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砚宗:画品字品刻品因人品

 诗意山水李砚宗 2014-07-12

李砚宗:画品字品刻品因人品

 

■书画因人品废存

书品和人品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品历来高于书品,书法是人的学识、才能、品质高度融合的体现。司马光曾经说过:才胜德者,小人也。很多人认为把人品低下的书家的书法作品收藏家中,等于收藏了邪恶之气,不仅玷污了家风,也有损于自己的人品。因此,奸臣蔡京、秦桧、严蒿等虽堪称书法大家,但他们的书法作品留传下来的却极少,因人废字。

自古以来很多画家喜欢画竹,身形挺直,超然独立,将竹的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屈屈伸伸,雪压千层犹奋直;潇潇洒洒,风来四面又何妨。这样坚韧不拔的品质,无不述说着竹的与众不同。郑板桥的画,构图奇险,不拘一格,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平淡天真,比如他画的兰花,有的生在悬崖峭壁之中,有的生在平坡荆棘之畔,生机蓬勃,意趣横生。不仅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且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他说:“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入也。”在封建专制的时代,这些以“劳人”为重的思想,无不闪烁着民主思想的火花。他又在《竹石图》中题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者由萧萧飘动的竹叶子而联想到民间的疾苦,说明作者确有同情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他把不为人知的荆棘和高雅的兰花画在一起,并在画中题记:“满幅皆君子,其后以荆棘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其棘中之兰,其花更茂矣。”《荆棘丛兰图》其“民重”“君轻的思想明显可见。他不满现实,愤世疾俗,他在《梅花图》中题记:“一生从未画梅花,不识孤山处士家。今日画梅兼画竹,岁寒心事满烟霞。”他在一幅《墨竹图》自题诗:“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他从竹子的劲节坚韧,比喻和旧势力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的一幅“难得糊涂”有很深的哲理,人到中年方才悟道。

书画家时刻要自省、慎独

《李砚宗书画网》转载的《当代书法谁敢称》一文,其中提到:“不要把自己的书法当回事。我们和前人比,简直差得太远了。别的不说,就和清人刘墉、左宗棠、林则徐的馆阁体比,我们几乎捉襟见肘。作为一个文人,不擅长书法,是一件很可悲、很讽刺的事情。很可惜,当代写好字的人太少了,能将字写得好点的,大多只是注重于形式,而没有内涵。”“当代书画家总是不钻研学问,一心想着谄媚权势,迎合市场,琢磨大众口味,这就是愚昧了。有人拼命入书协、美协、进画院邀职,进学院拿博士学位,和名人高官大贾合影等,这些都是带有目的性的俗气,无非是给自己增加荣誉,作品能卖得出去。人心微危,智者微妙豁达,作书作画解衣磅礴,如若无人之境,参天地万物,有造化之功,无为而为,无法而法,神采焕然;愚者奸诈甚危,其作品如人格,满纸烟润,造作姿态让人作恶。

笔者与朋友曾做过一个市场调研,据画廊反映,书画市场有“行画”和“头衔”之分。所谓“行画”就是无特色的黑压压一片、满满当当不透气的大众画法。更有甚者,喜好钻营的人就千方百计地削尖了脑袋也要获得“美”字头衔。用这样的方法来欺蒙收藏者,反把投资收藏者当成不懂鉴赏的愚民。如此造作就大错特错了。

清四僧之石涛的《画语录》其实就是教人脱俗、明心彰道的,也是文人的一颗救心丸。所以说,国家反“三俗”势在必行,书画家时刻要自省、慎独。

■学识与修养

笔者通过向李燕生、傅廷煦老师请教,逐渐明白了一个真理,那就是无论专攻传统山水,还是书法、篆刻,以致专研法律艺术、企业艺术,都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以提高自身的修养。艺术的原理是相通的,知识面越广,艺术修养越高,作品的内涵越丰富,境界就越高,艺术品味也就越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