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犀角雕艺术品位高(图)

 芝润斋 2014-07-11

收藏需防赝品 <wbr>犀角雕身价风生水起 <wbr>(图)

收藏需防赝品 <wbr>犀角雕身价风生水起 <wbr>(图)



  明清犀角雕艺术品位高 

  犀角雕刻古已有之,自宋代开始,文人雅士开始在犀角酒杯、盏、觚上进行雕刻,以显示雕工和画工。至明代中后期,东南亚、非洲犀角随着海上丝绸之路大量流入中国,犀角雕刻工艺也迅速走向成熟,并涌现出一大批角雕名家。清代宫廷大约自雍正朝起开始制作犀角器,至乾隆朝达到鼎盛。现今流存于世的犀角雕器大多为我国明清两代所制,欧美及我国各大博物馆都有珍藏。明早期犀角杯常常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题材,花卉采用镂雕加浮雕,常见玉兰、牡丹、梅花、茶花等图案,在盛开的大朵花旁边,小花蕾含苞欲放,枝叶茁壮,简练流畅。山水人物作品,深浮雕较多,层林叠嶂,山重水复,庭院楼阁,高古人物谈笑其间,幽静高逸意境深远。这一时期刀法圆润流畅,不留雕刻痕迹。 

  明清犀角雕件,尤其是清宫廷犀角雕,艺术品位很高。清宫廷犀角料大都来源于越南、南掌(在今老挝境内)、暹罗(今泰国)等国进献的礼物和各地督抚的贡品。犀角雕件因受形状的限制,以整角制成犀角杯为多,还有盅、碗、钵、盒、鼎、炉、瓶、笔山、笔架、笔洗、花篮、盆景、嵌件以及供欣赏陈设用的人物、动物等雕刻器件。清代初期,因明末著名的牙角雕刻家仍继续从事雕刻工艺,犀角雕刻基本继承了明代的传统风格。进入乾隆朝,犀角雕的器形种类颇丰,除角杯外,还有圆雕人物、挂件及仿古器形爵、鼎、羽觞等,雕刻工艺精致至极,雕刻蟠螭纹和龙纹的犀角杯数量逐年增多。从明代到晚清,小小的犀角杯由简而繁,经历了由质朴到奢华的演变。清代后期,国力渐衰,犀角料进口减少,且主要作药材,所以犀角雕艺术与其他工艺艺术一样,也逐步走向衰落。 

  在众多的犀角雕件中,犀角杯数量过半数,这源于皇家对其药用价值的偏好。《本草经集注》对犀角的功能主治定义为“解莨菪毒”,有清热、凉血、定惊、解毒的疗效。所以犀角雕刻成品多为杯子,以此饮酒,既可醒酒,又可得融于酒中的药性,可谓至珍之酒器。犀角杯融饮用和收藏于一体,其投资价值的确不容小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