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联的文化解读

 虹72 2014-07-11
对联的文化解读

[转载]对联的文化解读

今年春节开学后,某校迎接师生回校的一副对联写着:“新学年展新貌新举措创新高”。一读起来显得疙疙瘩瘩的。从逻辑方面看,这标语有问题,学校有了“新举措”,再“展新貌”更合理。从音韵方面看,这标语不符合华人的文化心理,不符合骈文句式的特点,骈文多成双成对的句子,犹如每两匹马一组,并排向前奔驰。若把“新举措”调整到“展新貌”前面,即“新学年新举措展新貌创新高”,就流畅了。

可见,缺乏一定的文学修养往往会闹出笑话来,尤其像对联这种简单而又广泛应用的文学知识,的确不可小视。

一、对联及其功能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楹贴,是悬挂或张贴在墙壁和楹柱上联语。是汉语言文学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经常使用古代艺术语言和修辞方法,典雅、精炼、优美。

对联不仅仅因为其形式典雅而喜闻乐见,它还具有许多独特的魅力和警示功能,除了用于各种庆典、开张、广告外,它还常被人们用来规劝浪子回头。

例如有这么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富家子弟,平日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几年功夫,就把父亲留给他的遗产花得精光,那年,年近年关了,连锅也揭不开。除夕之夜,这个穷困潦倒的浪子,自嘲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大门口:行节俭事,过淡泊年。同村,有个老学究,看了这幅对联感慨不已。于是,他就趁机写了一副对联来教育浪子,只是在联首各加了一个字,成为:早行节俭事,免过淡泊年。第二天是大年初一,浪子出门,看到被改后的对联,很受感动,十分惭愧,决心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果然,这个富家子弟后来成了一个自食其力,克勤克俭的回头浪子。

对联还经常被人们用来考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例如,早期共产党人蔡和森从小聪明好学,思维敏捷,对答如流,闻名遐迩。八岁那年的一天,他到文具店买墨。文具店老板要考考他的才学,对他说:“我出上联,你对上了我就送你一锭墨。”小和森点了点头。

于是老板就出了上联:小学时买墨,三元及第。小和森稍稍思考,即对出下联:大老板经商,四季发财。

老板听了很高兴,连声叫好。因为下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很合老板经商发财的心意。于是老板立刻就送给了小和森一锭上等的“三元及第”墨。

二、对联的书写与运用常识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艺术形式的对联,千百年来一直为国人所喜闻乐见。

但要写好对联,用好对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对联知识。

1、要了解对联的五个基本特点。即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协、内容相关。

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现代汉语中,凡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凡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一般讲,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即通常所说仄起平收

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结构相似,节奏相协。即主谓对主谓,动宾对动宾,偏正对偏正,并列对并列,动补对动补。

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含义须相互衔接,但不能重复。

2、要明确对联的种类和书写方法。

一般而言,对联有三种类型,一是正对,二是反对,如三是流水对,如

从上下联表达内容关系看,对联可分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正对: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出句、对句意思属同一范畴。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反对: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面来说,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书写对联一般不用标点。文字写在联纸正中,自上而下,成一直线,字体大小一致,距离相等。如果是一行写不完的长联可分行写,位置也适中。其格式是:上联从右到左方向,下联从左到右方向,各行要平头,即开头不用低两个字。

3、要掌握对联的张贴方法。要正确张贴对联,必须了解以下知识点和步骤。

张贴对联时,我们以面对门的方向来区分。

第一步,先看横联的文字顺序,确定上下联的位置。如果横联的文字顺序是从左到右的,如“五福临门”,那么,左为上联,右为下联。相反,如果横联的文字顺序是从右到左的,如“门临福五”,那么,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不过,按照现在的习惯,横联往往从左到右书写了。上下联也统一为,有侧位上联,左侧问哦下联。

第二步,再看对联的末字平仄声韵,确定对联的上下联。一般而言,对联的上下联都是“仄起平收”的,也就是说,上联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必须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的读音必须是平声。这样就确定了上下联。

第三步,看对联最后一个字的声韵,确定文字的平仄。所谓平声就是普通话读音属阴平和阳平的字都为,属上声和去声的字都为

例如,小区的那家人的对联的横联是“五福临门”,文字的书写顺序是从右到左,即是“门临福五”,右上联是“内外平安好事来”,左下联是“合家欢乐迎富贵。” 可是“内外平安好事来”中的末字“来”为平声,“贵”才是仄声,所以说这幅对联的上下联张贴反了。”

三、高考对联题的答题技巧

由于对联很能反映时代气息,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试题紧贴现实生活的命题方向,所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高考试题中就出现了对联,随后时不时地出现,而2004年在各省市的高考试卷中考查量大增。因此,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平时多看多练。

实际上,拟写对联考查是句子仿写,可根据句子仿写的有关解答技巧和对联的一些特殊要求作答。

拟写对联注意审题,不能忽视题目上或明或暗的提示信息而偏离题意。是写春联就要突出新春的喜庆气氛,是写行业联就要联系行业特点等等。

对联和诗文有特殊的关系,应当特别注意有对偶、对仗的诗文的背诵和填空

 

例如: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联,要求从下面ABCD四个句子中,选出下联(1987年全国高考题)。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渠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

解答这道题,首先,从对联的末字来判断,由于上联的末字“月”是仄声,那么,他的下联必须是平声,这样就可以排除BC两个选项。其次再从平仄来判断,上联“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平平仄仄平平仄,那么下联必须是仄仄平平仄仄平。而“丁香初绽悠悠云”是“平平仄仄仄平平”,不合要求;“柳絮池塘淡淡风”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与上联吻合,故答案为A

再如:下面两题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2004年全国Ⅳ,24题)。第一题:处处春光好,_______。一代园丁乐,____     

第二题: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___  ________

对于有一定对联常识的考生而言,完成此题并不难。第一题的答案分别是“家家气象新”,“九州桃李荣”。第二题为“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叠词的运用,如用“家家”对上联的“处处”,此外还要了解一定的地理常识,如用“长城内外”对上联的“大江南北”。否则,即使下联对得十分工整,而内容也欠完美。

了解了对联的基本常识之后,大家一定会很有兴趣地再次检测一下自己对对联知识的掌握程度。

请你判断以下五副对联中的上下联是否配对正确:

1、门前碧水环绕,屋后青山巍峨。2、静聆雨润绿草,笑看风拂红花。3、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4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5门前大路通南北,江边小店卖东西。

                                                    201136星期日

         (本文发表于《考试》高考语文版2011年第5-6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