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太极攻防之道,须先建体,然后游历三境

 武谈 2023-03-16 发布于北京

01

太极是一妙境

宋代朱熹在解释中和之道时曾经说过“虚灵妙境”。中和之“中”,乃虚也;中和之“和”,乃灵也。故中和者,虚灵之境, 自有空人之妙用,才名之曰“虚灵妙境”。关于虚灵妙境,《太极拳经》中亦有记载,其曰: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只守一敬。

由前面所论中气之功能,可知虚灵妙境艺境之奇妙,乃太和一气之功。基于此,前贤将太和一气名之曰“太极”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故而孙禄堂先生在《孙禄堂武学大全增订本》里才有下面这段论述:

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透剔,无有杂气搀入其中。心一思念,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是天道。故能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此圣人所以与太虚同体,与天地并立。

02

太极是一体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须先建体立本为根基,然后才能灵妙以动,以昭其用。因为,体非,无以立其大本;用非,无以彻其元功。然建体法分三修、游历三境,游历三境又分为三个步骤,含三体说之内容。

1.法分三修

内功法建健之体,即内气;外功法建顺之体,即外形。内外功法合一,即是建法身的健顺、柔外刚中。

2.游历三境

(1)形拳招熟的法身形之体

此乃初步攻防成手功夫的形之体,即手法、身法、步法三法合一而用的法身形之体。

形拳者,后天之功。其能以先天之神为体用,亦能向机御变,极至而道成,故属于有形的拳术攻防功夫。

(2)气意拳懂劲的法身德之体

此乃气意拳懂劲的攻防成手功夫的德之体,即健顺、阴阳合德、柔外刚中、匹配如一的法身德之体。此德之体以柔化刚发为法则,以以柔克刚为攻防技术,已属脱去有形而入道修炼成的法身德之体。

(3)神拳神明的无形法身道之体

此乃神拳神明成手功夫的道之体。此道之体乃本乎天之一, 养气于至清;则乎地之一,融精于至宁;此于艮之一,涵神于至灵。又以灵神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于空灵,是统三才于一致,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而成,即“内外全无渣滓质,养成一片紫金霜”。此正是拳家所言“理经三昧方才亮,灵镜一片是玻璃”“一点天清,二点地灵,三点神光遍九重”的大成无形无象之艺境,也即所谓“成功一也”之艺境。

成功一也,就是以天心为体,以元神为用,体用一元,至德全神的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此乃真一不二之艺境,亦名无上境。故圣贤曰:

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无所不容;卷之退藏于密,其小无内,无所其入;卷放得其时中,丝毫无差,无不切机。

03

太极是一法

前贤将“太极”二字立为拳种之名称,又有《太极拳经》《太极拳论》问世,这足以说明太极是一理法。论述传统拳术的修炼、建体、致用等内容,就须遵从太极之理的修炼方法、规矩、准则。遵此者,是为太极拳修炼者。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直养自然先天之听探、顺化及其相互为用的攻防能力,即施招用手、施手用招,含形随应至变,皆从他力取法。而太极拳法,在传统拳术避实击虚的曲化直发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以柔用刚、沾走相生、化打合一的攻防技术方法,使其成为一门躬身自厚、文兼武全的专科学问,健身、技击并行不悖,实现了“打拳原为保身之计”之目的。

04

太极者道也

太极者,道也。太极是“道”的代名词,在这点上,太极和道是等同的概念。遵循太极之理法,就是遵循《易经》中的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等内容所体现的天人合一学说之理法,也就是拳家所说的“法分三修、游历三境、九个阶段、成功一也”的系列方法、系统工程。这些足以说明太极之理法就是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者的进阶之路。

上述内容,全在点明太极之妙用,即“大德敦化,万物一太极;小德川流不息,物物各具一太极”之精义。故而我说:太极是一理,天道至理;太极是一气,太和一气;太极是一妙境,虚灵妙境;太极是一体,自己修炼而成的无形法身之道体;太极是一法,一点子沾走相生、化打合一之无为法;太极者道也,修炼自己无形法身道之体的道路也。故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只有遵从太极理法,才能走上修炼的正道,舍此别无良途。

作者简介

马国兴,1943年9月生于北京,7岁开始随父修炼传统拳术内、外家功夫及基本攻防技法,青年时期即练就“骨响齐鸣”之功。后随其堂祖马金铎、表祖柳明三、师爷田京奎三人继续深造,终至懂劲之艺境,以独臂练就“浑身是手”的功夫。

他潜心于中国古典拳术理论研究,力求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认识并阐发中华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形成了一套以《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及兵家理论等为核心的传统拳术理法体系。著有“中华拳术明镜录”系列书稿近百部,出版了《古拳论阐释》《龙涎集》《少林拳经阐释》等多部传统拳术著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