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和“响”

 指间飞歌 2014-07-12

“影”和“响”

安立志



“影响”是日常生活的常用语,如“扩大影响”、“影响不好”、“注意影响”、“提高影响力”,人们习见不鲜。


其实,在以单字表意的汉字文化中,“影”的本义是影子,“响”的本义是响声,“影”即“影像”,“响”即“声音”,类似视频、音频的区分。孔颖达注释《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一语:“吉凶之报,若影之随形,响之应声,言不虚。”唐代的谢偃与张彦振两人还分别为影子和响声写过《影赋》与《响赋》(《文苑英华选》卷之八,1998吉林版)。可见,古人对“影响”都作过研究。


现在一些官员常常要求部属对辖下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做到电视上有影,广播中有声,这个“有影”、“有声”,深得“影响”之奥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变化,“影响”已经大量衍义,如音信、印象、传闻、反映、效验等等,在当代,“影响”最常见、最重要的引伸义是“作用”,如“影响进步”、“发挥影响”等。“重大影响”、“影响不大”,“政治影响”等,都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不过,“影响”作为影子与声音的原义仍在。


影响有些什么特征呢?弄清这些特征有必要,在实施某些行为时,才会把握好其溢出效应。


影响本无形。影子看得到却抓不住,呈现出“体无定质,应变随方”的外在形态,以致“窥之者莫测其浅深,寻之者罔知其始终。”(《影赋》)响声听得到却摸不着,虽然其“同大道而无质,每凭虚而起象”,却“既不睹其洪纤,亦罕知其尺丈。”(《响赋》)影响无论好坏与大小,都是虚幻无形而又确切可知的古灵精。不要以为影响是无形的、抽象的,对自己实施的行为、引发的事件过于轻忽,重视不够。


影响附本体。世上没有自发产生、孤立存在的影子与响声,行为是本体,影响是客体,任何影响都是本体的附加效应。如影随形,形影不离,是对影子最明了的说明。谢偃也看到了这一点,所谓“有象必图,无物不拟”,甚至“并片鱼而为比,偶孤鸟而成匹。”(《影赋》)影子是如此,响声也一样,“触物类以成态,托空虚以运形。”(《响赋》)不要以为自己的某一行为神不知、鬼不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生在世,行为大小,总会留下痕迹,影响与行为本来不可分离。


影响有大小。体形大则影子大,比较好理解,“细故则一毫必具,大物则万象无失。”(《影赋》)太阳底下,大象与蚂蚁的影子,大小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说来,响声的大小,也与其本体有关,“方其细也,草虫鸣於潜穴;至其大也,震雷作于天庭。”(《响赋》)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大小,也与其本体密切相关,官位高则影响高,名气大则影响大,甚至“将度云而俱远,与奔驷而同疾。”(《影赋》)意思是说,名位与影响不仅成正比,而且呈同步。因此,位高权重、名噪江湖之士,一举一动,不同于市井百姓。高官与名人,宁不慎乎!


影响有好坏。影响的大小并不等于影响的好坏。但确有好坏、正负之分。影子有好坏,“身正不怕影子歪”。影子歪,不是影子之过,而是本体之责。谢偃则从分辨的角度谈到“影”的“妍媸”,“独水镜之鉴物,穷妍媸而莫秘。”(《影赋》)张彦振指出,“故器有盈虚,而响为高下。”(《响赋》)响声也有优劣,“黄钟大吕”显然不同于“瓦釜雷鸣”。当然,在今天,“主旋律”与“副旋律”,并非截然对立,不同乐器的和而不同,一定优于同一乐器的千篇一律。


影响可变化。本体与客体,行为与影响,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映前者。然而,这种关系不是完全被动或机械的。谢偃论影子的变化,“向夜月而处后,背朝日而居前。何变化之无定,同瞻之而忽焉?”前者讲的是自然现象,后者讲的是变化哲理。同样的影子也有不同的观察角度:“近看若浅,远瞩如深。”(《影赋》)响声也是变化的。如果说“随人心之哀乐,因感召而重轻”,属于确然的内心感受,那么“惊激万变,高卑千转”,则是“信造化之自然”(《响赋》)。如果说“愿托响於星骥,希可彻于高云”,表达的是《响赋》作者影响未来的愿景,那么,“必取舍而无私,故扪心而不愧”,表达的则是《影赋》作者对未来影响的心戒。

2014年7月11日《大众日报》


0
上一篇 << 爱祖国与骂美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