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探索···中国珍稀、渐危、濒危植物二(51---100)

 负鹏载舟 2014-07-06

 

           科学/探索···中国珍稀、渐危、濒危植物二

(图文来自网络) 珍稀植物二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51 樟子松,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可达80厘米。为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在我国集中分布于大兴安岭,多为幼龄林和中龄林,大树很少。分布区夏凉冬冷,年降水量300至500毫米,土壤为淋溶黑土。樟子松是阳性树种,根系非常发达,耐旱、耐寒、抗风,适应瘠薄土壤。多生于较陡的阳坡或半阳坡上部,多为纯林。花期5至6月,球果第2年9至10月成熟。树形树干美观,亦是防护林及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52 长白松,渐危种。又名美人松,常绿乔木,高达25至32米,胸径25至100厘米。零散分布于长白山北坡海拔700至1600米地段。分布区气候温凉,湿度大,积雪时间长。阳性树种,根系深长,耐一定干旱。花期5至6月,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结实间隔3至5年。对研究松属地理分布,种的变异与演化有一定意义,是针叶树中较好的造林树种,树态美观,适作城市绿化树。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53 兴凯湖松,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15至20米,胸径30至50厘米。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南部地区。抗旱、抗风、耐瘠薄,生长较快。为阳性树种。花期5至6 月,球果翌年9至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54 毛枝五针松,濒危种。常绿乔木,高达20米,胸径60至100厘米。仅零星分布于云南南部海拔800至1800米的石山岩山地,数量极少。分布区为南亚热带气候,干湿季节分明。3月抽梢发叶,4月开花,翌年10月球果成熟。可作滇东南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珍稀植物二
        55 金钱松,稀有种。落叶乔木,高达40米,胸径可达150厘米。为著名的古老残遗植物。仅零星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少数海拔1500以下地区。喜温凉湿润气候,为深根性,无萌发能力。幼龄阶段稍耐荫,生长较慢,10年后需光性增强,生长加快。天然更新能力强。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56 短叶黄杉,渐危种。常绿乔木,高6至10米。仅分布于广西和贵州海拔400至1250米部分地区。分布区地跨北热带季雨林至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南部,属半湿润至湿润的气候类型。为阳性树种,耐干旱,是钙质土特有种。一般散生于石灰岩石山的山顶或上坡。天然更新能力强,种子可随风飘扬。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有研究价值,可作石灰岩山地的造林树种。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57 澜沧黄杉,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80厘米。仅分布于云南、西藏及四川毗邻的局部山地。散生在海拔2400至30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分布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中南部,气候夏凉多雨,冬春干冷。种子成熟后,因鼠害等原因,天然更新的幼苗很少。花期4月,球果10月成熟。为我国特有种,具有科研价值。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58 华东黄杉,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100厘米。零散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等中亚热带地区。分布区气候温凉湿润。幼树需要庇荫,壮龄期对光照要求较高。深根性,侧根粗大,伸展力强,苗期生长慢,五年后转快。花期3月中,10月中球果成熟,可孕的种子极少。为我国特有种,有研究价值。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59 黄杉,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50米,胸径100厘米。零散或小块状分布于湖南、湖北、陕西、四川、云南和贵州等地海拔800至2800米地带的针阔叶林中。喜气候温和或温凉,雨量适中,湿度大。为阳性树种,根系发达,能耐干旱瘠薄。可作为分布区的造林树种。花期4至5月,球果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60 南方铁杉,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25至30米,胸径40至80厘米。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和云南等地海拔600至2100米山地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分布地区夏凉冬寒,雨多雾重,湿度大。为耐阴树种,幼树怕强烈日照。根系发达,抗风、抗雪压。生长慢,寿命长。花期4至5月,10月球果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61 丽江铁杉,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20至30米,胸径达100厘米。零散分布于云南四川等地海拔2700至3300米高山地带。分布地区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云雾,湿度大,几无夏季,冬春有冰雪,气候冷湿。3月芽萌动,4至5月开花,10月果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62 长苞铁杉,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100厘米。星散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等地局部地区,多生于海拔1000至1900米地带的林中向阳处。分布区气候温凉潮湿、雨量充沛、云雾大。为阳性树种,密林下更新困难,结实有间歇期,种子发芽率低,花期3至4月,球果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63 陆均松,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30余米,胸径达150厘米。分布于海南中部以南山区,为北热带,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是阳性树种,根系发达,抗风力强。4至5月开花,10至11月种子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64 海南罗汉松,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16余米,胸径达60厘米。零星分布于海南南部海拔600至1600米山坡或山脊林中,地处热带,气温较高,有明显的旱期。花期3至4月,种子9至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65 长叶竹柏,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20至30米,胸径达50至70厘米。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海拔800至900米的山地林中。多为零星散生。中性偏阴树种,在林冠荫蔽下能正常生长,结实较多,种子发芽力强。幼树生长慢,5年后加快,30年达到生长高峰。3至4月开花,10至11月种子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66 鸡毛松,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35米,胸径达200厘米。主要分布于海南、广西及云南等地海拔400至1100米地带的山谷与溪涧,在海南组成以它为标志的山地雨林。林下天然更新好。3至4月开花,10至11月种子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67 穗花杉,渐危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7至10米。分布很广,跨越五带,但由于生态恶化,数量不多,天然更新能力低,生长缓慢,种子有休眠期,易为鼠害,这些都使此树种有濒危的的危险。生于海拔500至1800米的林中,为阴性树种。花期4至5月,翌年5至6月种子成熟。为我国特有种,树形秀丽。

 

 


珍稀植物二
        68 云南穗花杉,渐危种。常绿小乔木,高5至12米。仅零星分布于云南及贵州局部地区,生长在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喜阴湿环境,为森林中、下层成分。4月开花,翌年4至5月种子成熟。

 

 


珍稀植物二
        69 白豆杉,稀有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米。星散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广西和广东海拔900至1400米陡坡深谷密林下或悬岩上。为雌雄异株,天然更新困难。阴性树种,喜荫蔽。根系发达,种子有休眠期,需隔年发芽。幼树生长缓慢,雌株结实不稳定,受孕率低。花期3至4月,种子于9至10月成熟。是第三纪残遗的单种属植物,有研究价值。

 


珍稀植物二

        70 喜马拉雅红豆杉,濒危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为喜马拉雅山特有种类,仅分布在西藏吉隆一带海拔2800至3100米的林中,数量极少。分布区四季分明。耐寒、耐阴,多生于河谷或沟边较湿润地段。花期5月,种子9至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71 长叶榧树,渐危种。常绿小乔木或常为多分枝灌木。分布于浙江、福建等地局部地区。气候为夏热冬冷,全年基本湿润。通常生长在陡峭阴坡或溪流两旁的常绿阔叶林或次生灌丛中。顶芽一般长到一定时候便停止生长,常从基部萌生数枝,故成年树多呈丛生,根系浅,要有肥厚的皮层,贮水能力强,可耐暂时干旱。花期3至4月,种子次年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72 云南榧树,渐危种。常绿乔木,高15至20米,胸径达1米。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地区,散生在海拔2000至3400米谷地或山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中。气候夏凉冬冷,干、湿季分明,雨量充沛,多云雾,湿度大。为深根性树种,耐阴湿。雌雄异株,传粉不易,结实率低,有大小年之分,常2至3年结实一次,常有鼠害,故更新不良。花期5月,种子翌年9至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73 德昌杉木,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50米,胸径可达3米。为新发现种,仅分布在四川西南局部海拔1300至2800米地带。分布区气候温暖,冬春干旱,夏秋雨量大,有明显干湿交替。喜生于阴坡或半阴坡,20龄前年长高1米,以后缓慢。生长旺期6至9月,花期2月,球果11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74 水松,半常绿性乔木。高25米,胸径60至120厘米。零散分布于我国南部和东部局部地区。为古老残遗树种,多系零散生长,仅在福建某地有小片纯林。分布区气候温暖湿润,水量充沛。为阳性树种,耐水湿,除盐碱地外,能在各种土壤上生长。生于水边或沼泽地的树干基部膨大并有呼吸根生出。种子在天然状态下不易萌发。花期2至3月,球果9至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75 水杉,落叶乔木。高达35至41米,胸径160至240厘米。为世界珍稀的孑遗植物。20世纪40年代在湖北、四川交界处发现了幸存的水杉巨树,后陆续有所发现。天然分布于湖北、四川、湖南三省交界处。分布地气候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冬季有雪而不寒冷,年降水1500毫米。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势平缓、土层深厚、湿润或稍有积水的地方。为喜光性树种,根系发达。花期2月下旬,球果10月至11月成熟。水杉有“活化石”之称,它对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和地质学及裸子植物系统发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76 秃杉,稀有种。为珍稀的孑遗植物,仅存于我国,间断分布于云南、湖北、四川、贵州等地海拔500至2600米的山地沟谷林中。常绿大乔木,高达75米,胸径达360厘米。分布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为浅根性,中性偏阳树种,花期4至5月,球果10月至11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
        77 梓叶槭,濒危种。落叶大乔木,高20至25米,胸径可达1米左右。为我国特有种,零星分布于四川中部平原,散生在亚热带海拔500至13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分布区气候温暖潮湿、雾期长、雨多。花期4月,果期8至9月。

 

 


珍稀植物二
        78 庙台槭,渐危种。落叶乔木,高10至25米。为秦巴山地特有种,呈星散分布,天然更新困难。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等局部海拔1000至2000米的山坡、山谷丛林中。分布区夏季气温稍低、冬春干冷,秋多雨。喜生于阳坡夏绿阔叶林或灌丛中。花期5月,果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79 羊角槭,濒危种。落叶乔木,高15米,胸径60厘米。仅分布于浙江天目山,种子不孕率高,天然更新能力很弱。分布区气候多雾而潮湿。是中性偏阳树种,花期4月,9月果熟。10至12月落叶。

 

 


珍稀植物二
80 云南金钱槭,稀有种。落叶小乔木,高5至10米。分布区为南亚热带气候,干湿季节分明冬季短而不冷,冬春有雾。为弱阳性种4至5月开华,果8至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
        81 金钱槭,稀有种。落叶小乔木,高5至15米。仅星散分布于我国中部的西南部山区。天然更新能力较弱。分布区气候为夏热冬冷,秋季多雨、湿度大。喜生于阴坡潮湿的林中或灌木林中,适宜散射光和光片、光斑的环境。6至7月开花,10月翅果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82 林生杧果,渐危种。常绿乔木,高达25米。为云南南部新发现树种,零星散生于海拔400至1900米常绿阔叶林内。结果虽多,但果皮厚而硬,不易发芽,天然繁殖困难。分布区气候为热带季雨,旱季多雾、林内潮湿。9至10月开花,翌年3至4月果实成熟。

 

 


珍稀植物二
        83 蕉木,濒危种。常绿乔木,高达15米,胸径50厘米。仅分布于海南和广西部分地区。常散生在低于海拔的沟谷两侧。生长地属山地热带雨林。喜阴湿,花期4至12月,果实冬春两熟。我国独此一种,对研究我国热带植物有重要意义。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84 囊瓣木,稀有种。常绿乔木,高达25米,胸径50厘米。仅分布于海南部分低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谷密林中。为该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唯一代表种,仅生海南,有一定研究价值。喜潮湿、荫蔽,多生于静风的缓坡与山谷,在林石间也可长大成材。花期通常4月,果8至9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85 刺五加,渐危种。落叶灌木,高1至6米,分枝多。是东北东部山坡红松阔叶混交林下的主要灌木。分布区地处温带,夏季较温暖湿润,冬季寒冷、积雪、冰冻时间长。中性偏阳树种,根系发达。无胚种多,天然更新困难。花期5至6月,果实9至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86 马蹄参,渐危种。又名大果五加,系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林中的上层树种。常绿乔木,高15至25米。分布在云南、广西、贵州、湖南和广东等地海拔1300至1900米中山地带。分布区受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节分明,四季温暖。
 
 
 

珍稀植物二
        87 多室八角金盘,稀有种。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台湾特有珍贵植物,星散分布于台湾中央山脉海拔1800至2800米地带。分布区气候温凉湿润、云雾多,湿度大。耐阴喜湿。
 
 
 

珍稀植物二
        88 刺参,渐危种。落叶灌木,又名东北刺人参,高100至250厘米,根茎长达300厘米。主要分布于吉林长白山和辽宁等局部海拔1000至1870米地区。喜阴、喜湿、耐寒、耐瘠薄。分布区气候为低温冷湿。花期6至7月,果期8至9月
 
 
 

珍稀植物二
        89 人参,濒危种。多年生草本,主根肉质圆柱形或纺锤形,须根细长。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等地,多生于海拔400至1000米针阔叶混交林下或落叶阔叶林下。喜阴湿冷凉气候,耐寒性强。通常3年开花,5至6年结果,花期6至7月,果期7至9月。
 
 


 

珍稀植物二
        90 姜状三七,濒危种。多年生草本,高30至60厘米根茎肉质,姜块状。分布于云南东南部海拔1000至17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下。为阴生植物,常生在石灰岩常绿阔叶林下荫蔽处,生长地区气候温凉湿润。5月展叶,6月开花,10月果熟。
 


 

珍稀植物二
       91 八角莲,渐危种。多年生草本,高30至90厘米,根状茎横生。分布区虽广,但零星散生,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亚热带。生在海拔200至2400米的阴湿林下或水旁,忌强光和干旱,花期4至7月,果期7至10月。
 
 
 


 

珍稀植物二
        92 桃儿七,稀有种。多年生草本,高40至80厘米,根状茎横生。零星散生于东亚地区,在我国西北有分布。通常生于海拔1500至4300米高山草丛或林边,适于寒冷而湿润。通常5月上旬出苗,下旬至6月上旬开花,8至9月果实熟。
 


 

珍稀植物二
        93 盐桦,濒危种。落叶小乔木或直立大灌木,高3至4米。仅分布在新疆阿勒泰地区一局部潮湿盐碱滩。为中性树种,喜光、潮湿,耐盐碱、耐寒、耐旱。是极为稀有的温带落叶阔叶树种,为西北干旱盐碱地造林的好树种。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94 普陀鹅耳枥,濒危种。落叶乔木,高达13米,胸径70厘米。为我国特有种,只产于普陀岛,更新能力极弱。根系发达,较耐阴、耐旱、抗风。雄花4月上旬先叶开放,雌花与新叶同时开放,果实9月底10月初成熟。
 


 

珍稀植物二
        95 华榛,渐危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分布于河南、陕西、湖北、湖南、四川和云南等地海拔900至3500米的阔叶林中。喜温凉、湿润的气候环境,为阳性树种,常与其他阔叶树组成混交林。根系发达,生长较快,天然更新良好。花期4至5月,果期9至10月。
 


 

珍稀植物二
        96 天目铁木,濒危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1米,胸径达1米。仅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目前只存5株且损伤严重。雄花序7月显露,次年4月开放,雌花序随当年生枝伸展而出,4月中叶全展,9月中果熟,11月中落叶。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97 伯乐树,稀有种。又名钟萼木,为我国特有种。零星分布于亚热带低山至中山地带。结实少,更新困难。为中性偏阳树种,幼年耐荫,深根、抗风、稍耐寒,不耐高温,生长缓慢。花期4至6月,果成熟于10月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98 夏蜡梅,渐危种。20世纪60年代发现,仅见于我国浙江局部海拔600至1100米的山坡或溪谷林下。落叶灌木,高1至3米。分布区气候凉爽湿润。为较耐阴树种,不耐干旱与瘠薄,耐寒。花期5月,9至10月种子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99 七子花,渐危种。落叶小乔木,高达7米。间断分布于湖北和浙江等地海拔600至1000米的丘陵低山。分布区雾多而凉爽,湿度大。常生于低山坡、山沟溪边或林的边缘。花期7至9月,果10月成熟。
 


 

珍稀植物二珍稀植物二
        100 蝟实,稀有种。落叶灌木,高150至300厘米,分布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和安徽等省局部地区,零星生长在海拔350至1900米的阳坡或半阳坡地上。耐寒、耐旱、喜光。花期5至6月,果期9至10月。为我国特有单种属,因不合理开垦和过度放牧被严重破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