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见闻APP精选】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汕头能率 2014-07-05



(上图由左至右分别是19世纪末的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铁路大王”康内留斯·范德比尔特、“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和现代金融的“教父”约翰·摩根。)


创业难,守业更难。不然中国也不会有句老话叫“富不过三代”。资产管理公司The Williams Group的数据显示,这话的确有理。因为据富有家庭没落的实例,将近60%的这类家庭都是在富二代手上败光了家产,90%的这类家庭在富三代去世以前就已经家财散尽。


The Williams Group的总裁Roy Williams说,这种继承人不善管理财富的情况2000年来就变过,继承者毫无理财和资产保值的准备,如今这是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许多家庭无法破解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资产研究与顾问公司Prince and Associates的总裁Russ Prince提供了一种解释:因为富一代通常都痴迷于创造财富,但富二代对造富没有那么强烈的欲望。


CNN财富频道高级撰稿人Steve Hargreaves总结一些专家的观点称,家庭财富被后代挥霍一空的最主要原因是,创业的一代没能清晰地指示,自己离世后,继承人怎样打理的庞大的遗产。这常常导致家族成员内斗,最终牺牲品是富一代创造的财富。


富一代不愿事无巨细,不想太干预后代行事,也许用意是好的。可美银美林财富业务部门的行为金融学主管Michael Liersch指出,几代人之间存在沟通障碍,后代对富一代的想法各有不同理解,这是争执的根源。


要避免这种问题倒有个比较简单的办法:均分遗产。实际上,在任何一个组织里,要做到财富保值都需要集体沟通协作,更何况一个家。


比较理智的做法是,富一代生前详细说明各种用途,比如遗产能不能用来负担家庭成员的教育,有多少用来做慈善,有没有能用于开展创业活动的资金。


管理家庭资产顾问公司Share Save Spend的Nathan Dungan认为:“(富有)家庭需要花时间培养家人对待财富的态度。不能仅限于尽量多获得回报、尽量少纳税。”


专家认为,要实现养成上述财富观的目标,最好的一种方法是共同成立一家慈善组织。这有助于富有家庭创造有效沟通和决策的工具,同时防止所有家庭成员利用善款谋取私利。只要经过了考验,达到了目的,那些工具以后就可以用来更好地管理家族成员的私人财富。


家庭财富管理机构Family Wealth Alliance的领导者Tom Livergood提了一些建议:可以成立家族银行、种子基金,也可以联手做生意。如果把手头的资源汇集在一起,就能拥有集团作战的规模优势。


Livergood还举了个好榜样。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成立了知名的基金会,第一代先人的财富已经传了六代,现在这个家族还是巨富的标杆。


Livergood说,洛克菲勒家族能如此成功,可不是依靠跻身全球首富之列的富一代约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而是一代代后人管理财产的能力。


至于经营不善的反面教材,Hargreaves认为不能不提范德比尔特家族。这个家族的富一代康内留斯·范德比尔特(Cornelius Vanderbilt)凭借铁路与船运在19世纪中期发家,成为美国史上排名第二位的巨富。


根据当时美国经济规模调整计算,他的身家折合现在的2000多亿美元,远远超过比尔·盖茨。老范德比尔特19世纪末捐赠百万美元建立了私立贵族大学——范德堡大学,现在号称“南方哈佛”,是全美著名高等学府之一。


可惜,他的孙辈生活奢华,没能保住多少财产。20世纪70年代,范德比尔特家族有过一次聚会,赴会的家族成员没有一人是百万富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