、“南”、“北”、“中”各4张,共计20张牌。同时,考虑到梁山英雄好汉中既有出身贫民又有出身富户的,对此,就称“贫”为“白”(板),“富”为“发”(财)。于是,“白”、“发”又各增牌4张、共计8张。最后,便构成了整副牌整整136张。

马吊牌起源说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有人说,麻将牌马吊牌、纸牌发展、演变而来的。而马吊牌、纸牌等娱乐游戏,又都与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血缘”关系。流行的棋、牌等博弈戏娱,无不是在博戏的基础上发展、派生、演变而来的。

古博戏始于何时,准确年代很难说清。据《史记》和其他有关文字的记载,博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中国最早的博戏叫“六博”,有六支箸和12个棋子,箸是一种长形的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所用的骰子。

据《颜氏家训·杂艺》所载,可知博戏又分大博、小博。大博的行棋之法已不可考。小博的玩法在《古博经》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其方法是:两人相对坐,棋盘为12道,两头当中为水。把长方形的黑白各六个棋子放在棋盘上。又用鱼两枚,置于水中。比赛双方轮流掷琼(即骰子),根据掷采的大小,借以决定棋子前进的步数。棋子到达终点,将棋子竖起来,成为骁棋(或称枭棋)。成为骁的棋,便可入水“牵鱼”获筹。获六筹为胜。未成骁的棋,就称为散棋。骁棋可以攻击对方的棋子,也可以放弃行走的机会而不动,散棋却不可。

二、麻将形成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也叫默和牌)的戏娱用具。纸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纸制成的牌长二寸许,宽不到一寸。纸牌开始共有60张,分为文钱、索子、万贯三种花色,其三色都是一至九各两张,另有幺头三色(即麻将牌中的中、发、白)各两张。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叫一副,有三副另加一对牌者为胜。赢牌的称谓叫“和”(音胡)。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其后,人们感到纸牌的张数太少,玩起来不能尽兴,于是把两副牌放在一起合成一副来玩,从此纸牌就变成120张。在玩法上,除了三张连在一起的牌可以成为一副以外,三张相同的牌也可以成为一副。也就是说,上手出的牌,下手需要还可以吃、碰。这时牌的组合就有了“坎”(同门三张数字相连)、“碰”(三张相同)、“开杠”(四张相同)。此时的纸牌又叫“碰和牌”。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与此同时,骨牌中也出现了一种“碰和”,将21种牌色每种五张合成一副。并且有了开杠、自摸加倍、相公陪打、诈和受罚等规定。骨牌的这些打法和术语也由纸牌接受、继承下来。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大约到了清末,纸牌增加了东、南、西、北四色风牌(每色四张)。那时人们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称是从就餐时可以坐八个人得来的。用于打牌时总是面向一方,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两个人。逐渐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来玩的习俗,四人各坐一方。人们还从四方得到了启发,在纸牌中增加了东、南、西、北风。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至于三元牌中、发、白的增加,可能是人们对升官发财的向往。中就是中举(中解元、中会元、中状元,称为中三元),发即发财,中了举,做了官,自然也就发财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后来人们玩麻将时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没有人做成牌,感到扫兴。为弥补这个缺憾,于是又增加了听用。最初的听用只增加两张,逐渐发展增加为更多的张,直到发展为有绘的麻将牌。

但由于纸牌的数量一多,在取、舍、组合牌时十分不便,人们从骨牌中受到启发,渐渐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来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将牌从此开始。

至于说麻将牌名称的由来,无从考证。可能由发音讹变而来。吴人音“鸟”为diào,马吊牌就成了马鸟牌,麻鸟牌成了麻雀牌,再变成了麻将牌。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筒子代表一个个铜钱,条子代表一串铜钱,以前一吊钱就是一百,也有称“一贯钱”,贯穿起来的意思;万,就是一万钱罗;而中发白,名为“箭令牌”,白代表箭靶,发代表射箭,中则表示射中红心。

麻将牌形成以后,上至朝廷,下至平民,无不喜爱。平民百姓们也从打麻将中得到了乐趣。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三、麻将牌数

一副完整的麻将牌共152张。包括序数牌、字牌、花牌、百搭牌。流行的是精简版麻将,不含百搭和大白板,共144张。

序数牌(合计108张)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1、万子牌:从一万至九万,各4张,共36张。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2、筒子牌:从一筒至九筒,各4张,共36张。也有的地方称为饼,从一饼到九饼。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3、索子牌:从一索至九索,各4张,共36张。也有的地方称为条,从一条到九条。

字牌(合计28张)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1、风牌:东、南、西、北,各4张,共16张。

2、箭牌:中、发、白,各4张,共12张。

花牌(合计8张)

春、夏、秋、冬,梅、兰、竹、菊,各一张,共8张。

百搭牌(合计8张)

财神、猫、老鼠、聚宝盆各一张,百搭牌4张,共8张。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四、麻将相关术语

麻将应对的五种标准状态,是“吃”、“碰”、“杠”、“听”、“胡”。在正式比赛中,五种状态的官方语言都是汉语,包括国际比赛。

吃:上家打出牌,与下家的牌正好组成一副顺子,他就可以吃。

碰:上家打出牌,与下家的牌正好组成一副刻子,他就可以碰。

杠:其他人打出1张牌,自己手中有3张相同的牌,即可杠牌,称为明杠,倒下这个杠,再到排尾抓1张牌,将手中不需要的1张牌打出。手中有3张相同的牌,又抓到1张相同的牌,称为暗杠,扣下,别人不知道是啥牌,再到排尾抓1张牌,将手中不需要的1张牌打出。“明杠”比“吃”优先,如果你要杠的牌刚好是出牌方下家要吃的牌,则吃牌失败,杠牌成功。

听:当你将你手中的牌都凑成了有用的牌,只需再加上第14张便可和牌,你就可以进入听牌的阶段。

胡:四位玩家谁先胡牌谁为胜利。具体视比赛详细规则而定。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图说麻将牌发展史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麻将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游戏特点,而且具有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体的孕魅力及内涵丰富、底蕴悠长的东方化特征,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据记载也是麻将的创始人清朝时的“甬上闻人”陈鱼门,甬是宁波的简称,所以这位陈氏先祖是宁波人。陈氏支祠就是陈家的祠堂,所以才将麻将起源陈列馆建在这里。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马吊、麻雀牌在流行中由最早的纸质麻将。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纸牌。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陈鱼门“广交游,琴酒无虚日”,极喜玩耍,精熟纸牌。他因深感纸牌有诸多不便,于同治三年(1846年)改为竹骨,继承碰和牌中的万、索、筒,共108张,易红花为绿发,白花为白板,老千为红中,名“三箭”,各4张,共12张,增“东、南、西、北”四风,各4张,共16张。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一幅标准的麻将牌。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水浒叶子后期牌的张数与马吊牌张数一致,梁山108条好汉刚好与筒条万三门牌的张数一样多。这是中国唯一一副手工制作的108条好汉麻将!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麻雀牌大概是因索子中的一索不是钱索状,而是一只麻雀状的小鸟而得名。当时有“默和牌”与“碰和牌 ”之别,碰和牌比默和牌张数上多一倍。一幅牌有一百二十张,打法也稍复杂些。马吊、麻雀牌在流行中由最早的纸质逐渐演变成了竹制的。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这是古老的竹制麻将。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木质麻将。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传说中的“十三不靠”,麻将的一种和法,由东西南北、147258369组成,相信现在麻友很少了解吧。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中国骨制竹背麻将。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产自越南的树脂麻将。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麻将历史文化知识(歌曲之74) - 劲松 - 红旗文稿博客
 

 【纯美音乐】雪域高原  天籁纯音(28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