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心法释证

 xfx8vny2a9w04j 2022-09-02 发布于上海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太极拳,以及为何说太极拳是内家拳。

其一,三丰真人曰:“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所以,欲学太极拳,要先明了“太极妙道”。何为太极妙道?三丰祖师曰:“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亦到。”

文章图片1

太极拳是一种重视神、气、意的内家拳术。“二气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人之精神,静则为神,动则为意,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方为太极拳。习练太极,必从神气意求之;若非如是,则必流于形,难得上乘。然而,欲得神气合,必先求形架之周正、协调。

其二,学习太极拳,要明白太极拳不仅是内家拳也是内功拳,是修身养性、以达性命圆融的重要手段之一。三丰真人曰:“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养心定性是谓求取真意,聚气敛神是谓凝神入气。神气合则大药生,丹道可得。明代曹还阳真人曰:“仙道简易,只神气二者而已。”可见,太极拳心法与传统道家内功完全是一致的,修炼太极拳即是修炼“入道之基”。

其三,学习太极拳,更要明白太极拳理论与心法的重要性,太极拳不是单纯苦练即可成就的拳术。

文章图片2

宋保年先生常说:“太极拳是理论拳,太极拳是讲理的拳术。”指导之理不同,理解层次不同,拳法境界相差甚远。太极拳真可谓愈玩味愈有深意,越练越有内涵,博大精深,与天地合其德,与万物其理为一贯。

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云:“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主宰理,以有天地,道在其中。阴阳气道之流行,则为对待。对待者,阴阳也,数也。”《太极拳着解》也说:“人之一身,心为主而宰乎肉。心者,谓之道心,即理心也。然理中能运动者,谓之气。其气,即阴阳五行也。然气非理无以宰,而理非气无以行,故理与气不相离而相附,此太极根无极者,然也。”习练太极除了要遵循太极拳之理外,还要感悟天地自然大道,从人生、社会、宇宙万物中,体会天地之理、自然之道,融练拳与生活于一体,这样方可体会到拳在生活中,“我”在道中。

习太极拳,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遵循太极拳运行一定之规、一定之理,万不可凭借自己的小聪明,断章取义地理解某些拳论,反而觉得自己得了“真理”。要多学多问,尤其是要向自己的老师问。各个流派都有自己特有的体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尚不具备辨别能力,自己功夫未上身之前,看多了、听多了,未必是好事。要知道,自己的师父才是最好的标准。

太极拳练得一定基础后,要多去领悟前辈们的心得,理明一分,境界便会随之而提升;理不明,虽日日苦练,亦难得太极之三味。

学习太极拳,更要重视实践,在实践中去理解理论,去体悟前辈的心法。因人体各异,无论是养生也好,技击也罢,总之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不断的锻炼和摸索中前行。养生有养生的锻炼方法和原则,技击有技击的锻炼方法和原则,在这些方法指导下,自己还需要切身实践,践行拳术,方可有所得。

就养生而言,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规划练习计划。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更是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一式一式地增加,随着体力的增长、身体的恢复从而学全所有拳式。另外,对于养生为主的人来说,精神不要过度外放,要以内敛为主,起承开合要慢练,重在涵养元气和精神。

就技击而言,要多盘架、多单操、多推手交流。在推手中,不要争强斗胜,因为推手只是一种体会太极劲力的方法,而不是以决胜负为目的。要多询问对方对于自己劲力的感觉,是否自己在推手中做到了不丢不顶,是否做到了沾黏连随,要不断地根据老师的传授和拳理心法来调整自己的练习方法,在推手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感悟境界。

文章图片3

太极拳是一门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法,是与传统道家内功吻合的内功拳法;要练好太极拳,不但需要不断的苦练和实践,而且更要深刻体悟太极拳的原理与前辈们的心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