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涟源伏口:喜庆尝新节 梅山古风传

 谦谦书生 2014-07-11

村民请出高祖龙法明,前往稻田里采摘三穗或五穗带露水的刚抽穗的稻谷。

娄底新新网讯 7月7日,是阴历六月的第一个卯日,也是涟源市伏口镇一带村民最高兴的一天,因为这天是该地区一年中的3个重大节日之一——尝新节。改革开放以前,该地只有过年、尝新、过生日这三天才能吃饱饭,俗称“一年三个饱”。尝新节这天,家家户户隆重祭祀神农氏等与农事有关的一切神灵和祖先,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些热闹,引得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也专程赶来助兴。

7月7日上午,记者在涟源市伏口镇黄陈村看到:村民们扶老携幼,呼朋引伴地到村支书龙芝贤家去看热闹。

据49岁的龙芝贤介绍:黄陈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321户,1136人,有460亩水田,830亩旱土,5460亩林地,人平1720元/年(伏口人平1790元/年),以农业、林业、外出打工为主,全村现有20多栋木板房,房屋大堂外面都有一醒目的“福”字。村里四分之三的人为龙姓,另有谢、邱、欧阳、王、吴等姓。龙姓高祖龙法明在元末明初避难湘乡,明朝大德年间朱洪武血洗湖南时躲入龙塘一带,自些定居黄泥托、陈家村所在地(后合称黄陈村),有300多年历史了。高祖龙法明是法师。五荒六月,大家都没吃的,此时最忌讳走亲戚,俗语云:“六月走人家,等于杀人呷。”而到尝新时节,稻谷等农作物已扬花抽穗,各种果实有的已成熟、更多的已挂果,丰收在望,各式蔬菜新出,正是新鲜、好吃的时候。大家于是来庆贺,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呷新节(也叫“吃新节”、“尝新节”),起自远古(具体不详),流传于梅山地区的伏口及周边等地,仅次于过春节的最重要传统农耕节日。过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五月和六月的逢卯日(因梅山方言“卯”和“满”谐音,象征五谷满收(丰收)之意,且“卯”是古时杀牲祭祀之法)。每年过节的具体时间由当地族长或有威望的族人临时确定。过节时,不仅要杀猪宰鸡捕鱼,而且要把所有能吃的各种新鲜蔬菜煮出来,还要到田里采摘几穗带露水的刚抽穗的稻谷摆上神桌,供奉上苍、神灵和祖先,让他们一一品尝。供奉时,要烧纸钱,念祭词。这一天,家庭有初嫁的女儿和女婿、已订婚的女婿都带着礼物来贺节,也有城市的亲友来贺节。有的乡民还请当地官吏士绅、崽女的老师来家过节,如果他们不空,就给他们送去新鲜果蔬、鸡鱼肉食和米酒贺节,百工匠人是师傅和徒弟们在节前相约,或是徒弟轮流请师傅来自家呷新,其他师兄、师弟陪同。这一天,所有人不要做事,尽情享受节日的快乐。这一天,要举行祭祀仪式、唱神歌、跳梅山宗教舞等盛大活动,男女老少全参与。内容与古梅山地区的梅山宗教、神灵菩萨和渔猎活动有关。

为何在这个时候过节呢?主要是考虑到这个时节稻谷等农作物已扬花抽穗,各种果实有的已成熟、更多的已挂果,丰收在望,各式蔬菜新出,正是新鲜、好吃的时候。其目的在于,一是感谢上苍、神灵、祖先对往年收成的保佑,二是向他们祈求今年一年的丰收年景,有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祈愿。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其重要性仅次于过年。

梅山地区伏口的呷新节,有三个特点:一是汉人过节,很可能是全国唯一一个汉族人过的吃新节。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开梅山时,古梅山地区绝大多数苗瑶族土著被杀死,部分逃往广西、贵州等地,侥幸活下来的人们与外迁来的汉人一起生活、居住,就将吃新节这一传统节日传承下来。这也可能是其它地方主要是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过吃新节,而伏口地区汉人也过吃新节的主要原因;二是它没有统一固定的过节日期,每年临时确定,可能是所有节日中唯一一个没有统一固定过节日期的节日;三是其它地方大多是谷物果蔬丰收以后过节,这里是在丰收在望的时节过节

中央电视台记者现场摄录尝新节活动。

法师在稻田里采摘三穗或五穗带露水的刚抽穗的稻谷后作揖。

过节时,杀猪宰鸡捕鱼,并把所有能吃的各种新鲜蔬菜煮出来,还要到田里采摘几穗带露水的刚抽穗的稻谷摆上神桌,供奉上苍、神灵和祖先,让他们一一品尝。

法师迎接狮子进堂屋。

图为涟源市伏口镇黄陈村表演龙狮喜庆节日。狮子摇头摆尾进堂屋。

狮子进堂屋后表演。

两只狮子表演。表演可真是应了一句古话:“乡里狮子乡里舞”。表演的场地、道具、人员、服装、动作等都古朴、随意。引狮员还做出各种性交动作,旨在引得围观村民哄堂大笑,达到娱神娱人的效果。

狮子表演还表演穿针引线、缝补衣服、制鞋、钓鱼等农事动作。图为狮子在制鞋。

  

村民唱山歌。

        

看到男的唱,女的也不甘示弱,唱得群众围拢来。

相关文章


                                梅山呷新节


                                  刘紫岚

 泱泱中华,幅员辽阔,文明古国,节日繁多,从农历正月初一的春节(新正、元旦)开始,随之而有元宵、清明、春社、立夏、端午、七夕、中元、中秋、重阳、腊八等重大节日,期间还穿插有诸如春龙节(二月初二)、文昌会(二月初三)、花朝节(二月十五)、上巳节(三月初三)、浴佛节(四月初八)、牛神节(四月初八)、晒书节(六月初六)、鲁班节(六月十六)等节日,还有部分地区、部分行业、部分少数民族的桥梁节、填仓节、中和节、窑神会、蟠桃会、寒食节、泼水节、梨园会、妈祖节、仓颉诞日、药王诞日、井神诞日、火神诞日、马神节、观莲节、灶神诞日、观潮节、芦笙节、蚕花节等等,数不胜数。这些古老的传统节日,像一个个星座,镶嵌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苍穹,闪耀着礼仪文化、耕读文化、宗教文化、祭祀文化的光彩,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至今天,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伟大实践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湖南古梅山地区(湘中一带),却有一个独特的节日——呷新节,或称吃新、尝新、试新。据老人家传,这个节日,自古就有,但不知始于何朝何代。也有人说,古时全天下就有这个节日,《礼记·月令第六》载:“孟秋之月······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这是说粮食作物开始成熟,农民献谷物,天子尝新谷,先祭寝庙,正合《孝经》所言“四时祭祀,不忘亲也”。旧时定五月二十六天子呷新。

 《诗经·大田》曰:“大田多稼······田畯至喜,来方禋祀,以其骍黑,与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意思是,广阔肥沃的田地里,谷物很多,生长茂盛······田地中劳作的农夫感到非常喜悦,用红色和黑色的牲和黍稷谷物祭祀四方之神,以求大福(更大的丰收)。唐诗圣杜甫《茅堂检校收稻》诗有句:“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王建《宫词》亦有“白玉墙前起早臣,樱桃初赤赐尝新”之句。孟浩然《九日》诗说:“落帽恣观饮,授权同试新。”这就说明,中国古代(春秋时期乃至以前)就有呷新(尝新)的习俗,只是不知后来为何没有作为重大节日流传至今了。梅山人血性坚韧,勤劳勇敢,霸得蛮,吃得苦,古时主要靠渔猎为生,农业不够发达。特别是宋初太平兴国时,朝廷还“禁不得与汉民交通,其地不得耕牧”。梅山人不畏暴政,一面坚持反暴反剿,一面坚持勤苦耕作,以求丰年。况复梅山人崇信巫道,把农事收成寄托于天地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因而梅山地区和梅山人外迁至黔、川等地的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呷新节几千年传承至今。只是古时的“尝新”是在孟秋(七月),而梅山人的“呷新”是在夏季(六月)。这是因为《礼记》所述之地是鲁国(今山东地),梅山地处江南,谷物生长南方比北方要早一些,梅山人呷新就在六月了。具体日期没有完全统一的固定日子,大多是在小暑和大暑之间,六月的一个卯日(避辛卯日,避辛苦之意,还避初五、十四、二十三,月忌日),是因梅山方言“卯”和“满”谐音,象征五谷满收(丰收)之意,且“卯”是古时杀牲祭祀之法;也有由地方风水先生或师公道士(因懂天时物候节道知识)视谷物蔬菜生长势况,在三伏中头伏选定吉日的;有定在炎帝神农氏诞日六月初六的;还有定于七月十三的,是为纪念盘瓠找到谷种。

梅山呷新节,是一年中庆新年(春节)之后的又一盛大节日,是新的一年的迎新丰收节日,热闹非凡。这一天,停止耕作,要杀猪宰鸡网鱼,采摘新鲜蔬果,更重要的是到稻田里摘三穗或五穗新谷穗,放入饭锅一蒸,寓意五谷丰登(梅山方言“蒸”与“登”谐音),然后连同三牲酒醴一起置于堂屋外香案食案上,祭祀天地神灵,再移至堂屋中神龛下食案上祭拜自家宗祖。祭祀活动是感谢天地神灵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先祭天地,再祭神农、谷神、土地神等,然后祭列祖列宗,祭完后才自己享受这丰盛的午餐。过节时,家庭有初嫁的女儿和女婿、已订婚的女婿都带着礼物来贺节,也有城市的亲友来贺节。有的乡民还请当地官吏士绅,崽女的老师来家过节,如果他们不空,就给他们送去新鲜果蔬,鸡鱼肉食和米酒贺节。百工匠人是师傅和徒弟们在节前相约,或是徒弟轮流请师傅来自家呷新,其他师兄、师弟陪同。人们吃过午宴,下午村落里的青壮男女聚会,或下河游泳嬉戏,或唱歌跳舞,或弈棋玩牌······有的村落还请戏班子唱戏舞龙耍狮,庆祝新的丰收节日。宋代诗人赵葵的《丰收》诗曰:“一犁春雨足生涯,黍稷桑麻已满畲。只愿今年风景好,村村社酒乐农家。”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农人辛勤耕作,丰收在望,祭祀神灵,畅饮喜酒的景象。

梅山伏口地区呷新节是梅山农人通过半年的劳作,喜迎丰收的祭祀活动。祭拜主要对象是天地、炎帝神农氏、谷神、盘瓠、蚩尤、梅四保、扶汉阳、梅山祖师张五郎、土地神和列祖列宗。这些神灵菩萨都是与农人、农家、农事密切相关的。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他最早发明农业,教民耕种黍稷五谷,是农耕文化的始祖。有的地方定六月初六神农氏炎帝诞生日呷新。

蚩尤,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传说为上古时代东方九黎族首领,后与向东发展的炎帝族发生冲突,战胜炎帝。在向北追击炎帝时,在涿鹿为黄帝、炎帝联兵所败被杀。部分九黎族败兵南下退至土著苗蛮地区(梅山)杂居融合,后人称蚩尤为南蛮祖先。

盘瓠,神话传说中本为天庭神犬。因触犯天规,被贬凡间。黄帝轩辕氏的五世孙高辛氏即帝喾时代,戊寅年天雨洪灾,淹灭田园,稻谷绝种。帝喾诏令:谁人找到谷种,许以公主为婚。盘瓠揭榜应承到西周国弄回谷种,七月十三日出发,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在西周国一山村找到晒满地坪的稻谷,将身子在谷子中打滚,全身沾满谷种。返程途中,被西周妖道追上,妖道施用邪法,用手一划,面前便是一条大河,盘瓠奋勇跳河泅渡,身上谷粒被水冲洗,盘瓠只得将尾巴翘出水面,才保了一些谷种,经九十九天回国。翌年春种,一百日后至六月六日稻子才长出狗尾形谷穗,发展了国中稻谷。高辛氏见盘瓠是狗,废约只嘉奖,不许公主为婚。公主劝父不能食言,愿意嫁与盘瓠。帝喾坚持不允,盘瓠背负公主逃至梅山,生育六男六女,自配成婚,繁衍了梅山土著民族。故有的地方七月十三日盘瓠领旨去西周国找谷子之日呷新,是为了纪念盘瓠。梅山人特别是苗、瑶族人爱狗、护狗,不能打狗、杀狗,不吃狗肉。过呷新节,还要在自己吃饭前,把肉和饭先喂给狗吃。

谷神、土地神,《辞源》:“稷,最早的谷物,古称百谷之长、谷神。”《左传》:“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汉蔡邕《独断》:“以稷为五谷之长也,因以稷名其神也。”《白虎通义·大宗伯》:“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也;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所以古时社、稷就是指土、谷之神。朝廷至地方都立有社壇、稷壇或合立社稷壇,以祭祀土、谷之神。今梅山地区到处可见土地庙,即乡村所设社壇,一般二三里最多五里就一庙,民谚:“土地土地,管五里。”土地庙供社神即土地神。土地神是管辖一个地区的神。相传,土地神为古时共工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死后,人们尊奉为神,立社为祀,每年春社、秋社二祭。梅山人过呷新节,祭祀土神、谷神,祈求地方平安、消灾驱难、五谷丰登。

梅四保,传为梅鋗十二世孙,居今伏口梅湾冲。秦末汉初,梅鋗随吴芮灭秦有功,吴芮被封为长沙王。封梅鋗十万户侯,居益阳梅林(今安化梅城地)。汉顺帝时,天下大乱,梅鋗十二世孙梅四保率伏口、湄江、七星街、高明铺、清塘铺、龙田、巷子口一带乡民起义,建瓦子寨、仙女寨、七星寨、百花寨、清峰寨,反贪惩吏,劫富济贫,建民军,抗暴政,大本营称古梅源。曾于延熹五年应益阳梅山蛮之约,联合长沙蛮,分兵攻击桂阳、苍梧、南海、交趾等地,后被冯锟打败。第二次,冯锟率五万官军围攻古梅源,假以招安,引梅军至七星街天子山受降,梅军覆灭,梅四保被神仙救上天庭。后人尊梅四保为“老梅王”,四时供祭。今伏口镇梅湾村入口处仍有封祭梅王庙。伏口地区的人把老梅王梅四保作为“四境平安保护神”敬奉。

扶汉阳(?——997年),五代宋初梅山峒蛮左甲首领。原籍汉阳,五代时避难至梅山,为打破朝廷的禁锢和征伐,与右甲首领顿汉凌共建大梅山起义军,多次袭击潭州(长沙)、邵州(邵阳)。后唐时曾击败楚王马殷将领王仝于司徒铺。天平兴国二年,宋太宗调集诸州兵马征剿梅山,扶汉阳兵败身亡,葬飞霜崖(今高明乡境内)。后人怀念,尊为“扶王”、“梅王”。安化、涟源境内多地建有扶王庙,多处山峰亦改称扶王山。今伏口镇柏树村西岭叫扶王山,、山顶有扶王庙。伏口社区境内有扶王庵。

张五郎,古梅山猎神,梅山教主,后人称为梅山祖师,传说中张五郎娶太上老君急急为妻。梅山地区凡学梅山教的人大都塑有张五郎(翻壇菩萨)神像供奉。

梅山伏口地区过呷新节,祭祀上述神灵外,有的还要祭地济菩萨,如吴家桥一带祭吴公允道,彭家、柏家、伏口湾一带祭扶君三郎,梅湾、柏树一带祭彭化通(二太公公)。

伏口地区过呷新节,一般都是家祭。据老人传,解放前有的地方也举行公祭,有以自然村落举办的,有几个村落联合举办的,有以土地庙所辖范围共同举办的,有以同族(一姓人)举办的,有以行政单位(旧时的保、甲)组织举办的。不过这样的公祭不年年办,要三五年或更长时间才进行一次,有时和久旱祈雨、打蘸禳灾一起进行。公祭在祠堂、大晒谷坪或选一农家大堂屋举行。公祭时集体祭祀天地、神灵,各家各户回去再祭拜自家的祖宗。

公祭是规模宏大、场面热闹、格调高雅、气氛肃穆、内容丰富的祭祀典礼,需掌教师一人,主祭一人,助祭二三人,礼生四至八人,鼓乐八至十人,其他执事人员三五人。凡祭祀对象(神灵),都要为其撰写祭文宣读。参加祭典人员都要服装整洁,在祭典仪式中随主祭人等适时向神灵、菩萨下跪叩首。祭典仪程规范有序,近代以来,大都化繁为简。一般程序(仪注)如下:

肃静 行告**尊神礼 执事者各司其事 陈设 设香案 设食案 设祭品 设拜席 设鼓乐所 设酒樽所 设盥洗所 设读牍所 炳烛 燃香

起鼓 鼓初言 鸣金初匝 大乐初吹 小乐初奏 鼓再言 鸣金再匝 大乐再吹 小乐再奏 鼓三言 鸣金三匝 大乐三吹 小乐三奏 鼓尾 兴炮 金鼓齐鸣 奏合乐 乐止

主祭人立香案前就位(奏小乐) 主祭人行礼鞠躬 诣盥洗所 盥洗 盥毕 完巾 复位 迎神 揖跪拜兴(四次) 宣降神词 金鼓齐鸣奏合乐 乐止

行上香礼  初亚三上香 焚香 俯伏 读告文(祭文) 读毕 首起 兴起立 平身 起小乐 由东西阶诣酒樽所 就位 执事者进爵 酌酒 捧爵 诣食案前初献礼 就位 鞠躬 跪 初献爵 初奠酒 初献牲 捧箸 落箸 初献果品 止小乐 歌诗之首章 歌毕 起小乐 起立 平身    由两阶诣香案前就位 揖跪拜兴四 由东西阶诣酒樽所 就位 司爵者进爵 酌酒 捧爵 由东西阶诣食案前行亚献礼 鞠躬 跪 亚献爵  亚奠酒 停杯 亚献牲  捧箸 落箸    亚献果品 止小乐 歌诗之次章 歌毕 起小乐 首起 平身 由东西阶诣香案前就位 揖跪拜兴四 诣酒樽所 司爵者进爵 酌酒 捧爵 由东西阶诣食案前行三献礼就位 鞠躬 跪 三献爵 三奠酒 停杯 三献牲 捧箸 落箸 三献果品 俯伏 止小乐 歌诗之三章 歌毕 起小乐 执事者举壶满斟满酌 点香茗 兴 平身 由两阶诣香案前 就位 行送神礼 揖跪拜兴四 焚楮材焚文 礼成 退位 兴炮 金鼓齐鸣奏合乐(礼生执事者行礼)

梅山呷新节源远流长,世代传承,既是集耕(耕作)、祀(祭祀)、礼(礼仪)、教(教化)、艺(传艺)、技(竞技)、享(享用)、娱(娱乐)、养(养生)于一体的节日场景,也是通过活动,进行修身养性、和谐处世、崇仰先祖、勤耕苦读的教化过程,以实现成人合天、神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是梅山人耕读文化传承的一个有教益的节日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