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报纸内容

 特立独行的刺猬 2014-07-12

  崔丹
  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2013年奶源荒事件以及工信部主导的乳业整合计划后,下游乳企分外紧张,开始重视上游奶源建设,同时中国市场作为全球乳业格局中最重要的新生力量,趋热的牧场投资也引发了一场资本的盛宴。
  7月11日凌晨两点,此前还因肉毒杆菌毒素事件生隙的恒天然和雅培忽然联手宣布,将投资18亿元人民币建设包括五家牧场的奶牛养殖基地。
  7月10日晚间,国内另一家乳企天山生物公告称将1.5亿元收购澳洲牧场资产。
  而在几天前,马云发起的云锋基金及中信产业投资基金20亿元与伊利共建牧场点燃的外界对牧场投资热的关注还未褪去。
  再往前追溯一周,7月2日,主权投资基金的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表示,该公司与区域私募基金泰山投资组成的财团将共同向定位于中国高品质奶源市场的华夏畜牧公司注资1.06亿美元。华夏畜牧是Costa咖啡店在中国的牛奶供应商,同时该公司也在生产自有品牌牛奶“万得妙”。
  在此之前牧场投资消息已十分频繁,大康牧业收购新西兰海外牧场,辉山乳业与荷兰乳企巨头菲仕兰合作,并携自有品牌”杰茜牧场”进军下游零售市场,与现代牧业一样,创始团队同样出身蒙牛系的圣牧高科在香港上市。
  一时间,中国的牧场成为各路资本热捧之地。这将是行业预期中的巨变还是下个产能过剩的泡沫?
  最重要的新生市场
  7月11日,恒天然和雅培共同投资18亿元在中国共建牧场。
  恒天然每年大规模出口原料粉进入中国市场,控制中国近70%的原料粉进口市场份额,且在中国已经拥有两个奶牛养殖基地,而雅培在婴幼儿奶粉一二线市场排名一直位于前五名,一个有上游一个有下游,“该战略合作将成为恒天然在乳品营养与在华经营牧场的专业经验和雅培在中国市场持续投入的完美结合。”双方在新闻稿中表示。
  “这将是恒天然在中国的第三个奶牛养殖基地,目前我们在河北省和山西省的相关项目都非常成功。”恒天然首席执行官西奥·史必根思表示,“建立一体化的乳品业务是恒天然在华发展战略,奶牛养殖基地的建设是该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不仅将对中国本土乳业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还将帮助我们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安全、营养乳品的需求。”
  在雅培牵手恒天然之前,中国政府正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实施”史上最严”监管,包括鼓励企业建自有奶源,以及禁止以委托、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等。根据市场调研公司欧睿数据显示,由于肉毒杆菌乌龙事件后,雅培市场份额较2012年下降了0.4%。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对外公布此信息,“对雅培来说,一方面符合国内政策,规避政策风险,一方面真正落地本土发展。”业内资深乳业专家宋亮认为。
  地址还未确定,不过如果该项目获得批准,该基地泌乳牛存栏数超过16,000头,年产量可达1.6亿公升牛奶。
  除了近期频发不断的牧场投资,此前国内乳企巨头纷纷发力上游牧场建设。
  4月22日,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沈伟平表示,上海牛奶集团已经与雀巢达成协议,计划在黑龙江建立面向婴幼儿奶粉的中国优质奶源基地,投资额数十亿元,建成后将为雀巢旗下婴幼儿奶粉品牌提供奶源。
  2月12日,光明乳业表示将携手新加坡RRJ Capital共同整合投建牧场,RRJ Capital将以现金投入约15.25亿元人民币,持有合资公司45%的股权,光明乳业持有合资公司55%的股权。
  去年9月,KKR、鼎晖投资与现代牧业也宣布,三家机构将共同成立一家新的合资公司,未来18个月内将在中国合资建造两个大型乳业牧场,投资总额约1.4亿美元。“中国乳制品市场吸引各路资本进入,都认为未来中国乳品市场还会有爆发式成长,奶源就成为竞争的核心。”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而2013年”奶荒”的驱动,我国原奶平均价格上涨了25%,达到历史最高价4.2元每公斤,某种程度上也刺激诸多投资者看好奶源的利润空间。
  目前,中国原奶缺口巨大,确实需要奶源建设。2010年我国原奶供给总量3748万吨,需求总量3920.2万吨,供需缺口为172.2万吨;2012年我国原奶需求量达4359.6万吨,而供给量仅为4000万吨,供需缺口达到了359.6万吨。
  根据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2012年全国奶牛存栏预计为1440万头,牛奶产量3744万吨,同比增长仅2.3%。而同期,乳制品进口114.6万吨,同比增长26.4%。需求连年增长,供应却始终跟不上,缺口只能通过进口解决。
  而据农业部预测,到2030年,中国人均每年喝掉25千克牛奶,总产量达4250万吨,将成为全球最大牛奶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市场正在成为全球乳业格局中最重要的新生力量。7月9日,根据荷兰合作银行发布最新的《2014年全球乳业20强报告》显示,伊利集团成为了目前唯一一家进入全球10强的亚洲乳品企业。荷兰合作银行分析师Tim Hunt 认为,来自中国的领袖企业,第一次冲过10强这一临界点。从全球乳业格局来看,这是亚洲乳业崛起的标志性事件。
  中国乳业巨头面对日渐国际化的竞争层面,必须具备足够的资本和动力,参与、影响、甚至改善全球产业链结构,为自己在资源分配中赢得了足够的话语权,牧场建设也成为其绕不过的门槛之一。
  “三氯氰胺”事件之后,中国乳业正在实现由小农体系向现代农业转型。在这个大背景下,国内满足自身需求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谁控制的奶源越多,谁在竞争中的优势就越大。
  “资本的进入,将给国内的牧场建设带来资金支持,加快牧场建设的快速发展,提升原奶质量,促使中国乳品行业的升级发展。”辉山乳业方面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认为。“掌控价格定价权,应对奶荒也是牧场投资的主要原因”,一家乳企负责人认为,“乳企必须要有自控奶源,2008年的教训历历在目,为安全起见,还是尽可能依靠自身的奶源,或者扩充现有牧场的产能,或者新建牧场,企业也必须尽可能靠自己。”
  是巨变还是泡沫
但牧场投资热的背后,养猪业问题同样困扰上游牧场养殖。2000年前后,随着生猪价格位于高位,包括中粮、双汇、高盛、网易等诸多业内外资本纷纷进驻,但随着几年后猪价的回落,土地、资金、环保等问题的困扰,资本并没能从中收益。
  巨大的资本投入、8-10年的回报周期、产能过剩的隐忧、牧场粪污对环境的污染、奶牛疫病的防疫、牧场选址需要的大片土地等问题时刻都在考验这一波新进入者。
  牧场还未投建,已经要面临奶价下降,产能过剩问题。
  高华证券6月份发布研报称,其全球供需模型显示,随着欧盟配额取消、美国牧场盈利能力提高、中国大力投资于规模牧场,全球乳业正在进入一个为期五年的供应增速高于趋势水平的时期 (预计2013-2018年年均复合增长2.6%)。
  近期组织了乳制品行业交流会与上游牧场的联合调研,并参加了伊利股份年度股东大会,与行业专家、公司高管、牧场领导就乳制品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了交流后,宏源证券在7月1日公告称,供给增加推动原奶价格下降,行业高景气将逐步从上游转移至下游:今年上半年天气正常,国际主要原奶产地供给均有所提升,进口价格下降约30%。此外,明年开始欧盟或将取消牛奶生产配额,预计短期可增加供应量1100万吨,进口原料奶价格大概率将继续下行,影响上游牧场盈利水平,行业高景气将逐步向下游乳品生产企业转移。
  而事实上一些牧业公司的年报显示,其盈利情况确实不乐观。比如西部牧业2014年一季报显示,西部牧业的净利润进一步下降,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54亿元,但净利润只有589万元,净利润率降为3.83%。
  大康牧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2013年大康牧业的营业额是9.96亿元,毛利润为7608万元,净利润只有286万元,净利率为0.29%。
  事实上牧场建设和运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牧场在整个乳业产品链中,是利润最低的一个环节,目前的平均毛利只有5%—10%,液态奶和酸奶的毛利至少在20%左右,奶粉就更高,而且投资回报期长,因此单纯经营牧场实在是高成本低回报”。广东乳业协会秘书长王丁棉称。
  并且,牧场奶牛养殖不仅对地理环境、饲料、水源、物流运输等要求很高,对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有严格要求。现代牧业此前主打万头牧场模式,其背后的粪污处理、奶牛疫病防疫屡被外界质疑。
  建一个养殖场投入极大,平均一头牛约4万多,5000头投资需要2亿。跟云锋基金和中信产业基金合作,伊利就为缓解资金压力。“此次合作为持续长远地提高公司原奶供应保障体系能力,加大牧场建设力度,扩展和优化奶源基地布局并化解牧场投资资金需求不断放大的压力,集中资源于主业,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伊利方面称。
  但巨额资金投入背后却是长达8-10年的回报周期。天山生物1.5亿元收购澳大利亚的明加哈牧场后,经测算,该项目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735万元,净利润为28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19.12%;销售额利润率为13.5%;计算期第五年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0.28%;静态投资回收期为5.23年,投资回收期为8年。“一般一个牧场需要10年收回成本,最快也要7、8年,”宋亮认为。
  大规模的牧场投建,或还将面临无米之炊,近年来,国内乳企开始意识到上游奶源建设的重要性,从国外进口奶牛,而奶牛进口资源稀缺是进口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瓶颈。
  辉山乳业目前拥有国内最大的优质奶牛品种娟姗牛种群繁育基地,“通过多年的合作,辉山与国际奶牛出口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使辉山按大宗进口奶牛有了坚实的后盾。”而对于新进入者,能否找到并建立起优质奶牛基地并不容易。
  在恒天然和雅培合作的养殖基地的奶牛将从海外进口,或源自恒天然在华现有牧场。所有奶牛的品种都将源自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或欧洲。
  在新一波投资热中,如果不提高牧场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水平,单纯的奶牛头数增加并不能帮助中国乳业进步。根据农业部发布数据显示,国内乳牛单产量不到国外一半,2013年美国奶牛存栏900多万头,牛奶产量9000多万吨,而中国奶牛存栏1400万头,牛奶产量3600多万吨,奶牛比人家多,产量却少5000万吨。在中国牧场建设从粗放规模化到集约化管理转型中,新进入者显然需要更多的耐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