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到书房

 黄建伟882 2014-07-13

孙香我:说到书房

 

(2013年4月18日《今晚报》)

 
    本文原刊2013年4月18日《今晚报》今晚副刊,引用自网易网友ydcyjl的日志,

发布日期2013年4月18日,特此说明并致谢忱。请喜欢的朋友欣赏。
 
说到书房
孙香我
 
近来购得一书,收录六十位文化名人写自己书房的文章,还配了各自书房的照片。翻

罢,大饱眼福,我们普通读者想进这些名人的书房一个也进不去啊,一册在手,等于

一下子逛了六十位名人的书房,不是眼福是什么。

 

田原说得不错:“只要是文人,大抵总有一间书屋。”只是卞孝萱的比较寒碜:“一

间小房,没有装修。水泥地,没有铺地板或瓷砖。白灰墙,没有贴花纸或涂颜色。”

伍立杨的则相当阔气:“转身进屋烧一壶茶,就要经过卧室、画室、第二书房、第一

书房。”而庞朴的呢:“说是书房,其实远不止于书房。它同时还兼任客厅、餐厅、

起居间、储藏室诸项公职,所以准确说来,这书房,应该叫做多功能厅。”一生藏书

的黄裳反而不承认:“说到书斋,实际却并没有。我只是在卧室里放一张书桌,说书

桌其实也并不是,那只是内人的一只妆台,卸下了背后的镜子,就权宜成了书桌。”

无独有偶,绿原也说自己没有书斋:“据说爱书的人没有一个书斋,要比未必爱书却

拥有很大一个书斋的人多得多。看来承认自己没有书斋,也用不着难为情了。”难为

情当然用不着,要难为情的该是那些“未必爱书却拥有很大一个书斋的人”呢。

 

说到书房,文人们总忍不住津津乐道,却也免不了酸甜苦辣。范用的感慨很真切:“

有一间书房,算得人生幸福。”高莽的自问实是自嘲:“我的屋子,也叫做书房?”

韩石山的羞愧倒真不必:“看到许多学者感慨没有书房,或是局促一室,书房兼了卧

室、客厅甚至餐厅,不由得生出些许羞愧:不才何其幸也,从少年起,几乎老有一间

自己的书房。”要一间书房宋词要得很正当:“当上专业作家,在家写作必须有间书

房,或叫工作间。”唱反调流沙河也唱得有道理:“谁说非要有个书房不可,我就不

信。没有书房,书还得读。”谢泳的直言则有伤感、有愤激:“现代人谈书房,总是

不大像。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只能说是住的地方,说书房很勉强。一般读书人的房

子,总是放不下他们想放的书。我印象中,还不曾见过有两间书房的朋友,有一间都

不错了,谁舍得用两间房子来让你放书呢!学术一代不如一代,这肯定是原因。”而

龚明德的吐露心声,却很是吓人:“如果没有书房,我早就自杀了。这决不是危言耸

听,知道我的经历的人,都会认同。”所以陈子善赶紧大慈大悲:“愿普天下的爱书

人都能拥有自己的书房。”

 

我有个偏见,就是觉得读书人说书房,不管说有说无、说好说歹,总不免有点言重了

。有个书房又怎么样呢,别的不说,你就看那电视上的那些个“讲师”们,学问都大

得不得了吧,一定都有很漂亮的书房吧,但你看他们电视上讲了还不过瘾,还又全国

各地飞来飞去地“讲”,哪还有一点闲工夫呆在书房里翻翻书呢。偌大的中国,如今

还有几间书房里面还有人——还有寂寞的读书人啊。有没有书房是一回事,书房里有

没有人读书又是一回事,人不在书房里面,那书房也不过就是一间摆书的房间而已。

 

真不必把书房太当回事儿,书房哪里没有呢,连《金瓶梅》里也有一间:“孟玉楼道

:‘桂姐,你还没到你爹新收拾书房儿瞧瞧来。’到花园内,金莲见紫薇花开得烂漫

,摘了两朵与桂姐戴。于是顺着松墙儿到翡翠轩,见里边摆设的床帐屏几,书画琴棋

,极其潇洒。床上绡帐银钩,冰簟珊枕,西门庆正倒在床上,睡思正浓。旁边流金小

篆,焚着一缕龙涎。绿窗半掩,窗外芭蕉低映。那潘金莲且在桌上掀弄他的香盒儿,

玉楼和李瓶儿都坐在椅儿上。西门庆忽翻过身来,看见众妇人都在屋里,便道:‘你

们来做什么?’金莲道:‘桂姐要看看你的书房哩,俺们引她来瞧瞧。’”你看,你

看,人家西门大官人也有个书房呢,还叫什么什么“轩”呢,雅得一塌糊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