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雪木研究成果调查报告

 慕白听风 2014-07-08

李雪木研究成果调查报告

代俊杰

一、 调查背景和目的

关中三李(周至县李二曲、眉县李柏、富平县李因笃)是明清之际陕西关中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对关学的承传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对关中地区民风、民俗及人文素养影响深远,他们的许多思想及高尚品德,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作为李雪木的同乡,我们深知其思想对眉县的人文影响和意义,作为语言文字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有责任对李柏思想做进一步探求,并使之熠熠生辉。

二、 调查的方法

1、 调查的对象:汇总到目前为止,各个时期、各类学者对李柏思想、作品、人格、影响等方方面面研究的成果,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 调查方式:地方调研、资料查询、网上搜集

3、 分析方法:归类整理,归纳结论

三、 调查的内容

(一) 关于李雪木其人的研究

1、 李雪木其人。徐世昌的《晚晴诗汇 》记载:“李柏,字雪木,县人。明诸生。有《槲叶集》。”记载内容过于简单。史载:“李柏(1630—1701)字雪木,号太白山人,陕西眉县汤峪人,明亡后,归隐家乡,终身不仕。祖籍汉中府城固县,其七世祖徙居于,遂为籍,兄弟三人,柏居其仲。明末清初文学家,与周至李颐(二曲)、富平李因笃(天生)齐名,世称关中三李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涵慧女士等专家认为:“李柏,字雪木,号太白山人,生于明崇祯三年(1630)五月二十六日,死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七月二十四日,祖籍褒城(今勉县),七世祖徙居眉县曾家寨,以农耕为生。”二者互为补充,但还是有一定出入的。学者张波说:“李柏(16301700),字雪木,本名如泌,号白山逸人、太白山人,进一步指出了李柏的本名。

2、 家世出身。一种看法是:李柏九岁时父亡,门户衰弱,更兼赤贫,母奋力为之延师就读,入小学,往往出奇语惊人。十五岁时明亡。二十岁,会童子试,而志在山林,避不就;还有一种看法是:“生而赤面伟躯,器宇异常儿。”9岁一入小学,就常吐奇语,令师生惊叹。17岁时,偶读朱子小学,见古人嘉行嘉言,便焚去案头科举时文,受塾师怒斥而不顾,发誓要学古人。这两种看法都认为李柏自小聪慧,志在山林。眉县刘启云老师博客写到“柏之父名可教,颇有文学造诣,善诗文,尤喜西晋陶渊明之诗。一生未应考出仕,耕读传家,恬淡度日。柏幼时,即受父亲的熏陶,亦喜陶诗。后来入私塾读书,以渊明为师,在书斋前栽柳五棵明崇祯十二年(1639),父因病逝,家道渐衰,母寡子幼,生活陷入困境,常遭豪绅的压迫剥削。好心人劝其母让柏去应试,猎取功名,重振家声。柏迫于母命,于崇祯十七年(1644),西上风翔府参加童试,得中秀才。”这补充说明了两点:一是李柏自小受到家父私塾良好教诲,二是李柏曾经考取过功名。

3、 李雪木的作品。眉县刘启云老师博客写得比较全面:“李柏的著作有《一笑集》、《勤学通录》、《麟山十二诗》、《可以集》、《蕉窗墨战》、《南游草》等,而后人所辑《斛叶集》(四卷)为其代表作,今仍传世。李柏被《清代七百名人传》收入文学类。”其他人的记载基本只谈到《斛叶集》《斛叶集》的版本很多,流行的说法是五卷,也有说十卷的,而今本流传的为四卷,康熙皇帝下诏,御笔亲提书名《槲叶集》,沈杏卿有《重刻<槲叶集>序》、高熙亭有《重刊槲叶集序》,《槲叶集》卷首(清光绪重刻)等

4、 李雪木的影响。一种评价是:“关中三李是明清之际陕西关中地区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还有一种评价认为李柏是三秦诗派的成员和巨匠。李天生说:“‘关中三李,余行季,素以虚声闻放人,自问恒多过情之耻。行伯中军李先生、行仲雪木李先生,学业文章,诚足羽翼六经,发暖振馈。这是认识到李雪木文章的影响力。第三种评价认为李雪木一位儒家的隐者,第四种评价认为清初著名的理学家。学者张波 王长坤还认为李柏是清初关学中会通三教的代表人物这些评论从不同侧面客观认识了李柏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5、 研究成果:清末民初藏书家吴怀清编撰有《关中三李年谱》、井岳秀有《关中三李年谱序》《关中三李年谱》、张兵先生撰有《清初关中遗民诗群的构成与王弘撰、李柏的诗歌创作》(《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第3)梅咏,宋成德的《李柏及其槲叶集》》、常新 的《李柏思想研究》、张波 王长坤的《李柏三教观研究》、韩星《儒家的隐者——李柏思想构成探析》(《人文杂志》2001年第2)、方光华等著《关学及其著述·李柏思想学术的个性特征》(西安出版社2003)等等,对李雪木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后人继续做大量的工作。

(二) 关于李雪木思想的研究

1李柏的隐居思想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涵慧女士等专家认为,研究李柏,首先要考察的是他的隐逸。因为他诚诚实实、的的确确做了一辈子的隐士,隐逸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是他的生命。在隐逸问题上,李柏之奇就在他还在青少年时期,初省人事,就决意舍弃功名走隐居山林的道路,而且越过千难万险一直走下去。在贫富贵贱与道德的关系上,李柏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说:普天下万世人,皆知富之为富,而不知富而不能蓄道德者之大贫也;皆知贵之为贵,而不知贵而不能为圣贤者之大贱也。皆知贫之为贫,而不知贫而蓄道德者之大富也;皆知贱之为贱,而不知贱而知耻能为圣贤者之大贵也。” 《槲叶集》中有不少这方面的论说,其核心是贬损物质作用而高度赞扬精神的万能与不朽,《淡园记》与《仲贞张公淡园跋》将一个字真发挥到淋漓尽致、神乎其神的地步《仙人图赞》流露出他的乐而忘忧的情怀:松耶柏耶结吾屋,霞耶气耶果吾腹,鹤耶鹿耶侣吾独,云耶烟耶着吾服。易简乾坤,无往不复。” 在历代隐逸者身上,有一个士人对士的使命感的自觉和把握的问题在这种精神支配下,他有许多闪光的思想与精警的论说。

2李柏的济世思想。眉县刘启云老师博客写到:“清朝建立。改朝换代,使李柏的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积极准备出仕报国,一变而为消极地适世隐居,立志归老空林隐此身,决不为满清效力但济世思想却以另一种方式开枝散叶。“唐熙三年(1664),李柏联络岳含璞、赵锈、贾琨、薛胤等生员,上书刚上任的知县梅遇,吁请复修远门口潭谷河上捻水利。梅知县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很快动工修建,不久告竣,并请李柏代写了《潭谷河上捻水利碑记。嗣后、他以《凿山开渠赠梅侯》一诗称颂梅遇的功绩:感此功德深,路巷丰碑勤。千古阳道,行人欢颜色。 李柏的政治思想要点是:(一)同情劳苦民众,抨击社会不平,指出治理国家必须以德德天下,即以民为重功在天下,道行万世,不能利为一家,贼在天下。可见,返眉之后,虽隐居耕读,但心怀天下的情操还是鲜活的。
3李柏天人观。学者张波认为,“天人观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常常讨论的重要问题,其命题也迭出不穷,诸如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地同流、天地相参、天人交相胜,等等。”“宋儒张载首次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李柏对天人观的阐述既具有兼蓄并收的特点,充分吸收力以往诸多天人观的合理成分;又能独辟蹊径地找到个人阐述的切入点。”主要有“天人不离”、“事天静一”、“天之日,人之心”、“天地者,最宽之父母”。李波认为,李柏的天人观,“不仅包含他对以往儒家天人观的继承,也充分展现其面对巨大时代变革作出的自我阐释,及其通过此种阐释而去寻找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努力。”

4、李柏思想的纠结性。常新 其《李柏思想研究》(《陕西师范大学》 2008)里谈到,“和李、李因笃相比较,李柏既不属于李式的醇儒,也不属于李因笃式的热衷于交游的士大夫。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儒家入世的思想、道家避世的思想、佛家超世的思想是李柏构建自己卓然独立、充满积极意义的文化人格的源泉,因此他是一个儒家的隐者,其思想是以儒为本,兼取佛道,三教合一的结果。”“李柏虽属高隐之流,然其负才之志未灭,他认为高尚其志者,必须有坚贞的节操,李柏作为遁迹山林的隐者,经常面临饥饿和其他物质匮乏的威胁,但在精神上他追求孔颜之乐。在节操道德与贫富贵贱的关系上,李柏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在时事艰难之时,高尚的情操应该弥坚。李柏对节气的重视,正是明清之际士人对晚明各种思潮进行反思和清初遗民思想进行凝炼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李柏思想的复杂与纠结,正是时代的缩影。

5李柏三教观。学者张波王长坤认为,李柏是清初关学中会通三教的代表人物,是关学思想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李柏的三教观主要通过对等哲学范畴的诠释,展示会通特点。《槲叶集》里有数篇展现李柏三教观的诗文,通过教有三种而天则一阳三教圣人皆以空为榻柄教有三种,道归一致一梦寐、一淡境的命题,揭示其三教观的基本特征。沈锡荣认为:惟守关、闽之学为宗旨。随着《槲叶集》的重刊,李柏作为理学家的身份,尤其至清中后期日益被贞定。1893(光绪十九年)眉县知县毛鸿仪创修雪木祠时题写匾额:道继横渠。在学术史上,李柏作为道继横渠的关西大儒也日益被贞定在哲学方面,李柏从思辨的角度对宇宙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探讨在认识论上是他所处时代的先行者。

6、李柏的历史辨证思想。学者常新在李柏思想研究》认为:基于对明朝灭亡的历史反思,李柏对明代的文官制度进行了整体的痛斥李柏对忠奸问题持之甚严,对历史上忠贞不二的人物大加褒奖,对贰臣贼子大加鞭挞。对历史问题的探讨,李柏认为历史的进程是一个相循的过程,应该说李柏的这一思想具有辩证法的特点,但由于受到历史视野的局限,又由于身处乱世,李柏不可能看出历史是在循环中前进的这一事实,而是认为人类历史是今不如昔”,因此在历史观上他逐渐滑向对原始上古社会的美化和向往。 

(三)关于李雪木作品的研究

1三秦诗派的巨匠。三秦诗派最早由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提出,王鸣盛认为三秦诗派的成员俱为清代秦陇两地的诗人。清代吴怀清《三李年谱自序》云:“吾秦当有清之初,人文颇盛,隐逸为多,王山史、孙豹人、王复斋、雷伯吁诸贤其卓卓者。而当时雅重,又以三李之道为最尊。” 刘绍《二南遗音》记载了从清初至乾隆年间一百四十位秦陇诗人,其中不乏遐迩闻名的文学巨匠,如李楷、李柏、李、王建常、李因笃、孙枝蔚、李念慈、韩诗、王又旦、康乃心、屈复、杨鸾、吴镇、胡等。屈复虽为后辈,但曾多次拜谒“三李”。关中学者倡导刚毅厚朴、务实重礼、崇尚气节、躬体力行的精神,同时紧随时代潮流,以倡明学术为己任,也以“关中三李”为代表。“秦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好义急公”,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诗歌中多描写秦陇地区特有的山川地势和人情风物,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李柏隐居太白山中,其诗多反映关中地区的奇山胜水,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怀。如《白山有乔木》、《溪》、《潼关》、《山行》等。

2李柏的《槲叶集》。李柏的《槲叶集》,流行的说法是五卷,也有说十卷的,而今本流传的为四卷,内含《南游草》一卷从集中某些述说看,尚有一些著述未能收入。康熙皇帝下诏,把历年进呈的李雪木所写的槲叶诗文,精装成册,御笔亲提书名《槲叶集》,作为珍藏秘本,只供皇宫阅读,严禁外传。所以李雪木所著《槲叶集》,除陕西总督照手抄本偷印传出的以外,其他地方很少。宣统二年,眉县知县沈锡荣辗转求得抄本《叶集》五卷,当即禀恳学宪,为之表章嗣复购得刊本一册,为康熙朝刻本之首《咸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05期 作者:梅咏,宋成德)。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涵慧女士等专家认为叶集》里的“诗文可以看作他的实践的记录。其实践是做学问、学做圣人的实践,具体说就是隐逸;其记录就是记述描绘在隐居中所见所闻所处以及思想情感,毋宁说是时时事事处处的心理调整。其中时忧时乐、时哭时笑,应有尽有,却不可做等闲观

3、李柏的诗歌思想。常新的《李柏思想研究》认为:“在诗歌的创作理论、诗歌的风格等方面,李柏都具有独到之处。李柏认为性情的自然流露,宣泄于山水草木,著之于文章诗句,这才是真文学。李柏认为文与质的统一、诗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思想,诗歌创作,作诗之人必选自有节气清操,方可作得。作为隐者高尚的情趣,就是要追求一种淡泊、高沽的逸情高韵。由于生活经历的坎坷,李柏的诗作在风格和题材上也呈现出多样性。 在哲学方面,李柏从思辨的角度对宇宙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他的这种对宇宙的思考同儒家的精神是相符的,他虽不能明确提出宇宙的来源和归宿,但他很彻底地排除了形而上的、先验的精神实体的存在,在认识论上是他所处时代的先行者。)(《陕西师范大学》 2008

4李柏文章的特点。陕西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涵慧女士等专家认为,李柏的文章有三个特点:第一,观点新奇。首先体现在一些史论和历史人物的评议中,其次体现在对儒、道、佛的某些思想观点的论说中,再次也是最多的体现在对日常种种事物的评议中,最后体现在一些对文、诗、书法等艺术体裁的议论中。第二,变化多端。李柏的文章,决不作寻常建构。他的文势很好,大都奇崛险峻第三,词色好,音韵美。李柏的诗,其质量决不在李杜之下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熟悉人民。李柏对于这些,不仅是深入、了解和熟悉的问题,他是把社会、国家、家庭、个人完全凝结为一体了其次就是表达技巧的问题。这方面,李柏主要强调出于天机自然

四、调查结论

李柏是明清之际关学的领军人物之一, 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儒家入世的思想、道家避世的思想、佛家超世的思想是李柏构建自己卓然独立、充满积极意义的文化人格的源泉李柏虽属高隐之流,然其负才之志未灭他强调在时事艰难之时,高尚的情操应该弥坚。李柏认为历史的进程是一个相循的过程在诗歌的创作理论、诗歌的风格等方面,李柏都具有独到之处。李柏认为性情的自然流露,宣泄于山水草木,著之于文章诗句,这才是真文学。李柏认为文与质的统一、诗品与人品的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思想在哲学方面,李柏从思辨的角度对宇宙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探讨,他的这种对宇宙的思考同儒家的精神是相符的在个人修行方面,他恪守儒家传统对于如何修持此心,传达至性,李柏认为是持敬的工夫使然

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李柏留有一定的地位;他以隐为名,然而在理学、文学上也有建树,有成就,成为关中三李之一。总之,作为一位带有强烈诗人风格的思想家,李柏在明清之际的关中乃至全国都有不可忽视的学术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关中、陕南的士风、学风,他的思想及情操至今仍有着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作为李柏故里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担负起引导研究李柏思想的责任,以期让更多人认识李柏其人及光辉的思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