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先明理

 妙云行者 2014-07-11

练太极,先明理

和宝英

 

    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儒释道三教内修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性命双修的拳术,通过演绎太极的变化流通,体现阴与阳的转换,呈现柔与刚两种不同的属性。拳谚日:“学拳先明理”。明理,是指习练者在自己身上体会并懂得太极阴阳之理,继而悟道习拳.以拳证道.最终达到拳道合一。

 

  一、太极拳讲内外兼修

  太极拳的功夫强调内外兼修。强调用意不用力。练柔而致刚,而且是至柔至刚。这“刚”是内功的表现不是外在的力。所谓的内外兼修是指修心与修身相结合.心为内,身为外,也就是性命双修。《太极拳行功心解》上讲:“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运身”。此话极言内外兼修中,由内而外,内外同修的方法。心平才能气和,心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心修身就是以我仁义之心,养我浩然之气。明朝罗洪先《性命说》上讲:“故圣贤持戒定慧而虚其心,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保则命基永固.心虚则性体常明”。

    太极拳以练精气神为主,肢体为辅.太极拳修的是内功,什么是内?筋骨肌肉是外,人的性灵才是内。在稳静中练拳,就是为了培养这个性灵。盲练、快练、多动妄动是不能培养人的性灵的。只有通过内外兼修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二、太极拳要以柔克刚

  以柔为太极拳之体,克刚为太极拳之用。滴水穿石是以柔克刚的典型例子。源源不断的滴水,带着看不见的势能作用。练太极拳就是要练这个势能.便可做到以柔克刚。练这势能就是在身心放松入静到虚无的状态下,才能逐渐在天人合一之中孕育生命的能量:才能建立起以天地为根的平衡。随着生化。自然而然地这种势能就会不断加强。也唯其如此,推手时才敢、才有条件“用柔弱”,有缘由“守于中”即舍己。由此.可以理解“柔弱胜强、势不可挡”的玄妙,理解“仰之弥高、俯之弥深”的气势,理解至柔练势的必要,理解太极功夫的所谓层次与高低。

 

  三、太极拳要动静相因

  宋朝周敦颐《太极图说》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段话,论述了太极状态及其形成过程,故清朝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极言太极拳的阴阳动静之理;《太极拳敛聚神气论》中讲,“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生生不已”,所以练习太极拳要动静兼备,在太极状态下自然达到动静相合,寓动于静,寓静于动。打坐和站桩是太极拳的静功练习。静极而动,为静中动。打拳和推手是太极拳的动功练习.动中有静。

   

  四、入静放松的作用及如何练习

   静桩功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虚极静笃,才能放松入静;只有松透静极,才能回归生理自然:只有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任脉和督脉才能畅通:只有任脉和督脉畅通,才能更好地体会天人合一,进入自然的状态。随着练习的时间增加和坚持,您将会渐渐感觉到心平气和、身体舒适,多年的疾病也会渐渐缓解直到根除.产生养生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练太极拳讲的静要比一般说的安静再深入一点.其状态是宁静。因心平气和了,很多杂念的沉淀排除了.人对周围事物的感应范围反而就随之扩大,但又能做到脑子并不跟着这些外在的事物去走。这个时候才叫宁静(真静),身体才开始产生变化。气血开始畅通.内劲开始运行,身体里才会有很多现象产生.才会感觉体内有东西,体外没有东西。但此时还没有“致虚极”,在凝注神的基础上松静得越好,身体就越感觉柔软.才能开始体会到你是不动的,有太极味道的松就会产生。由此接着往下练,到了灵静的状态。才能体会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习拳先练静桩功.道理皆在于此。能到这一步当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但是只要坚持勤学苦练,不断地用功,‘日子久了自然会有“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无为无不为”的高功夫。这时不但技击精妙,而且对于养生健身也是十分有益的.对此笔者深有体会。

 

  五、从体问体听到神问神昕

静为拳术之体,动为拳术之用。太极拳的运动是一种身体的感知运动,它要从体问体听达到神问神听。练套路只是外面的功夫,思悟加体悟才是内含的功夫。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初学者切不可着意追求气沉丹田的效果.决不能故意去憋气。只要全身松开,安舒松静,先松其心.后松其身,心身俱松,气则自然下沉,注入丹田。太极拳名家李雅轩说“练太极拳一要有恒心,不要有困难就间断:二不要贪多学快,不要以会的多为能。要细细体会自身的感觉,细细思悟,学一点,了解一点,虽是学的慢.但在实际上却是很快的,日子久了,万无不进步之理。如只图学快,描画其表面,不体会内容,虽是会的很快.反而是慢了。关于这一点,学者也必须要注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