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武德”

 青城老兵 ... 2014-07-12
论“武德”

武德,即武术道德。武德,早在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中就有“武德有禁暴、戢兵、保大、公定、安民、和众、丰财的七论述。以后随着时代的展,武德的涵义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过去,大多以“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 “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戒骄奢淫逸”等作为武德信条。

武术的各拳种流派,也都订有自己的“门规”、“戒律”、“戒约”,并有“三不传”、“五不传”、“十不传”以及“八戒律”、“十要诀”等作为武德的标准。

今天,也有不少学者对武德进行概括,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尚武崇德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一种美德”,也有的学者认为武德是“武者体现的道德”。

1987年全国武术学术研讨会,将武德规范概括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这些都从不同侧面对武德进行了概括,但是,武德事实上是一种伦理观,所以我们应该从论理学的角度去定义武德。

武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简而言之,就是武术道德。“道”一般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规则或规范;“德”即得,人们认识“道”,遵循“道”,内得与己,外施与人,便称为“德”。“道”主要指一种外在的要求,“德”则指内心的精神情操或境界。“道德”两字连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武德的实质亦是社会公正原则,即正义、公平、公道,是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观念之一。武德同样是通过社会舆论的作用,大众的压力,良心的不安,使人们“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恶者而攻之”,来调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自从有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律《隋律》、《唐律》至今,武德从未与法律发生过冲突。和道德一样,武德的实用范围也比国家法律更广泛。提倡武德,应在国家法律前提下,和国家宪法及其相应的一切规章制度相统一、相一致。

我国古代的武林名人如岳飞、戚继光霍元甲等人,在习武之中无一不是目标明确、动机纯良,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谋私利而秉存大义,不畏强暴而舍己救人。他们为人虚怀若谷,讲礼守信,学艺踏实有恒,精益求精,这些武林高手的人品和行为都可谓是今天习武者的楷模和行为规范
今天,传统的武德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耍英雄、逞好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以及带有三纲五常思想的“唯师命是从”的行为等,所以应对传统武德进行分析,继承传统武德中合理的成分,批判过时的旧武德,树立新的武德观。

继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要把习武同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有宽广的心胸,对人民要以礼待人,不恃武伤人,不以强凌弱;对危害祖国、人民利益的坏人坏事要敢说敢管,见义勇为,疾恶如仇,协助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保持不盗名、不夺利、不保守,热于助人的美德;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对前人和长辈的著作和经验要虚心学习,认真专研,努力学习技术,刻苦练功,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习武者还应努力克服传统武德中的种种陋习:

首先克服传统武德中的武术传承的封闭行和保守性,具体表现在血缘化倾向和区域性两个方面。

其次是在尊祖师习俗上浓厚的迷信色彩,由此形成的不少清规戒律和续家谱、立牌位等歪风及恪守祖训、祖道的风气。它压抑了武德思想的进步发展,扼杀了创造能力。

第三是唯我独尊的“宗派之争”的封建意识侵蚀武林,为争正守而相互讽刺、排斥、讪骂,甚至大打出手。其根源在于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狭隘、落后的生产力制约下形成的封建性的社会思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作用下的产物,是这种历史劣根性的反映,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性和片面性。文以德彰,武以德显,武术的真谛在于重德。

      武德作为习武者所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指导人们共同的武术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规范,并渗透在习武者的思想和言行中。重武德是武术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社会所需的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建设人才的先决条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当今学习武术,不但应具有民族传统的武德内容,还应具备有时代性的道德标准,应该做到:
一、明确学习武术的目的

  
对武术的了解最初多是从电影中看到、小说中听到的,认为只要学好武术,就能飞檐走壁,走遍天下无敌手,进而对武术产生兴趣。在这种认识基础上去学习武术,往往会产生许多不应该发生的后果,因此,在一开始训练时,即应该让他们懂得:练习武术一为强身健体,二为防卫自身;要守纪律,讲文明,讲礼貌;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在习武过程中,培养少年儿童的民族自豪感。

二、培养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的习武态度

  
武术内容丰富,项目多样,所谓强中自有强中手,能人背后有能人。因此,练习武术切不可骄傲自大,要虚心好学,尊敬师长,刻苦钻研。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武术运动员的重要条件。

三、树立助人为乐,不畏强暴的精神风貌

  
武林中历来以助人为己任。少年儿童在练习武术时,就要像武林英雄一样,要把学到的功夫用于帮助别人。遇到坏人时,不畏强暴,勇于同一切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同学之间则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戒门户之见,共同提高。

  
武德是中华民族的崇高美德借助武术形式的一种表现,它是指导习武者为人处事的一种道德规范,“崇尚武德”是武术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