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病句 “表意不明”辨析技巧

 大大小毛孩 2014-07-11
统计广东高考近8年来对语病的考查,“表意不明”仅2007年、2010年检测过,因此“表意不明”则显得有些冷门,但是,冷门也许就是下一个热门,所以,撇开过去的热点,在此有必要对“表意不明”进行专项解读。
一、分析病因, 学会诊断
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主要表现有两种: 一是指代不明,常常表现在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指代的对象不明确;二是歧义,即一句话有多种解释,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迷惑或误解,特别是歧义现象比较复杂,歧义产生的原因有用词、语音、结构、停顿等方面的原因。综观历年各地高考表意不明病句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如果抓住这些“病征”顺藤摸瓜,加以甄别,就能拨云见日,取得高分。
1. 指代不明。
2008年天津卷:“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辨析:“同样的担心”一词,究竟是指与何人一样的担心?指代不明确。可以把“同样” 改为“这样”指代下文,语意就明确了。
2005年湖北卷:“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辨析: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
2. 造成歧义。
①修饰不明。句子中的定语,因其修饰、限制的对象不确定,引起歧义。
2010年广东卷:“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辨析:“部分”可为福利院,也可为孤儿,因而形成歧义。可改为“福利院的部分孤儿”。
②停顿不明。句子停顿的地方不同或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也可使句子产生歧义。
1994年全国高考:“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辨析:一种停顿为: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另一种停顿为: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报到。
③词义不明。一个句子里的某个词本身是多义的,则可能引起歧义。
2003年全国高考题:“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 年世界杯足球赛。”
辨析:此句中“看不上”是个多义词,造成句子不能表达确定的意思,它的一个意思是“看不起”“瞧不起”;另一个意思是“无法看见”。
④结构不明。在一个句子中某个词语(一般为动词或介词)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言单位发生关系,成分指向不同,造成表意不明。
2007年广东卷:“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辨析:“十天”既可作“看”的补语,指“看”的天数;也可作“报纸”的定语,指“报纸”的份数。
⑤对象不明。这种歧义的产生,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造成的。
2005年全国高考:“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辨析:“批评的人很多”,可以理解为“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二、拨云见日,六只眼睛诊断语句歧义
高考语文辨析病句题是为了考查和培养学生规范的表达能力,但面对方言、网络语言碎片、日常口语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考生在辨析表意不明病因时产生了极大的干扰,因此,有必要引导学生排除干扰,让学生从审读句子中易致“病”部位——关键词或短语入手, 更快更准地找到病因。以下是我为考生特意安上的七只眼睛, 以便学生诊断病句。
1. 第一只眼睛看相关代词是否存在多义。
2005年高考全国卷:“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辨析:“自己”指代具有多义性,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2. 第二只眼睛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
1989年高考题:“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你为什么打他。”
辨析: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同理,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其他人”。
3. 第三只眼睛看是否可以在句中不同位置停顿。
2004年高考全国卷:“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辨析: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4. 第四只眼睛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2004年高考全国卷:“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辨析:“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 第五只眼睛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
2005年高考全国卷:“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辨析:谁高兴?是祁爱群高兴,还是援藏干部高兴?让人搞不明白。
6. 第六只眼睛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
2003年高考全国卷:“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辨析:“禁止取缔”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其意思就是不允许取缔;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其意思就是禁止和取缔。
7. 第七只眼睛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
例如:“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辨析:可以理解为天津的部分地区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整个天津地区都下了雨。这都是“和”字在作怪。
三、培养语感,消除歧义
歧义句是语言使用不当,不能准确表达思想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一般是因为脱离了具体语境的句子而出现的,修辞学家王希杰先生认为,在交际活动中,绝大多数话语并没有产生歧义和误解,听话者和读者大都比较正确地接受了说话者和作者所传递的信息,这全都得力于语言的环境,正是语言的环境帮助我们消除了语言材料和话语本身所蕴藏的多义,而面对试卷中出现的静止的、孤立的语句,消除歧义我们可以用以下方法:
1. 借助语音手段。词语的读音不同,意义就可能不同,对多音现象,可以通过语音手段来消除歧义;同样,语言的停顿不同的情况,都可以通过语音停顿来消除歧义。例如:
①青蛙是位好玩的先生。②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句①中的“好”可读作“hǎo”或“hào”。句②有两种停顿:“你说不过他/也得说”和“你说不过/他也得说”,根据表达需要,通过不同的语音或停顿,自然可以消除歧义。
2. 借助语境制约。多数歧义,是由于缺少语境限制或语境限制不够严密而造成的。要消除歧义,就需要提供严密的语境,对语句内容进行有效的限制,使内容单一化。例如:
①他要烙饼——他要烙饼,不要油条。
②热爱人民的军队——热爱人民的军队,必然受到人民的拥护。
3. 增加虚词。对层次不明的歧义现象,添加虚词可以使层次清晰,从而达到消除歧义的目的。例如:
①气死了——气得要死。
②复习提纲——复习的提纲。
4. 变换句式。对多义词、动词造成的歧义,可以通过变换句式来消除。例如:
他倒了一杯水——他把一杯水倒了。
5. 调整语序。对数量词修饰对象不明和由于层次关系不清而造成的歧义,可通过调整语序来消除歧义。例如:
①两个医学院的学生—— 医学院的两个学生。
②这个人连校长都不认识—— 校长不认识这个人。
6. 改换量词。对于数量词使用不当而造成歧义的,可以改换量词。例如:
三个工厂里的工人提出了改革奖金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建议——三位工厂里的工人提出了改革奖金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建议。
7. 添加标点。对有些层次不清的歧义现象,可以通过添加标点,使层次清晰。例如:
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①“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②“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③“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食宿,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逗号和顿号的标注不同,意义也不同。
以上对歧义现象和消除歧义的方法作了简单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消除歧义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能够消除句子的不同理解,可以使句子意义单一、明确,都可以算作是消除歧义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彭 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