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涪陵街头雕塑

 闯王兄弟 2014-07-13
   年尾周末,趁躲在浓云薄雾中睡懒觉的太阳正在打呵欠准备钻出被窝的当口,迎着料峭的隆冬寒风,我信步踱到涪陵滨江文化长廊,一边观赏碧波粼粼的高峡平湖水景,一边借着数码相机哈宝功能将长廊上讲述涪陵古代巴文化和白鹤梁文化中著名历史人物及其事迹的石雕和铜雕一一摄入镜头之中,欲以资缅怀涪州先人创建、延续涪陵文化的不懈努力和伟业丰功。
       早就有一个设想:用相机镜头来记录涪陵街头巷尾的草根文化现象,用系列图集的形式,借用网络的传输优势来向网友展示。今天这个图集就算是开个头吧。由于是初次玩这种把戏,手法还很笨拙,或可有力不从心之处,恳请各位方家不吝赐教,慷慨指正。
1.jpg 
威武刚健的巴人首领廪君
2.jpg
温柔妩媚的神女
3.jpg
传说故事之射虫君夷
4.jpg
传说故事之魂魄化虎:《世本》载,巴人首领廪君死,魂魄化为白虎。
5.jpg 
传说故事之神女求爱
6.jpg
传说故事之石穴掷剑
7.jpg 
“巴”的变迁
8.jpg 
“水”的渊源
9.jpg
在白鹤梁修炼得道飞升的尔朱真人与仙翁对弈
10.jpg 
世事如棋步步险,纵是神仙也黯然。
11.jpg 
观棋不语真君子,静看云卷与涛翻。
12.jpg 
凡仙虽有路,死活亦关情。
13.jpg 
枰上进退自有道,奚关人世征与伐。
14.jpg
白鹤梁重要题刻一:白鹤梁
       白鹤梁题刻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相传唐朝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白鹤梁石梁上刻有自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计三万字。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15.jpg 

白鹤梁重要题刻之二: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
16.jpg 
白鹤梁题刻之发殤者--唐.郑令珪
       生卒不详。据北宋开宝四年左都押衙谢昌瑜状申:郑令珪任刺史、涪州团练使,
在白鹤梁上刻下广德元年(763)长江涪陵段枯水水位状况。
17.jpg 
白鹤梁滥觞之记录者--北宋.谢昌瑜
       生卒不详,官至左都押衙。于宋开宝四年(971)在白鹤梁留有题刻一则,
讲诉白鹤梁题刻肇始于唐广德元年之前史实。
18.jpg 
北宋.朱昂(?--1015)
       字举之,号正裕,先世漾陂(今陕西户县)人。
       少好读书,有“小万卷”之称。累官至侍郎。开宝年间,以朝奉郎权知涪州军
州事。善诗,工书。著有《资理论》等。端拱元年(988)在白鹤梁留有题刻一则。
19.jpg
用七律诗解读白鹤梁石鱼第一人--北宋.刘忠顺
       生卒不详。皇祐元年(1049)为转运使尚书主客郎中。在白鹤梁上留题涪州石鱼诗一章,
是白鹤梁题刻中最早对双石鱼用七律解读的人,其后的唱和诗牵连不断,影响巨大。
20.jpg 
       白鹤梁题刻篆书第一人--北宋.徐庄
       生卒不详,熙宁元年(1068)为军事判官。现留下白鹤梁题刻最早的一幅篆书作品。
21.jpg 
北宋.韩震     
        生卒不详。字静翁。井研(今四川井研)人,涪州都官郎中。
喜诗,工书,尤擅楷书。熙宁七年(1074)在白鹤梁留下题刻一则。
22.jpg 
北宋.吴縝(1044--1117) 
       字廷珍,元祐元年权通判黔州朝奉郎,主政黔州(今彭水)。善书,尤擅楷书。
在白鹤梁所题“元丰九年”实为元祐元年。据《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改元诏书未
送达蜀地涪州。
23.jpg 
吴縝元祐元年在白鹤梁题刻
24.jpg
白鹤梁留题第一大诗人、大书法家-- 北宋.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守(今江西修水)人。北宋大诗人,为江西诗派鼻祖大书法家。
出于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治平四年(1067)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
迁著作佐郎。后贬谪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元符庚辰年(1100)在白鹤梁留下“元符庚辰涪翁来”题刻。
25.jpg
北宋黄庭坚题刻“元符庚辰涪翁来”
       其中最末“来”字上部隐一“去”字,暗喻被贬谪诗人
“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来来去去,去去来来”的怨懑之情,很值得玩味。
26.jpg 
白鹤梁题刻中民本思想的倡导者--北宋.吴革(1095--1146)    
       字义夫,华阳(今四川双流)人。少好学,喜谈兵事。宣和四年(1122)为朝奉郎权知涪州军州事。
善书,其行楷酣畅深厚。在白鹤梁所题石刻130余字,富含哲理和民本思想。
27.jpg 
长江涪陵段历史上最枯水位记载者--北宋.庞恭孙 
       生卒不详,字德孺。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南宋初。官施州通判,擢知涪州。朝奉大夫知涪州军州事。
累官至成都知府。大观元年(1107)在白鹤梁所题石刻不仅书法价值高,而且记下当天同游白鹤梁的
另八位官员的姓名、职务,以及水去鱼下七尺的枯水状况。
28.jpg 
庞恭孙大观元年在白鹤梁所留题刻
29.jpg 
留迹白鹤梁的大数学家--南宋.秦九韶(1202--1261)  
       字道古。祖籍鲁郡(今山东曲阜)人,生于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南宋大数学家,
著《数书九章》十八卷,其中一次同余式组解法和正负开方术为最突出两大贡献,对后世影
响深远。宝庆二年(1226)正月十二日陪同其父秦季樵(潼州太守)、涪州太守李瑞游白鹤
梁并留下题刻。
30.jpg
       宝庆二年(1226)正月十二日,秦九韶陪同其父秦季樵
(潼州太守)、 涪州太守李瑞游白鹤梁所留题刻。
33.jpg
用木刻技法刻石鱼第一人--元.张八歹(1302--1375)
       进士,奉议大夫,涪州太守。工书,动笔如飞。元至顺癸酉年(1333)
在白鹤梁题木鱼记并用木刻技法刻石鱼一尾。
34.jpg
元代涪州太守张八歹所题《木鱼记》
      35.jpg
      元代涪州太守张八歹用木刻技法所刻石鱼及杨柳枝。
    31.jpg 
民本思想的奉行者--明.黄寿(1464--1534)  
      字纯仁。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弘治二年(1489)进士。由黄州判以异政擢升涪州太守。
善诗,工书,文笔颖秀,舒朗多姿。于明正德庚午(1510)年在白鹤梁题五律一首,提出“节
用爱人心”的为官之道和民本思想。
32.jpg 
明正德庚午年在白鹤梁所题五律诗石刻。
36.jpg 
白鹤梁留迹的大学问家--清.王士桢(1643--1711) 
       字子贞,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进士,累官至刑部尚书。
康熙帝尝征其诗,录三百篇,题《御览集》,名重一时。首创诗论“神韵说”,门生众多,主
要著作有《带经堂集》、自选诗集《渔洋山人精华录》、笔记《居易录》、《池北偶谈》等。
康熙十一年(1672)在白鹤梁留七绝一首。
37.jpg 
重镌双鲤石鱼的白鹤梁文化传承者--清.肖星拱  
       生卒不详。字薇翰,江西旴江人,进士。康熙十九年知涪州,重修学宫,补修州署,儒雅好文。
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和康熙二十四年(1685)在白鹤梁分别留下两段题刻。第二段记载其重镌
双鲤石鱼,使传承千余年的观鱼识水得以延续。
38.jpg
肖星拱重镌双鲤石鱼题刻
39.jpg 
办义学、设义渡、深得民心的嘉庆太守——清.张师范(1780--1866)  
       字晴湖, 阳湖(今江苏武进)人。嘉庆十六年(1811)涪州太守。兴办义学、设义渡,深得民心。
于嘉庆癸酉(1813)年和嘉庆乙亥(1815)年在白鹤梁留有题刻。
40.jpg 
清.姚觐元(1814--1882) 
       字彦侍。归安(今浙江湖州)人。道光二十二年 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能诗工书,善治印,
尤长隶篆。与钱保塘合编《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在白鹤梁留有篆书作品一幅。
41.jpg 
       姚觐元篆书作品
42.jpg 
涪陵本土著名学问家——清.施纪云(1852--1931) 
       四川涪州(今重庆涪陵)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官至湖北施鹤道台,
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兼总复辑。工书,尤精楷书。民国十七年(1928)任
《续修涪州志》总纂。民国四年(1915)在白鹤梁留有题刻一幅。
43.jpg 
涪陵本土著名教育家、画家--刘冕阶(1884--1961)  
       字明锐, 别号天台山人。涪陵人。立志振兴国学,先后任教于涪陵县多所学校。
工诗善画。白鹤梁留镌《白鹤时鸣》图为其代表作。
44.jpg 
刘冕阶代表作《白鹤时鸣》图
45.jpg 
在白鹤梁上镌刻图文的民间石匠艺人。
46.jpg 
附1:新建白鹤梁广场雕塑墙提名--白鹤梁  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47.jpg
附2:新建白鹤梁广场雕塑墙之白鹤绕梁图
48.jpg
附3:新建白鹤梁广场雕塑墙之石鱼出水兆丰年图
49.jpg
附4:码头文化之船工推缆
50.jpg
附5:码头文化之船工推缆 (二)
51.jpg 
附6:新建锦绣广场雕塑--天宝荔枝
52.jpg 
附7:新建锦绣广场雕塑--榨菜上架
53.jpg
附8:新建锦绣广场树桩造型--山外有山。

下一选题计划为:涪陵街头雕塑。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