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竹根雕与“差生”

 nangongcunfu 2014-07-06

 

    竹根雕的启示

   看看题目,读者可能很纳闷,说着差生教育呢,干嘛又扯到竹子上了?我说诸位,竹子与差生的联系那可非同一般,您听我慢慢道来,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啊!

   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坚贞和高洁是与生俱来的, 它空腹而生,“及凌云处尚虚心”,时时启迪人们要虚心要虚怀若谷,包容万物;它“枝横云梦”,志向很高,奋发向上;它伫立风雨中蓝天下,不畏烈日不畏风霜雨雪,自立自强,不屈不挠。
    它的坚韧、清逸、虚心劲节、傲寒的品格,成为古代文人雅士借物抒情状物言志的寄托。上古先贤把竹与梅、兰、菊奉为“四君子”,把竹与梅、松奉为“岁寒三友”。这竹,给人的感悟和启迪也的确不同凡响,它“根生大地”,与大地的结合如此亲密深厚,把自己的根子深深扎在沃土之中,导引着亲民爱众的理念,启迪为政者要“一枝一叶总关情”;它“渴饮甘泉”,不思索取,不求回报,展示着高贵脱俗的品质和节俭之风;        

竹子有许多好的品格特征,都是人类在成长中值得借鉴的。例如,幼竹为笋,看似不动,实际上在地下一刻也没有停止生长,几年后形成了发达的根系,横向延伸出十几米远,纵向下扎也有几米深。一旦完成地下积蓄,竹笋就会破土而出,生长的速度十分惊人,几天的工夫就直插苍穹。遇到雨季,每天能生长六英尺左右,甚至能听到拔节的声响。 可见,竹子不仅虚心坚韧、竿直节亮,而且厚积薄发、不求辉煌,为我们青少年提供了成才的借鉴。      

人类可以观竹悟道、格物致知,从自然中获得生活的指引。学习竹子的品格,有利于实现健康而有效的人生。

 古人“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难怪古人有这样的感叹。竹清雅脱俗,没花的婀娜多姿,娇艳迷人,但竹有竹的美,有它特有的品格,朴实无华。

   遗憾的是,古人考虑事情还不够全面。砍伐竹子之后留在土里的竹根有怎样的品格,该怎样歌颂呢?每当秋冬之季,山农们砍伐掉冬竹后,山坡上便留下了一个个毛竹筇头.毛竹的根部又长又大,质地紧密而坚韧,周围丛生着密密的须根,在物资奇缺的年代,农家拉回家做燃料。现在做饭都用气用电,谁还去烧这种东西?

然而,在独具慧眼的竹雕艺人手里,却能雕成众多品种精美的艺术品,让我们跟竹雕艺人一道来谱写竹根的赞歌!

   先看一商家的产品推介。

 1,竹根雕蟾蜍

 
 
 
 

此竹根雕为一只三腿蟾蜍,长约10cm,高约6cm。古人将竹根须砍整齐后,倒过来当作蟾蜍的背部,竹根的细小疙瘩正好当成了蟾蜍的“肚皮”,手摸上去还有凹凸感。蟾蜍腿下巴皮肤正好及顺应着竹根的纹理走向,雕工精湛,构思巧妙。经多年的把玩,竹子的包浆颜色极其好看。在阳光下拍摄的照片,肤色上竟然有一层似琥珀的晶莹反光。在40倍的放大镜下观查,可看出竹子包浆颜色下似有一层亮晶晶的结晶体。天热时,在手上把玩磨擦发热后,有一缕老竹子的清香。绝未经过化学药剂浸泡过。
   商家诚请精通此行的老师为此物判断年代,是否为清中早期。     

    还真有不少网友判断是晚清作品。

商家揭底说:作品出于我们处,是本公司一级技术员的作品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市场价格1.2万。 

 

    其实,早在明清时期,就有个别民间艺人开始对竹根进行雕刻了。而今的秋冬之季,当山民们砍掉一批竹子后,根雕艺人就会钻进竹林,寻找能给予他们灵感的竹根材料。竹根的选择也颇为讲究。竹龄较大的根质地比较坚实,色泽更加深沉, 中规中距的竹根束缚艺术家们想象的翅膀,反而是那些奇形怪状、扭曲变形的竹根受到他们的偏爱。夸张的形态往往展现出人物神情,契合着神形兼备的中国传统审美原则。天趣和人意的巧妙结合是竹根雕作者的创作理念,怀着这种理念,雕刻艺人在完成对竹根的选择后,就开始进入制作阶段。 

   

  

  在竹根雕的世界里,我们不仅仅看到了民间艺人巧妙的构思,高超的技艺,也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印记,更看到劳动人民灵巧的双手和双手所实现的梦想。 

   

 笔者在潘家园古玩市场欣赏了一批精品,联系几十年应试教育生涯 ,发现竹根与“差生”极其神似,随即成文:  


 竹根与“差生”

    走进古色古香的工艺品商城展厅,恍如游览仙界:悠哉乐哉的弥勒,“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开口常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
    窈窕婀娜的林黛玉,“手把花锄双眉蹙,愁思飞到天尽头”。细细观察,这一区位是竹根雕艺术品系列。再一看价码标签,我不禁暗自咂舌。

 竹根是砍伐竹子之后留在地下的“废弃物”,这些腐朽竟被人神奇的尊崇,实在耐人寻味。转而我又觉得这些竹根的命运似乎在演绎社会人生,蕴含着深重的哲理,能带给我们不少有益的启示。 

    据我分析,整棵竹子的各部分好像社会上三类人群:

    竹材部分可称之为高富帅或白富美,是人见人爱的抢手货,它能给主人带来丰厚回报,自然受青睐和偏爱。

    竹尖竹枝竹叶部分不妨称作矮穷丑,属于下脚料,尽管不太受欢迎,自己也有些自卑,但最起码自身的纤维还可以造纸啊,多少也能给主人换回来点回报,不算上等人,也还能憋屈在简陋出租房里混日子。

    竹根可就惨啦,我没找到合适的词汇形容它相似的人群。形象丑陋,不中规不中矩,纹理杂乱无章,硬处赛过茅坑砖,把刀具碰个豁口,软处好像块豆腐渣,一掰一块。一个个贼眉鼠眼,根须纵横疤结凸凹,连纤维都没法利用,简直找不到一点可取的地方。

    主人真拿它没奈何,如果把它留在地里不刨,下茬竹子无法栽种;把它刨将出来又不够工钱,堆放还要占去不小地面,当柴烧都难进灶坑,真让竹农们伤透了脑筋。干脆把它们堆到地头,一把火烧之。浓烟滚滚,遮天蔽日,放出不少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被环保部门发现,说不定又要罚款。所以竹根的罪恶,算得上“罄竹难书”! 

    但到艺术家那里可是另一片天地,艺术家希望把所有的竹根全部挖出来供他们选美,更多的奇形怪状更能寄寓多方面的艺术情愫,更能成就艺术事业的辉煌。

经过艺术家精心构思设计,一通钻划雕镂漆的工艺处理,竹根变成为了艺术珍品。一件就可以卖到一捆甚至几车竹材的价钱。真可谓蟾蜍进月宫------癞蛤蟆成神仙啦!

    那些有幸被艺术家选中的竹根们可能喜极而泣,抱头痛哭一场,为曾经遭受的屈辱而“泪飞倾盆”。狂傲一点的还会撇嘴瞅着同根所生的竹材:“哥(姐)们,你过去风光够了,看最后咱们谁更牛”!

堆在地头上准备被执行“炮烙之刑”的竹根们,可能增强了自信,产生些“辉煌竹生”的期盼,或者已经行动起来,希望通过自身的出色表现,争取尽早被艺术家发现。

   往深里想,一般人喜欢竹材而厌恶竹根,是实用思维,竹材可以按照人们的实用需求进行改造,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竹根则完全做不到。然而要生产竹材,就必然伴随着竹根这种最令人讨厌的东西产生,大自然不会为满足人们的主观愿望,生长出“无根之竹”来。 

    艺术家们则发现竹根潜在的、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了解这些东西并加工修饰,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艺术思维。

    实用思维和艺术思维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时下风行的应试教育,就是典型的实用思维产物。它如同竹农生产竹材,流水线式的生产文凭持有者,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需求。 

    也和竹农生产竹材伴生竹根一样,制造出数以千万计的“差生”。竹根经受的一切,恐怕就是“差生”遭遇的物化显现。

    竹根的产生是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差生的生产则是人类的自我残害!  

    能发现和兑现竹材实用价值的人有很多,他们或许已经达到工匠、师傅级的水准,可以按照图纸,实施操作流程,生产高质量的规范产品。

    能发现和兑现竹根艺术价值,即在腐朽中发现神奇、化腐朽为神奇的是艺术家,是宝塔的顶层。在腐朽中发现神奇要靠艺术灵感,化腐朽为神奇则要靠综合艺术和技巧。这里不可能是常规,不会生产标准件。

应试教育尽管饱受诟病,已被列入纠正、改变的名单,但依仗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加之13亿人口的具体国情,短时间内彻底改变它是很困难的。所以,差生已经产生了不少,日后还将陆续产生着。

   竹根蕴含着比竹材更高的艺术价值,差生则蕴藏着智慧与能力的资源富矿。

    令人欣慰的是,“不当教书匠,争上专家车”的教师们已经开始探矿、开采、冶炼。并且这支队伍的人气越来越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