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念国际主义抗日战士罗生特

 红豆居士 2014-07-10

纪念国际主义抗日战士罗生特

王水平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09日   08 版)
图为中国驻以使馆人员在罗生特墓前默哀。

    在中国各地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之际,受中国领导人委托,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高燕平和同事们来到特拉维夫市北部的一座公墓,祭奠一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中国抗日战争作出贡献、建立不朽功勋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

    高燕平表示,缅怀罗生特,纪念这位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战士,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77年前的今天,日军炮轰北京宛平县城,进攻卢沟桥,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历经八年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这是中华民族全体同胞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同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并肩战斗的结果。高大使强调,历史不能忘却,历史不容否认,历史教训必须汲取。今天,日本领导人和右翼势力刻意歪曲、否认侵略历史,开历史倒车,极力为侵略历史翻案,挑战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对此,中国人民不答应,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也不答应。

    罗生特,原名雅各布·罗森菲尔德,1903年生于乌克兰的利沃夫,是犹太人。1928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他早年加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奥地利犹太人遭到迫害,1939年中国驻维也纳领事何凤山为罗生特发放了 “生命签证”,他得以逃离奥地利流亡到上海,并在上海租界开设了诊所。期间,罗生特认识了记者汉斯·希伯,因受其影响,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1942年他经钱俊瑞和陈毅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罗生特以高超的医术、辛勤的劳动、和蔼的态度、高尚的情操,赢得了新四军全体将士的崇敬,被誉为“大鼻子神医”“新四军的白求恩”。抗日战争胜利后,罗生特被派往东北工作,担任东北野战军一纵卫生部长,在哈尔滨工作了三年。

    1949年,罗生特决定返回阔别10年的祖国,临行前陈毅亲自为他设宴饯行。11月底,罗生特回到奥地利,与妹妹重逢,他的母亲已惨死于纳粹集中营。1951年8月,罗生特前往以色列看望定居在那里的弟弟,第二年4月因心肌梗塞在以色列去世。他著有《奥地利—中国》一书。

    (本报特拉维夫7月7日电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王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