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台湾老师如何讲国学

 鹿文康金 2014-07-05


讲师:易理玉(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中)

时间:2013年12月15日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丽泽中学

主持人语

12月15日,来自台湾的两位国学教师易理玉、庄溎芬分别走进丽泽中学和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讲授了两岸现共用国学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台湾名为《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章节内容。其中,来自台湾北一女中的易理玉老师,已有21年的国文教学经验。她给丽泽中学高一(2)班的同学上了一节《论士与君子》,从孔门十大弟子中的子贡讲起,延伸到司马迁《史记》中对子贡的描写,再到孔门弟子当中的曾子,课堂气氛欢快轻松。整节课,易老师一边带同学们回顾古人的君子人格与士人精神,一边带大家思考“君子和小人”的差别,告诉大家“人格即风格”的道理,让每个同学要从个体生命出发,思考理想人格。


开场白

易理玉 有缘千里来相会。一进丽泽中学,我就看见校门口写着“丽泽,兑”,下一句谁会背得出来?

学生 君子以朋友讲习。

易理玉 哇,你们太厉害了!来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丽泽,兑”这句话从哪里蹦出来的?

学生 《易经》。

易理玉 可是今天呢,姓易的老师不是来给大家讲《易经》的,而是来跟大家聊《论语》。接下来我要问《论语》这本书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学而篇》有谁会背?

学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易理玉 我想的确是哦,今天大家到这儿来上课果真是“学而时习之”,我呢,则是“有朋自远方来”。其实“朋”这个字从《说文解字》来说的话……

学生 同道为朋,同志为友。

易理玉 太有学问了!(在黑板写下“朋”)许慎说“朋者,凤也”。它其实是一只大凤鸟,凤凰飞翔的时候万鸟齐飞。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什么呢:《论士与君子》。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与君子相反的是什么?

学生 小人。

易理玉 什么样个性的人你会认为他是小人?

学生 出尔反尔、狡诈、狡猾、器量浅狭、心胸狭隘。

易理玉 相形之下,我们就要来问了,既然你们都知道这叫做小人,那只要跟小人相反的就是什么?

学生 君子。

易理玉 君子难不难做?

学生 难!

易理玉 难在哪儿啊!(笑)如果拿小人定义,只要不符合小人的条件就算君子,可是你们又说做君子好难。现在就有一个灰色的模糊地带,就是“士”。那什么是“士”呢?

其实在封建时代,春秋战国的时候有一批人,他们有知识、有水准,也享受国家的俸禄。他们“能执干戈,以卫社稷”,他们有社会和国家的使命感。

我们发现其实孔老夫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他开展了平民教育。他觉得不要只有自己拥有知识的宝藏。于是社会上大量地产生了“士”。这么多的知识分子出来了,需要一个更高的标准,这标准就是君子。西方人把“士”认定为知识分子。但当你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的时候,你觉得自己是不是个君子?

学生 不是。(全场笑)我感觉有文化不等同于是君子,还没到那么高的境界。

易理玉 这位同学讲到两个层面,一个叫做文化,一个叫做境界。现在大家进行第二项讨论,你觉得“士”假设不等同于君子,这中间还少了什么元素。什么元素可以构成知识分子升格而变成所谓君子?

学生 要有博大的胸怀、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正义勇敢、爱国包容厚德。“士”就是有学问、有知识,而君子不仅有这些,还有比较大的胸怀,思想应该比“士”要高尚。

易理玉 这样来看,显然君子是更高层次的。在认识君子之前,我们先回归到“士”的角度。这样就可以理清“士”和“君子”之间的界分到底在哪里。

讲勾践、讲夫差,这两个人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子贡就跟他们同一个时代。

易理玉 我们先把第一篇读一遍。

学生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易理玉 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台湾的柿子红了,不知道内陆柿子是不是也红了?我们从“柿”来论“士”。

为什么开宗明义的时候先看到子贡呢?子贡是孔门弟子当中最有钱的一个人。有一天他问老师,怎么样算是一个知识分子?老师说第一:行己有耻。自己的行为要有羞耻心,有羞耻心才能够明辨是非、知所进退;可是下一个层次不简单了: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派遣你到各个地方去,必须要完成君王的使命,不可以让君王(其实引申义就是国家)蒙羞,这才是一个知识分子。结果可爱的子贡说“敢问其次”,老师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大家要说你既孝且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子贡一想,好难啊!又问第三个阶段。你们敢不敢这样?当你办不到的时候,努力撑着自己就是要回答出来,能不能像子贡这样坦然地说:“老师,我做不到。”结果老师告诉他:“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第一说话守信用,第二行为要果决,但是孔老夫子竟然说硬邦邦像石头一样是小人,有没有问题?为什么一个个性坚定的人竟然被称为小人?这是待会儿我们要讨论的。下面子贡还说了,老师,那你现在放眼天底下这些当官的觉得怎么样?孔老夫子说:“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我们从头看,一开始子贡问,孔老夫子回答他,给的是个高层次的东西:男儿志在四方,必须要有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做什么事情都是为“大我”在做的。这里我们真的要看了,孔子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子贡最大的特色是很会说话,可是他只是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去胡说八道吗?不然。我们看到太史公司马迁在写《仲尼弟子列传》时把子贡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块,我们都知道勾践复国的故事,讲勾践、讲夫差,这两个人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可是你知道吗,子贡就跟他们同一个时代,当时他曾经帮助勾践打败了夫差。所以在《仲尼弟子列传》中写了这几句话:“子贡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我觉得司马迁好厉害,你看他写的,存、乱、破、强、霸,五个国家的变化,都因为子贡。在他雄辩滔滔的过程当中,你知道他是出使于外的,所以好像老师很早以前就知道:子贡啊,你不可一世哦,你将来必定是块料。所以他说这番话,是在预告他必须要“行己有耻”,以最高的羞耻心作为标准,出使各国的时候要“使命必达”。

假设今天奉行到一个好的东西,我努力去做,这叫做择善固执。可是我们也不能不懂得权宜之道、通权达变。

易理玉 再看下面:“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在论语当中,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德性、言语、政治、文学,德性我们看到的就是闵子骞。闵子骞这样一个孝子“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连他的父亲母亲都被他感动了,在外面对人说“我儿子啊,孝顺得不得了”的时候别人也都相信。你瞧,这就是一种力量。你能不能够做到左邻右舍、街坊邻居都说:“Good job!好孩子!”你有没有机会被选为班上的模范生、全校的模范生?可见得他讲的就是你能不能在你的家族当中,在你的大团体当中得到一种肯定。

再来到了第三个阶段,子贡说还是很难,就像刚才摇头的同学。老师说好啦,那你说话要守信用啊,做事情要决断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能够怎样就很清楚地进行。可是后来孔老夫子却说了一句话:“硁硁然小人哉。”这样的人勉强也算是个知识分子。那我们就奇怪了,来大家把课本上“硁硁然”的解释念给我听。

学生 “小石坚确的样子;这里形容其能坚正自守,但尚不能衡量轻重、通权达变。”

易理玉 这个地方解释得非常正面,坚正自守,但是不能通权达变。为什么坚正自守就被叫做小人呢,这边所说的小人跟我们刚才所说的小人一样不一样?不一样。把下面小人的解释念给我听。

学生 “器量浅狭的人。”

易理玉 哦,原来是肚量小呀!可是为什么肚量小,孔老夫子还是说这样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呢?当一个知识分子,当我坚持什么叫做“信”、坚持非要做什么的时候,可能一个不小心会落入百分之百的坚持。那什么叫百分之百的坚持?也就是我们今天会出现所谓的愚忠或愚信的状况。对啊,你告诉我要百分之百地守信用,我就百分之百地守信用啊。

我们看到有一个人叫做尾生,尾生之信有没有听过?尾生跟女朋友约好在桥底下见面,等了半天,女孩子仿佛忘了或者迟到了。大水来,尾生就抱着柱子等,等了半天女朋友还是没来,水势越长越高,最后尾生就怎么了?就被冲走淹死了!我们来问一下这位女生,如果你的男朋友在桥底下这样等你,你觉得怎么样,这样的男朋友好不好?如果他真被水冲走又救回来了,你觉得怎么样?(全场笑)

学生 很感动。

易理玉 你很感动?无以为报,愿以身相许是不是?(全场笑)要是我啊,我早就跟这个男生分手了,

笨都笨死了,没两下子搞不好就变寡妇了!(全场笑)所以这样的人怎么可以嫁给他啊。为了守一个“信”字把自己的生命赔上值不值得?是不值得的。可是同时我们却也发现,人言为信,就是一个信字。假设你说话完全不算数的话,这个人就让别人不敢信任你了。所以假设我们今天奉行到一个好的东西,像我们今天背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像我们所知道的温良恭俭让,当你知道了以后,我努力去做,这叫做择善固执。当我们择善固执的时候,其实是好的。可是你也不能只固执而不懂得权宜之道,必须要懂得通权达变,所以孔老夫子他觉得很多事情是必须要因时制宜的。

孟子称孔老夫子是“圣之时者也”、“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你看刚才我没有问问题,大家都不说话,可是一问的时候你们就会反应对不对?你们很懂得掌握这个时间,这就是因时制宜。所以孟子称孔子是“圣之时者也”,最懂得时局的。

我们读书,不是只把它当成一个漂亮的装饰品,还必须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懂得推己及人之道。

易理玉 讲到这里,我们可爱的子贡看到这三点,想一想自己好像都有待斟酌。于是他才问了下一句,他说:老师,请问现在的从政者怎么样?孔老夫子说了:“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什么叫做斗筲?斗是量米的东西,筲有点像现在一种拎的东西。斗筲这样一斗一斗、一升一升地量,请问大还是小?当然小啊,那你觉得它小是小什么?肚量小、知识少,或是见识不够远大,胸襟气度都不够大。

我要带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一章,当孔老夫子认为这些从政者根本不算知识分子的时候,我们往上一层推,第一,这些人说话不守信用,做事情拖拖沓沓的。

那么再往上一层推的话,第二个,家族式的肯定,我们讲到任何事情“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和悌才是做人的一个根本。如果家族的人,或者是你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动脉静脉流着这两道血脉,那基本上你还算是一个知识分子吗?所有读的书,一切枉然。

到了第三个,今天我们读书,不是只把它当成一个漂亮的装饰品而已,你还必须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懂得推己及人之道,要推出去。所以他讲到你必须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易理玉 我们刚才说孔老夫子是懂得因材施教的,所以如果换成子路来问这个问题,答案就不一样了。当子路来问老师,什么样叫做知识分子的时候,孔老夫子告诉他:“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子路的个性勇猛,有事没事就蹦出来。可是连孔老夫子也很爱他,说自从我得到子路之后,所有恶言再不会到我身边了。因为子路的个性暴力,所以孔子告诉他要诚恳,对人要和悦。这就是老师另外一个部分的因材施教。

“安贫乐道”。当你内心有这种正道在的时候,你才懂得什么能够让你好好地坚持下去。

从“恶衣恶食”谈“道”,从“义者宜也”谈“义”

下面一则,孔老夫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你看到同学们穿得漂亮的时候会去想和他多说两句话,在哪买的、什么牌子的对不对?可是孔老夫子竟然这么说,他怎么跟我们这么不一样啊?孔老夫子是怪胎吗,“恶衣恶食”到底有什么不好?那今天我们在看这一则的时候,我问大家,你觉得这一则真正的重点到底在哪个字?

学生 “耻”、“道”。

易理玉 我觉得讲“道”字的同学你们的层次显然是更高的,我本来以为你们会说“恶衣恶食”,没想到一下子就抓到这一则的“道”字。那我们现在来看,为什么孔老夫子要从“恶衣恶食”来谈道呢?

如果“恶衣恶食”你不当回事,有些人追求的可能是豪宅,房子要住得非常漂亮,一个知识分子如果你只想着怎么样住豪宅,孔老夫子说这也不叫做知识分子。于是这一则的重点,我真的同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就是一个“道”字。我们可能常说,没钱的人会去买五袋苹果,有钱的人买苹果五代,有钱和没钱之间哪里是靠外在的物质去做断定的,我们要看的是心灵的财富,看你内在到底是怎样看待自己人生的价值。

大家一起念: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其实孔老夫子也曾是个穷小子啊——吃的是糙米饭,喝的是白开水,连枕头都没钱买,手一弯就睡觉,乐亦在其中矣。如果今天用不符合道义的方法而获得富贵,对我来讲那是天上浮云,我完全不当一回事。

那么下面孔老夫子在称赞他最心爱的学生颜回的时候怎么说: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人不堪其忧,人家都要抗议了,你看他住的是什么,在陋巷,违章建筑矣,这样一个情况下他还“穷开心”。我记得台湾有一年某一所学校研究所的考题就是引用了这两句,请问孔孟之乐到底乐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一个字:“道”,四个字就是“安贫乐道”。当你内心有这种正道在的时候,你才懂得什么能够让你好好地坚持下去。

所以我觉得孔老夫子在讲这些东西的时候,其实他隐隐约约中已经把一些东西勾勒出来了。今天当我内心有一股道,我想要坚持下去的时候,我可能需要一些条件、一些特质,这条件和特质是什么呢?

易理玉 我们看下面一则: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我们就从这里面抓,有谁自告奋勇告诉我,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必须要具备哪些人格特质?

学生 弘毅、仁、任。

易理玉 弘毅,要怎样去恢宏、去坚毅地走下去。这里由弘毅讲到所谓的任重而道远,你必须要把自己内在的一股气撑持住。前进的力量是你内在的原动力,是你鼓舞自己的,不是别人施加在你身上的。透过这个你发现要走的道路好远啊,而在要走的道路很远前肩负的责任很重。

从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是“士”具备的特质。你想想看屈原,一个六十几岁的老先生,到最后“嘭”的一下子投入到汨罗江中。我给学生讲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班有的同学都哭了:“啊,六十几岁他还坚持什么啊,六十几岁不是一切都看淡了吗?”他坚持的到底是什么,他自己说我对我自己的家国是“虽九死其犹未悔”,他把自己活成了汨罗江水旁边一支最芬芳高洁的香草。他的坚持到现在我们依旧在讲他,我们歌颂的不是他写了《楚辞》、《天问》,而是他对自己生命里头那个坚持,那就是士志于道,他绝对不是把“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的人。

此外,作为士,还要有仁爱之心。我们都知道孔老夫子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仁”字,所以假设今天没有爱,一切枉然。你不爱我,口口声声耻言爱,我怎么可能真正地爱你呢?老爸老妈爱我们、学校爱我们、老师爱我们,当我们内心有这股爱在交流的时候才会得到一种温暖,人跟人的感情才能够走下去。所以他说当你把爱放在心上,作为自己的责任的时候,我想爱有好多哦。当然,首先更核心的是,你要先学会爱自己,当你爱自己之后你才会去爱别人。如果你连自己都不好好地爱,一切都是耻言。

名垂青史的人孔老夫子把他们定位为君子。我觉得当我们定位别人是君子的时候,首先他一定具有不一样的人格。

论君子的人格涵养与影响力

先请大家把第四则念一念:

子曰:“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刚才有同学说觉得自己不是君子,那我要问大家了,今天你在假日来到这儿上课,你有什么好处?我相信你回去的时候一定觉得不虚此行,这半天是值得的。我再问大家,平常你当值日生,到学校早一点来,把教室打扫庭除弄干净,有没有什么好处?

学生 看到教室干净,自己上课时也愉悦一些。

易理玉 这就是利人又利己的事情。可是老师没说要给你记个嘉奖吧,也没说要打赏500块吧?所以你看,我们做什么事情,意义就在自己心里头,不会去问到底对我有什么好处我才要去。有时候我们只问这件事情我应不应该去做,我值不值得去做。什么是义?义者宜也。你应该去做的事情,最适宜的事情,它本身就是义。

易理玉 君子最害怕的是,有一天跟这个世界道别的时候,没有人记得他是谁。这么一来,你似乎必须要在活着的时候做出一些什么,让大家记得你吧。

这些人都名垂青史了,都留下来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而留下,他有没有想过?孔老夫子把它定位为君子。刚才一开始的时候问大家士和君子有什么不同,我提供一点小小的浅见。我觉得当我们定位别人是君子的时候,首先他一定具有相当不一样的人格,所以君子是一种人格的涵养,人格的养成。我们常讲“人格即风格”,今天当我们讲到毕加索、莫奈、米罗,我们不会说毕加索比莫奈强,莫奈又赢过米罗吧?如果你不能树立个人的一种人格或风格,是很容易被别人遗忘的。其次就是影响力,今天我们谈影响力,如果我影响的是当代的话,充其量只是一位“名家”,是在当代有名的一位大师。可是如果影响及后世,就成为所谓的“大家”,才真正成为所谓的大家风范、超级大师。

所以我们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一个君子正面的影响力,就不会去要求自己我今天只是考试考高分、挤进一流的大学,而能够有一个更高的期许,期许自己有朝一日,不敢说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是起码你知道,大大小小我可以对别人产生这么一点点的影响力,有朝一日我们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竖起自己的脊梁骨来,告诉别人我是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

所以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而充实自己好不好?今天我上课就上到这儿了,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