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壮怀激烈咏马诗

 王语雷悦读馆 2014-07-06

壮怀激烈咏马诗

  李竹平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李贺的《马诗》都是咏马言志的诗。马在古代人们的生活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驰骋疆场的骏马、名马,常常成为文人墨客着意描绘赞颂的对象,以寄托或抒发激烈之壮怀和高远之抱负。这两首诗正是这一类咏马诗中的佳作。

杜甫的《房兵曹胡马》是一首五言律诗,约作于公元740年前后,正是诗人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时期,这首咏马诗就是借歌咏大宛名马汗血马来抒发志在功业的胸臆。

诗的前四句正面写马的风骨、神韵,抓住最能体现骏马特质的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运用写意的手法重笔勾勒,一匹俊朗矫健、四蹄生风的骏马形象从文字中跃然而出,给读者带来无限的遐想与向往。“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伯乐”相马首先看马的骨相,良马、骏马骨锋棱起,如刀锋凌厉,有令人鼓舞的力量之美。所以,诗人起笔便着力刻画大宛汗血马棱起如锋的骨相,瘦骨成锋棱,给人以健壮、充满力量的感受。“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批”是削的意思。再看此马的一双耳朵,如斜削之竹筒,挺拔有力,正好与“锋棱瘦骨”浑然一体,相得益彰,马之形神,愈加俊朗,叫人愈加爱慕。如此骏马,奋起四蹄,风驰电掣,风也向四蹄之下呼啸而入。一个“入”字,不仅如“批”字用得传神,更显诗人独运之匠心——骏马四蹄轻快,驰骋如飞,它不是“御风”飞驰,而是因其飞驰之轻快,使得风儿也无处避让,只好入乎其四蹄之间,足见骏马奔驰起来比风更快,比风更轻。行笔至此,静观其骨相之俊朗,动见其步履之轻快,一匹让人心动的矫健骏马的风骨神韵展现眼前,一定会产生这样的想往:如果能骑上如此一匹汗血马,该多么威风啊!

自然,诗人笔落至此,不由得胸臆激越,意气风发,豪情满怀,抒发激烈之壮怀的诗句便自然而然地迸发出来:“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前面四句着力描绘马之风骨、神韵,那样一匹雄姿英发的宝马,其气概和品质当然也非同凡响——“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如此“骁腾”的战马,定然能够横行万里,建功立业。最末两句,既是对房兵曹的无限寄望,也是抒发了诗人自己无尽的期望和远大的抱负。

纵观全诗,由咏物(马)到抒情,一气呵成,回肠荡气,振奋人心。

教学中,适切地结合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诗句之意境,感受诗人之情怀,既能丰富语言的积累,又能提高古诗词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李贺的《马诗》共23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诗歌通过意境的渲染,以马为寄托抒发了诗人的远大抱负和对自由豪放生活的爱慕向往。

首二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比兴的手法勾勒了一幅辽阔雄浑、清冷大气的景观:万里平沙如雪,一弯新月似钩。加上特定地点:大漠、燕山,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了绝命拼杀的古战场。虽然写的是静景,但特定环境的描绘,很容易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仿佛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扑面而来,万马奔腾,千军仆地的拼杀声从历史的深处隐隐传来。就像《十面埋伏》从清越铿锵的琵琶弦中响起,英雄的心开始激动了。英雄需要一匹骁腾的战马,驰骋疆场,保家为国,建立功业。这种心情是迫切的,现实与志向的距离却是遥远的。面对平沙如雪、弯月如钩的景观,诗人的心情不单单是激越的,也是复杂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何当”设问领起,一气呵成,传达了对驰骋杀敌的无限企盼的同时,也隐含着一丝无奈的唱叹——壮烈的胸怀,远大的抱负,何时才能实现!但是,诗人心中的主旋律始终是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要在阔大的空间里一展宏图,所以,“快走”之后承接声调铿锵的“踏清秋”三字,雄大有力,让我们看到诗人仿佛已骑上轻捷矫健的骏马横行于万里疆场了。

此诗题为《马诗》,实写的是平沙如雪、弯月如钩的环境,马是虚写,它只存在于诗人的遐想之中,而其保家卫国的情怀却在这样的虚实之间凸显得淋漓尽致。

教学《马诗》,同样要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理解诗意,想象再现诗歌描写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根据诗歌特点和学生实际,课堂上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志向和情感。恰当地运用《十面埋伏》等乐曲创设一定的情境,既可以较好地将学生带人特定的疆场画面,又能让学生在古雅沉静的氛围中感受诗句营造的意境。

另外,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为了丰富学生对古诗的感性认识和体验,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房兵曹胡马》和《马诗》进行对比诵读、感悟,在两首诗的异同中感受诗歌表现手法的丰富和字句锤炼的功力。《房兵曹胡马》着力从正面刻画马的俊朗矫健之形象,《马诗》对马的直接描写不着一字,通过环境渲染侧面表现出诗人心中之战马。对比诵读感悟,会发现两首诗对马的描写虽一实一虚,但在传达思想情感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房兵曹胡马》一诗,马在文中,意在胸中;《马诗》之中,马在心中,意在言中。若在教学中做这样一个创新的设计,定然会使两首诗同时沉淀于学生的心中——在对比了解两首诗的异同之后,再将两首诗结合起来诵读: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如此,除了韵律缺乏自然外,其虚实之结合,用清冷旷远的疆场带出汗血战马,再自然而然地抒发壮烈情怀,读来胸臆满满,两首诗所表达的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之情喷薄而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