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融不是好父亲

 黄建伟882 2014-07-07

陈雄

汉代孔融4岁让梨,被历代教育家视为道德楷模,可是他这个人却经不起道德的拷问,别的不说,单说青州那一仗,他的表现就很窝囊。

公元196年,袁绍的长子袁谭把孔融围在青州,战斗异常惨烈,从春天打到夏天,守城的只有几百人了。战场上流矢如雨,兵戈相接,血肉横飞。按说,此时的孔融作为最高长官,不说应该出现在第一现场鼓舞士气,起码也得在幕后指挥战事吧?可是他却玩潇洒,像没事人一样,故作镇定,躲在书房里读书,而且是谈笑自如!这是《后汉书》上记载的:战士所余裁(才)数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内接。融隐几读书,谈笑自若。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敌人攻进了城,孔融丢下书本,连妻儿都顾不上,只身逃跑了!结果,妻儿为袁谭所俘虏。

没有谁要孔融舍生取义树什么牌坊,但无论如何,一个大男人丢下老婆儿女逃命,这事怎么都说不过去,光用“薄情寡义”这四个字来形容,远远不够。单从这件事来看,孔融就算不上好父亲。

后来,孔融发表了“父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孔融认为,父亲对儿子没有亲情,他生儿子的本意,是为了发泄情欲;母亲生儿子,就像从瓶子里倒东西出来,东西出来后,两者就没什么关系了。

作为孔子的第二十代孙,这等与儒家孝道大相违背的理论,简直让人瞠目结舌。难怪,后来他与曹操对着干,曹操要杀他,派人整他的材料时,这段言论成了他最大的罪状。

孔融临刑之前,牵挂的还是他的一双儿女,对使者求情道:“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而当时9岁的儿子、7岁的女儿,正在别人家里下棋,听说父亲上刑场的消息后,没有任何逃跑的打算,别人问他们原因,小儿子反问道:“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想象力丰富的小女儿则无限深情地感叹:“假如人死后有知觉,得以见到父母,那不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吗?”两人说完,神色平静,引颈就刑。

唉,如果孔融地下有知,在得知一双儿女的如此表现后,肯定不会再坚持他的“父母无恩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