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宮清代玻璃器

 天上星星期二 2014-07-12

                                                          故宮清代玻璃器

       2006年3月起,一個包含約100件(套)的清代宮廷玻璃器展覽在北京故宮展出。主要展出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玻璃器,其中乾隆時期占80%。這是故宮博物院建院80年來,玻璃器首次大規模與觀眾見麵。中國古代玻璃製造工藝始於西周時期,至清代發展到頂峰。北京故宮藏有古代玻璃器4000餘件,從戰國到明清幾乎不間斷,絕大部分為傳世品,其中清代約占90%。清代玻璃器又分宮廷製造與民間製造兩大係列,宮廷玻璃器又占其中四分之三。相比較而言,國內其他博物館的玻璃器收藏都較少,難成係列,特別是清代宮廷玻璃器,與故宮的收藏無法相比。

  代表清代玻璃製作工藝水平的是宮廷造玻璃,即造辦處玻璃廠按照皇帝的諭旨為皇家製作的各種玻璃器皿。有清一代從康熙帝到末代皇帝溥儀,內務府官辦作坊——造辦處玻璃廠從未停止玻璃的製造與生產。

  造辦處玻璃廠是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建立的,位於西安門的蠶池口。為了滿足皇家對玻璃器的大量需求,雍正年間在圓明園六所又建立了新的玻璃廠。玻璃廠的建立是康熙皇帝重視玻璃製作的體現,西方傳教士的直接參與為清宮玻璃廠的玻璃製作提供了技術保證。康熙皇帝敕命建造的玻璃廠是在德國傳教士紀裏安(Kilian Stumpf)指導下進行的,康熙三十五年開始籌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已建成。紀裏安,字雲風,德國人。1655年生於巴伐利亞,1695年到達北京,1710年至1720年間被授欽天監正職,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在北京去世。在製造玻璃器時,由於人手不足,他還曾要求法國選派玻璃匠來華。清宮玻璃廠建立之初除了外國傳教士以外,還有廣東和山東工匠供職。玻璃廠建立後,清代宮廷的玻璃製作走上了穩步發展的軌道。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保存的《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錄了雍正元年到宣統三年玻璃廠製作玻璃的情況。據不完全統計,康熙朝已有單色玻璃、畫琺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灑金玻璃等品種,雍正朝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乾隆時期穩定的政局、雄厚的物質基礎和乾隆皇帝本人對文化藝術的雅愛、推崇,使之成為清代工藝美術發展的黃金時代。乾隆元年(1736年)到三十年(1765年)是玻璃廠大規模的生產期,也是清代玻璃製作的高峰期。從玻璃品種看,乾隆朝是有清一代最為豐富、最為全麵的時期,除康、雍朝已有的玻璃品種繼續製作外,還燒造出若幹新的玻璃品種。按其製作工藝,大致可以分為單色玻璃、套玻璃、畫琺琅玻璃、金星玻璃、刻花玻璃、戧金玻璃、攪玻璃、纏絲玻璃、描金玻璃等;從數量看,整個乾隆朝製作的玻璃器在幾萬件左右,現存數量也是最多的;從用途看,有生活用品、陳設品、佛堂用品、文房用品、裝飾品等。

  乾隆朝玻璃器主要有兩大用途,一是供皇家自己享用。玻璃廠除了定期製作玻璃外,皇帝也要求玻璃廠在重大節日向皇室進獻玻璃器,如《清檔》中記載:“萬壽節呈進玻璃大花瓶四件,配綾絹花、紫檀木座。各色玻璃盆景九件,各色玻璃鼻煙壺六十個。端陽節呈進頂元紫花瓶四件,各色花瓶五件,俱配綾絹花,紫檀木座。各色鼻煙壺六十個,俱配銅撒花鍍金蓋,俱隨暖木牙匙。年節呈進頂元紫青大花瓶四件,玻璃鼻煙壺六十個”。以上成為每年必做的定例。二是供皇帝賞用。如每年賞給達賴、班禪的物品中總有玻璃瓶、碗、鼻煙壺等。乾隆皇帝賞用最多的是鼻煙壺。

  單色玻璃是乾隆朝玻璃器中數量最多的品種,見於記載的玻璃顏色達30多種,主要有白色、硨磲白、月白、天藍、寶藍、孔雀藍、雞油黃、雄黃、橘黃、嬌黃、豆綠、粉紅、大紅、豇豆紅、紫紅、茶色、葡萄紫等。單色玻璃器大部分光素無紋,但其顏色嬌豔純正,呈現寶石般的色彩,如紅、藍色透明玻璃有如紅、藍寶石般晶瑩,葡萄紫色玻璃有如紫水晶般剔透,具有其他工藝品無法替代的藝術效果。此外,一件器物由幾種顏色的玻璃組成,如三色玻璃缽、四色玻璃瓶等,則是乾隆朝的標新立異之作。單色玻璃中出現了40—50厘米高的各種造型的瓶,較之雍正朝的小型器物有了突破性的發展,說明乾隆朝玻璃吹製技術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僅玻璃瓶的造型,就有雙管瓶、包袱瓶、觀音瓶、梅瓶、膽瓶、橄欖瓶、焦葉瓶、蒜頭瓶、紙槌瓶、雙陸瓶、雙喜瓶、魚瓶、六方瓶、葫蘆瓶、石榴花瓶、靈芝花瓶等。

故宮清代玻璃器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

  黃色玻璃出戟尊,高22.8厘米,口徑13.3厘米,底徑10.3厘米。為有模吹製而成。通體黃色,不透明。頸部,腹部兩側各出一戟,對應的外展足部兩側則各凸起一四棱形戟,平底中央磨出一粗線方框,其內陰刻“乾隆年製”雙豎行楷書款。出戟尊最早見於商周青銅器,其後出戟裝飾被運用到瓷器裝飾中。此尊造型與清宮舊藏明嘉靖青花雲龍牡丹紋出戟尊高度尺寸與各部位比例極其相似,可見玻璃器的造型多借鑒其他種類的藝術品。

故宮清代玻璃器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

  天藍色玻璃橄欖式瓶,高8.4厘米,口徑3.8厘米,底徑4.7厘米。吹製而成。直口,長徑,中腹微鼓,足底圓形凹入,因形似橄欖,故習稱橄欖瓶。通體呈不透明天藍色,光潔潤美。底部中心陰刻雙方框,內刻“乾隆年製”雙豎行楷書款。在清代瓷器中多有橄欖瓶式造型,玻璃製造在清宮造辦處屬新興工藝,其造型設計往往借鑒中國傳統工藝品中優美的造型。
套玻璃是乾隆朝玻璃中的主要品种,颜色以白套红、白套蓝为主,也有色玻璃地套色玻璃。《清档》中记载的套玻璃有亮白套红、白套红、月白套红、黄套红、绿套红、米色套红、黑套红、白套绿、红套绿、蓝套绿、白套蓝、红套蓝、香色套蓝、天蓝套宝蓝、豇豆红套天蓝、绿套酱色等。套玻璃有套一色与套多色之分。“白受彩”分为白地套红、套蓝、套绿、套黄等,是套玻璃中的主流产品。此外,还有“兼套”,即在同一色玻璃胎上套二色以上的玻璃器。

  乾隆朝套玻璃器的做法,基本上采用在一色玻璃胎外,先满套另一颜色的玻璃,再按所需图案进行雕琢的方法。其中的小件器物,如鼻烟壶,因地子可施展的空间狭小,有的出现地子不平的现象。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套二色、三色甚至最多达套八色的玻璃器,在造办处玻璃厂中几乎未见。玻璃厂所造的套玻璃器以单色玻璃套单色玻璃为主,这是宫廷制品与民间制品的不同点。乾隆朝套玻璃工艺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烧造技术成熟。乾隆朝套玻璃器,器形秀美,比例适中。第二,雕琢工艺精湛。套玻璃器是玻璃烧造技术和雕琢工艺的复合品,其雕琢工艺与同时期的漆、玉、牙、角等雕刻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色彩搭配和谐。套玻璃器中以色彩对比强烈的为主,如白套蓝、白套红等;也有一个颜色系列的,如天蓝套宝蓝,色彩雅致,不落俗套。

故宮清代玻璃器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

  白套红玻璃云龙纹玉壶春瓶,高29.5厘米,口径9.5厘米,底径11.7厘米。为吹制而成。以涅白色玻璃作胎,外套紫红色玻璃纹饰,瓶口饰弦纹一周,颈部饰仰蕉叶纹,肩部饰蔓草纹和如意云纹,腹部为云龙戏珠图案,近底处饰莲瓣纹。瓶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瓶与元时景德镇窑生产的青白釉刻花云龙纹玉壶春瓶的造型相似,花纹亦与其几近一致,反映了古代各种器物在造型与纹饰之间的相互借鉴。

故宮清代玻璃器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

  黄套红玻璃荷花纹缸,高9.3厘米,口径10.3厘米,底径9.5厘米。为有模吹制而成。通体以淡黄色玻璃为胎体,外套半透明红色玻璃,再经雕琢而成。腹部饰通景夏日荷塘图,散布的荷叶、盛开的荷花及莲蓬玉立于水波之中,临风摇摆,数只蝴蝶、蜻蜓和蜜蜂在空中飞翔,更添动感。底部雕刻参差的叠石。上面阴刻“乾隆年制” 楷书款。黄套红的玻璃器较为少见。此缸的花纹雕刻精准,磨制圆熟,画面优美自然,与同时期华丽繁缛的装饰相迥异,为乾隆时期的杰出作品。

故宮清代玻璃器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

  豇豆红套蓝玻璃花蝶纹瓶,高24.7厘米,口径7.7X7.2厘米,足径8.7x7厘米。为有模吹制而成。通体以豇豆红色玻璃为胎体,外套天蓝色花纹。腹部一周饰写实的折枝花卉纹,有荷花、茶花、梅花、芍药等。颈及近足处分别环饰蕉叶和花蕾纹各一周。足底中心阴刻双方框,内刻“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此瓶造型端庄沉稳,花纹美丽大方,雕琢精良细致,色彩搭配大胆新奇,艳而不俗,是当之无愧的稀世杰作。              
  始创于康熙朝的玻璃胎画珐琅,在乾隆朝发展至顶峰,制作数量开始增多,以鼻烟壶为主。玻璃胎画珐琅器皿主要是在造办处珐琅作制作完成的。故宫藏玻璃胎画珐琅器20件左右,除两件玻璃瓶外,其余都是鼻烟壶,几乎件件是精品。玻璃胎画珐琅器是清代玻璃中制作工艺难度大,又具有较高艺术性的作品,是玻璃、珐琅、绘画艺术的集合品。玻璃胎画珐琅器的制作对生产技术要求较高,因玻璃与珐琅的熔点比较接近,温度低珐琅呈色不佳,温度高则玻璃易变形。从仅见的传世真品看,能够在寸天厘地的掌中珍玩中完整地表现出山水、人物和花鸟,确实体现了匠师们鬼斧神工的技艺。正是由于玻璃胎画珐琅所产生的独特魅力,故在晚清民间有“古月轩”之神秘传说。当然,此说纯属子虚乌有。

  玻璃胎画珐琅花鸟纹瓶,高8.5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2.2厘米。吹制而成。腹部绘通景的花鸟图,月季花、石竹花、萱草高低错落,竞相吐艳,高挑的枝头上站立着鸣叫的绶带鸟,花草中飞舞着蝴蝶和蜜蜂,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口边环饰蕉叶纹一周。足底中心蓝色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此瓶白玻璃胎体细润如玉,珐琅色彩鲜明艳丽,花纹构图优雅,描绘精准,宛如工笔画,为玻璃胎画珐琅之精品。

  玻璃胎画珐琅四季花卉纹瓶,高9.8厘米,口径2.4厘米,足径2.3厘米。吹制而成。腹部一周以纵向锦纹带界出三个区域作为开光,内分别彩绘不同的花卉,有罂粟、萱草和芙蓉,花下有秀石和野菊相衬。颈饰三个团“寿”字间蕉叶纹。足底中心蓝色双方框,内书“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此瓶胎体白如蛋青,细腻温润,色彩娇艳,描绘精细,具有清丽高雅的艺术格调,体现出浓重的宫廷装饰风格。玻璃胎画珐琅工艺由于制作难度大,因此适合制做小件器物,该件作品在同类作品中属大器,制作得完美无缺,可谓凤毛麟角。

  玻璃胎画珐琅西洋女子图鼻烟壶,通高4.6厘米,口径1.5厘米,腹宽3.5厘米。为有模吹制而成。呈八棱形。通体于白玻璃胎上绘珐琅彩。腹部两面黄色椭圆形开光内均饰西洋女子彩色头像,两侧棱面上饰折枝花卉纹。底部阴刻“乾隆年制”双竖行楷书款。珊瑚盖连铜镀金匙。乾隆朝出现了以西洋人物、西洋建筑为主的装饰图案。从人物造型和神韵看,此图应为造办处中国工匠所绘。
 金星玻璃,又称“温都里那石”,是乾隆朝首创并只有乾隆一朝才有的玻璃品种,因在红褐色玻璃体内闪烁着无数个金色光点而得名。乾隆六年(1741年)在西方传教士纪文、汤执中二人的参与、指导下,造办处玻璃厂正式烧制成功了金星玻璃。金星玻璃是清代玻璃中比较珍贵、制作数量稀少的品种,故宫所藏不过40余件。大部分金星玻璃器是用砣玉的方法加工而成,在造办处内“玉作”制作完成的。金星玻璃器大致分为文房用品和陈设品两类,前者包括笔筒、笔架、墨床、水丞、臂格、印色盒等,后者包括花插、尊、山子、瓶、壶等。与此相关的还有洒金星玻璃,即在玻璃体内洒有不规则的金星。传世的乾隆款洒金星玻璃器仅见绿金星玻璃鼻烟壶。

故宮清代玻璃器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

  金星玻璃三羊开泰山子,高12.5厘米,长22厘米,宽15厘米。山子作嶙峋山石状,其间有三只姿态各异的绵羊。山脚下,左边一只仰首观天,右边一只低头下山,另一只在山顶上,伏卧回首作张望状,寓意“三阳开泰”。底部中心阴刻 “乾隆年制” 双竖行篆书款。运用浮雕、圆雕等技法,表现出山石的陡峭、绵羊的温顺,刚柔相济,自然逼真。

  缠丝玻璃之名始见于雍正朝《清档》记载,但未见制作记录。缠丝玻璃工艺源于西方,造办处玻璃厂制作缠丝玻璃始于乾隆朝,是以西洋玻璃器为参照物,并由西洋人亲自制作的。传世的乾隆朝缠丝玻璃器仅见玻璃瓶、碗等少数器皿。

故宮清代玻璃器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

  缠丝玻璃瓶,高30.4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8.5厘米。吹制而成。通体以无色透明玻璃为胎,表面用白色玻璃条相缠绕,纤细均匀,呈螺旋状布满器身。该瓶白色线条一气呵成,均匀如丝,其间找不到任何衔接痕迹,装饰技法之高超令人匪夷所思。它壁薄体轻,材精形美,色彩清爽素雅,别具一格,在玻璃器物中十分罕见。

  以上单色玻璃、套玻璃、玻璃胎画珐琅、金星玻璃和缠丝玻璃是清代玻璃的主要品种。此外,乾隆玻璃厂还制作过磨花玻璃、戗金玻璃、描金玻璃、搅玻璃、雕刻玻璃等,只是制作的数量很少,现存实物较以上玻璃品种更少。磨花玻璃在雍正朝就制作过琥珀色磨花玻璃杯,乾隆朝继续制作相同的玻璃杯,故宫藏有相同的乾隆款磨花玻璃杯5件。戗金玻璃是运用漆器中戗金工艺制作而成的,在五光十色的玻璃胎体上戗划金色的纹理,使本已流光溢彩的玻璃器皿锦上添花,具有富丽堂皇的效果。现存的戗金玻璃器主要是佛堂供器,宫殿所用的炉、瓶、盒三式和数量较多的盘、碗、勺等生活用品。描金玻璃在清代始见于雍正朝,乾隆朝的描金玻璃器故宫仅藏有一件,即描金山水人物鼻烟壶,描金纹饰大部分已脱落。还有一种与缠丝玻璃的效果极为相近的玻璃品种,外表也是自上而下旋转的花纹,过去一直称其为“搅玻璃”。雕刻玻璃是运用琢玉的方法在玻璃表面雕琢出花纹,其表现手法有两种:一为阴刻的凹陷花纹,一为阳起的浮雕花纹。

故宮清代玻璃器 - 乐陶居士 - 中国蒙元陶瓷博物馆(元古斋艺术馆)

  茶色透明玻璃刻花酒杯,高3.4厘米,口径6厘米,底径2.9厘米。吹制而成。外壁一周阴刻通景花蝶图,上面花草散布,昆虫穿飞,构图疏朗简约。外底中心阴刻单方框,内刻“乾隆年製”双竖行楷书款。该杯玻璃质地纯净,色泽柔和,刻饰的花纹虽浅但很清晰,为高水平的玻璃作品。乾隆以后虽多有刻花工艺的玻璃器,但工艺水平无法与之相比。

  粉红色玻璃戗金缠枝花卉纹三事,炉高7.6厘米,口径8.6厘米; 瓶高12.7厘米 口径2.3厘米,底径4.6厘米;盒高3.7厘米 口径6.6厘米 足径4.6厘米。炉、瓶、盒分别以模压、吹制的方法制作。清宫曾用多种材质和工艺制作三事,如珐琅、漆器、玉、瓷等,而玻璃制作的却较少,完整保留下来的就更少。这套三事的装饰运用了髹漆工艺中戗金漆的工艺技法,别具一格。

  搅玻璃撇口瓶,高20.8厘米,口径11.5厘米,足径7厘米。吹制而成。通体以白色玻璃为胎体,外套色彩相间的螺旋纹,有红、蓝、白三色。花纹自下而上,回旋流畅,富有韵律。口沿及足以墨绿色玻璃包边。外底阴刻“乾隆年製”楷书款。具有同样装饰的玻璃瓶故宫藏有两件。它是先用白色玻璃吹制成瓶,再用烧熔的色玻璃棒在胎体的表面自下而上旋转成纹。色彩绚丽明快,并有流动不止的视觉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为乾隆时期罕见精品。

  绿玻璃洒金星鼻烟壶,通高5.7厘米,口径1.2厘米,腹宽3.7厘米。为吹制而成。通体以浅绿色玻璃为地,其内洒有大小不一的斑点状金星,闪闪发光。玻璃体内隐约含有不规则条状水波纹,椭圆形圈足内阴刻“乾隆年制”楷书款。铜镀金錾花盖连象牙匙。绿地洒金星玻璃鼻烟壶传世品较少,在故宫也仅有三件,且为乾隆朝所独有,弥足珍贵。

  紫红色玻璃浮雕荷花纹水丞,高4.4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2.5厘米。为吹制而成。通体为紫红色不透明玻璃。周身用浅浮雕方法饰通景的荷花图,荷花迎风摇摆,丰姿柔美,下面是涟漪的水波纹。花纹采用浮雕技法,阳起于平面,具有立体生动的视觉效果。外底阴刻“乾隆年製”楷书款。在清代官造玻璃器物中,采取浮雕技法进行装饰并不多,但每一作品都砣刻精细,打磨光滑,件件为精品,此为代表作之一。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乾隆朝玻璃厂制作数量最多的玻璃器是经过各种艺术加工的鼻烟壶。据粗略统计,乾隆一朝制作的玻璃鼻烟壶的数量应在数万件以上。不仅用于每年在端阳节、万寿节、年节向皇帝呈进,而且乾隆皇帝经常特命玻璃厂制作鼻烟壶作为赏赐之用。最多的一次是乾隆二十年(1755年)四月七日,为了在承德避暑山庄赏赐,传旨造办处制作鼻烟壶五百个,玻璃器皿三千件。北京故宫及世界各地博物馆、私人收藏家中珍藏的鼻烟壶也以玻璃质地的为最多,这与清代皇帝的推崇、喜爱以及大量的制作是不无关系的。
中国琉璃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