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帖:亲身感受北京的交通拥堵

 清泉石上257 2014-07-06

很多东北人都知道,哈尔滨曾有四大怪:自行车把朝外,大面包像锅盖,大姑娘喝酒不就菜,坐不上公交车用脚踹。这第四句描绘的想必大家都明白了,说的是冰城乘坐公交车的艰难。其实,无论是自驾车,还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哈尔滨也好,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也罢,与北京交通拥堵、拥挤的场面来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要想知道北京公交车拥挤、拥堵到什么程度,我作为编辑,先给大家讲个真实事例。我们单位有个秘书,刚刚从东北农业大学毕业来京工作,人生地不熟的,就和熟人在通州区合租了房子,每天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中途还要倒车,来去光花在路上的时间就得3个小时左右。


有一天上午,大家都到岗1个多小时了,可她还是不见人影,而且也没有打来电话请假,同事怕她出什么事情,就拨打了她的手机,而里面传来的竟是她的啜泣声……原来,她在中途倒车到站时,还没有走到车门儿,就被后面急于下车的人推倒在地,扭伤了脚脖子。好在熟人在身边,打车将一瘸一拐的她送回了住处。


北京的公交线路四通八达,车与车的间隔时间也短,即使这样,每辆车一来,远远望去,车厢里黑压压一片,除非你在始发站上车,否则,中途上车的乘客不用说有座位,就是想挤上来也不容易。北京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中途等待上车时,遇到有排队护栏的算幸运,而没有护栏的地方,凭的就是胳膊粗力气大了。没“本事”的乘客,例如小孩、老人和妇女等,只能是用羡慕的眼神看别人上车,而自己只有干等的份儿。有急事想上车的乘客,那就要请旁边的交通协管员帮忙了,硬生生地把你塞进去,只要车能勉强关上门就走人。


我老婆就有类似的遭遇。有一天早晨,连续走了两辆车,都没有上去,害怕迟到的老婆急了,就拼命地往车上挤,就在她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当口,公交车启动了,上不去下不来,惊恐之下的她喊声都变音儿了。


冬天公交车挤一点儿倒是没有什么,可到了炎热的夏天,气温高,公交车一般又没有空调,车厢里就跟个大蒸笼似的,闷得喘不上气来,有时连个下脚地儿都没有,一个人挨着一个人,胳膊碰到一起是常有的事。这男人之间倒是还勉强,顶多粘上别人的汗水;可要是小伙子、大姑娘胳膊碰到了一起,就有些尴尬了。


早晚上下班高峰期,由于公交车有专用通道,尽管有时也会有拥堵发生,但总体来说还算畅通。可一过了这个时段,公交车就没有特权了,堵车就跟家常便饭似的,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当年在北京乘坐公交车时,我们夫妻还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年近五旬的我们经常要给别人让座。尽管车上有“老弱病残孕”专座,可根本就不够用。而一旦有“被照顾对象”上车,那些插着耳机的年青人,或者视而不见,或者闭眼装睡,根本就不理这一套。没有办法,像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只好起身让座。


我们夫妻每天从始发站上车,要坐40多分钟的公交车上班。常常是车刚开出一两站地,我们的座位就让给别人了。可一旦我们把座位让给别人,不管接下来站多长时间,就从来没有人给我们让过座。对此,我们俩自嘲地说,要真是有人给咱们俩让座了,那咱们俩就得老不成样子了。等我们下班回家时,由于中途上车,挤上去就算不错了,有时都快到家了才有个座。


要说北京的公交车,优点总还是有的,不仅四通八达,而且线路长,票价低。四年前我们在的时候,北京市内乘坐公交车刷卡只需要0.40元,这实在是太便宜了。


接着再来谈谈拥挤的北京地铁。有很长一段时间,北京地铁只有1号线和2号线,那时乘客不是很多,坐在地铁车厢里,又有风扇吹着,确实挺舒服的,而且是最便捷、最省时的交通工具,通常比自驾车速度还快,非常受大家的欢迎。  这几年,北京的地铁线路增加了好几条,可拥挤的状况非但没有缓解,而且还越来越惨烈了。有一次看电视新闻,反复两次播出这样一个画面:地铁到站时,一个男乘客已经走下车,可上车的人多力量大,硬是把他给推回了车厢。


  看了这段报道,我对妻子感叹道:好在我们当年选择离开北京,要不然的话,刚才被挤回车厢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我。


在地铁乘客中,大多数是距离较远的,上地铁后能有个座位,那是挺高兴的事,好些人还会趁机眯上一觉,补一个解乏又提神的美觉。


即使是红极一时的央视二套《马斌播报》,节目的主角儿——马斌,当年在北京没有私家车的时候,每天都乘坐地铁上下班,他也有车厢里睡得流口水的糗事。这可是他在一次接受其他节目访谈时,自己亲口爆的料。
除了地铁外,北京还有城铁,那是连接通州和朝阳两区的最佳交通工具。相比于北京其他城区来讲,通州区(以前叫通县)的房价还是挺便宜的,有些人便到这里买、租房子住,然后去主城区上班。很快,城铁也步了地铁的后尘,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场面。


越写越来劲,我们也聊聊北京私家车的事儿。有人说,/外地人在北京生活/,成功的标志是有三大件:有房、有工作或生意、有小汽车。于是,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买车成了圆梦的行动。北京的私家车摇号控制购买,分单双号限制出行。有的家庭财大气粗,官方不是分单双号限行吗,那我就买两辆车,一个单号,另一个双号,保证天天有车开。再看看马路上的汽车,仍然多的跟蚂蚁翻蛋似的,不见减少,只见增多。


尽管我们离开北京有四年多了,但还是喜欢留意北京的大事小情。有时通过《北京卫视》每天播报的路况实时信息,看到路上的车黑压压的一片,不用说身在其中,就是看着都闹心。这拥堵的车流中,私家车可能得占大多数。


乘坐私家车出行,有时真是挺闹心的,我就遇到过一次。当年,我们《中华新闻报》与有关单位在苏州联办了汽车零部件发展论坛。去首都机场时,有几个人坐报社的车先走了,还剩下我和另外一位同事,约好了搭乘别人的私家车去机场。由于车主有事出发晚了,半路上还遇到塞车,我们三个急得像热锅里的蚂蚁一样,已经到机场的同事还一个劲儿地打电话催。好在运气不错,我们有惊无险,最终还是赶上了这班飞机。


在北京,开私家车外出常常会因堵车而迟到。于是,好多人一见面,第一句话可能就会这样说:真是不好意思,路上堵车了。如果是亲朋好友,或是非正式场合,别人也并不会太在意;假如有重要场合或事情,那可就是自找麻烦了。因此,我的体会是,凡是有事外出时,不论是坐地铁、公交车,还是打车、开车,都要打足够的提前量。因为不管你是谁,有什么样的理由,迟到或不守时总是不礼貌、不尊重人的行为,还会违反单位的纪律,甚至会因此耽误大事。


有人指望北京解决交通拥挤、拥堵问题,我说这是不现实的。北京人口在增加,私家车在增加,加上北京道路设计先天不足——都是横平竖直的“井”字形,交汇点多,不堵车才怪呐。还有的说,北京多修环形路就好了。北京已经修到六环了,拥堵解决了吗?没有用的。车辆不可能老是在外边跑大圈,一旦进城区,拥堵就会发生。北京人开私家车其实很不容易,车辆密集,又要技术高,还要有忍耐拥堵的毅力。


其实,北京的交通工具中,最省心、舒服的是打车——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不过面对一道又一道的红灯,面对严重的堵车,眼看着计价表不停地跳动,你的心脏得有足够的承受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