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之家】上色技法,不可多得的高手教程

 大东村人 2014-07-13
认证空间2013-11-5 20:52 
 
         很多初学者都说自己由于“没有板子”或“不会用钢笔工具”、“不会特效”等等的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图不如那些高手的原因,的确,这些是造成你和高手差距的部分理由,但却不是全部理由。很多人,即是只用2层明暗的动画风来上色,依然能上出不错的图来。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请回想下,你在拿到一副线稿,准备上色前你会先考虑什么。有些人是不是拿到图就直接画了呢?还有一部分就随便想几个人物配色,然后也开始提笔就画了呢? 

所谓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在“不假思索”上色进行到一半时,会不会发现要继续画下去就很艰难了呢?倒底这里要涂什么颜色,那里的阴影怎么画?各种问题充斥着你的脑袋,到最后要么就是弃画,要么就是糊里糊涂的上完一张。这对你的上色能力的提高又有什么帮助呢?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高手在上色前会考虑哪些问题吧。

上色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 光线的方向 
上色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二 :背景环境 
上色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三: 人物配色之皮肤 
上色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之四: 人物配色之其它 

先看看线稿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再想想自己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这些想好后,就按以下步骤考虑: 

一、什么样的光线方向更能表达出我要的东西 
二、什么样的环境能渲染这样的氛围 
三、什么样的配色适合这样的情况 
四、还有其它我需要顾及的地方吗 

把这些在脑子里多过几遍,你甚至可以画几张草图对比看看,或者翻翻你自己收集的图片,看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图片收集很重要哦,空想是想不出来的)。等你脑子里有个清晰的概念后,你就可以下笔画了。在画到一半出现问题时,再回想下最初的考虑,你就会清楚自己接下来要怎么画了。 








======================================

 
先来看看这张图,有棱角的物品阴影色块就边界明显,圆滑的物品就比较柔和。转折分明不仅可以表示棱角,也可以表现硬的质感。模糊的阴影也可以表现软的质感






 不要以为人身上全是肉,那么全部糊过去很对。下面是我画的一张人体,上面表明了正面人体的一些可以在表面触摸到的皮下骨骼。用比较硬的阴影卡一下,能表现这里骨骼的硬度。 



下面我付点参考过程。先是上好固有色和阴影(概括这一阶段需要对人体结构起伏的基本认识,很多上色的人以为什么美术基础都不要,颜色而已,我告诉你错到孟婆桥了!除非是专注Q版30年的,有些Q版还是需要对结构认识的。) 



接下来新建一个图层,进行柔化,毕竟身上的肉多,不可能有那么多硬的阴影过度。注意不要把骨点给抹过去了。 



接下来用稍微重的颜色在骨点和不容易透光的地方卡一下。为什么骨点要卡一下重色?因为是为了突出硬度。 



最后在给阴影部分加点反光,因为物体表面总会反光,所以阴影的地方有时候会亮一点。记住明暗分界线是颜色最深的。 








 上色中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弄衣服,要给衣服弄得真实漂亮,先弄清楚最简单的褶皱。如果连褶皱的走势都不知道,那么怎么给衣服上色呢。



 


 


正好降到褶皱,我做一下搬运工,作者是微博上的 JaneMere ,大家可以关注一下他和原画人官方微博,可以学到很多。 (这次是透明布料的质感)
=======================================

先发个树木的简单画法,第一步先选好颜色。选好颜色以后就开始涂了,粗略地涂一下即可



然后开始用树叶状的笔刷了,我用的是PT,所以笔刷自带,至于用PS的可能要自己下载吧,本吧里有提供笔刷的贴子。



接着是用上更多的颜色,亮部的绿色是外层(即靠近自己的那面),较深的蓝色是内层(离自己远的那面)。涂的时候注意要切换一下笔刷的大小和透明度,不要一成不变。 



基本上已经成形了,但是不是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呢?树木当然不能光有树叶,还要在树叶的缝隙里穿插树枝,有几点要注意的就是树枝的长向,还有层,外层树叶要覆盖树枝,树枝要覆盖内层树叶。



最后就是做一些细微的调整了,树叶不能掩盖得死死的,给内层的树叶点上几个小缝隙透光,这样一棵树的树叶部分基本上就画好了。 







 接着是发路面碎石画法,碎石是路面细节之一,首先在路面画好石头的形状、明暗和投影。



然后在周围加一些极小的小碎石,这时大石头加上了细节,比如边缘的一些裂缝,要注意的是大的石头和地面接触的那一个缝隙上要画黑线,不然石头看着是像浮起来了。 



最后就是做一些细微的调整了,不过石头的高光和反光可以不用加,这样就更像是石头才有的质感,而不会像金属。 



这是4倍放大的图,还有我的选色给大家参考。第一行是石头的颜色,第二行是路面的,第三行是石头与地面的间隙。 





=========================================、



 色彩写生的“条件三固定”是指一幅色彩静物写生必须在光源固定、物体固定、环境固定这三个基本前提下才能进行,否则画面的色彩关系将是杂乱无章的。

只有在固定的光源下,我们才能把握物体各部分的色彩关系。作为光色现象,冷暖变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同时它与人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反映相关。那么,在一定的光源下,物体的色彩在特定的环境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受光部会产生暖的感觉,而阴影部就会产生冷的色彩感觉,这种经验几乎每个人都有直观的体会。如强烈的阳光照射在白色墙面上,受光照射的白色墙面会产生暖黄的色彩,背光的墙面阴影处或树干、枝叶留在白墙上的投影则会产生一种偏浅紫蓝灰的冷色彩。如果再细细地观察这些阴影的色彩,我们又会发现墙的上方阴影偏蓝灰色,接近地面的阴影则给人以蓝中带些黄的色彩感觉。这是环境色对投影进行反射的结果。上部分阴影偏蓝,是因为天光(蓝天)的色彩的反射而形成的;下半部的阴影在蓝色调中逐渐产生偏黄的色彩,是因为地面的色彩对它的反射而形成的。

另外,在阴天的光色中和在日光灯的照射下,由于天光和日光灯都属冷色,亮部就非常明显地呈现冷光色,而暗部的色彩则偏暖。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它说明了一个基本道理:物体的受光部冷,暗部就暖;受光部暖,暗部就冷。这种色光现象的冷暖变化本身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同时它与人类的视觉生理及心理密切相关。理解并掌握物体的色彩冷暖变化的规则十分重要,它是我们认识物体在空间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色彩写生的基本依据,否则画面中的各类物体的色彩关系将是无序和混乱的。在了解了光源色对物体的冷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前提下,我们还应了解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彩与环境色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所谓物体的固有色,是该物质的成分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作用的结果。我们知道,耀眼的日光在三棱镜的分离下呈现出七彩的光源,不同的颜色对光线中不同波光的色光的吸收程度是有差异的,由此我们得到了在视觉中所感受到的不同物体的固有色彩。物体固有色,只是人们对某一物体的颜色的一个基本概念。如果我们把它与空间中的光源、环境中的物体的色彩联系起来进行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由于物体本身的起伏、高低及前后、远近的因素,导致色彩发生很多细微的变化。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物体亮部、中间调、暗部、投影、反光等几大区域的色彩变化逐一加以说明,使考生们能在繁复的色彩中把握其基本倾向的成因。概括地说,物体的受光部是暖色,与之相对的背光部就是冷色。亮部色彩是光源色+固有色的混和,亮光色基本是光源色+微量固有色。中间调子层次则以固有色成分最强,有少量的光源色和环境色成分,交接线是物体色彩+该物体色彩的补色。暗部色彩主要是物体固有色+环境色。反光色主要是环境色+少量暗部色彩,投影色是物体的补色+受投影物体色彩+环境色。反光色的强弱与该物体的表面质感相联系,光渭物体反光色彩强,粗糙物体反光色彩弱。明确了上述基本概念,我们在色彩静物写生或其他一些内容的色彩写生中就会胸有成竹,主动地把握画面中各部分的色彩关系,概括也好,深入也罢,都会得心应手地表现出物象丰富变化的色彩关系。 绘画色彩研究的范围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色彩现象的成因;二是表现色彩的绘画技巧。

对于色彩现象的成因以及色彩概念和原理的认识,通常从光色谈起。因为光不仅是生命之源,也是色彩的起因。光让我们感受到瑰丽的色彩世界,光决定了我们的视觉对自然界的感知。没有光线,色与形在我们视觉中就消失了。我们在绘画中运用的一切有关色彩的法则都是自然规律的反映。

光色是一种物理现象。我们知道,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把光分离成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光谱,并把阳光分解成光谱的现象称之为光的色散。现代科学证实,光是一种以电磁波形式存在的辐射能,具有波动性及粒子性。色彩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光波运动,缤纷的色彩是光线辐射的结果,而不同物体对吸收和反射光波的情况是有差异的,如我们看到的绿色树叶,它是吸收了光线中的其他色彩,从而将绿色的光波反射出来。黄色、红色、蓝色的色彩显现也都是基于同样的道理。至于白色,则是反射了所有的光线,而黑色则把光线全部吸收了。

此外,光学与医学的研究证明,人的色彩感觉首先来自锥体细胞机能,它能感受、分辨色光中的红、蓝、绿,并作出综合反映。在视觉中枢和其他神经的配合下产生的多项的运动的色感觉,不仅可以形成一个个活跃的色单位感觉,还能产生统一的色调感觉。而且,人的视觉感受还会受到生理或心理变化的影响,面对各类色彩会产生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联想。所以,色彩的概念主要取决于人的视觉感受,而绘画中的色彩是以人的视觉感受为基点的。光的运动和色光的反射是造成色彩现象的外界因素,而色彩概念则是由人的视觉思维形成的。我们只有懂得了光与色彩现象的成因与规律,才能开始步入绘画色彩的写生阶段。

最近千阳问我为什么有些人的图色彩很多但很和谐,自己涂得话却很乱。

首先我们要理解为什么一个单色的物体可以有这么多丰富的颜色变化。要知道我们都生活在自然界中,身处在一个大环境里,又受有光照,无论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所以受光线和环境的影响,颜色自然不会单一的呈现固有色。好比一个白色的物体,如果把它放到红色的空间就会出现红色的色彩倾向,放到蓝色的空间就会出现蓝色的色彩倾向。

同色系的色彩变化大家比较容易懂,比如一个红苹果会出现橙色,红色和深红色,但为什么红苹果还会出现绿色?比如一些绘师大用和固有色截然不同的颜色,但效果却出奇的好。这是补色,一种视觉错觉,具体理论可以百度一下,就不多说了。因为有效利用补色,使画面对比强烈,空间感增强。

还有冷暖色的使用,纯灰的对比,也能造成视觉上的进退。

其实色彩是很丰富的,虽然原理说来说去就这么几点,但如果不会用,也是枉然。有些人说这是专业生需要知道的东西,CG绘和这些好像没啥关系。错了,CG绘也是利用这个原理的。只是TV风的上色会比较概括和省略,所以上TV风的图会感觉比较单调。如果在CG中熟练运用色彩理论,效果是很惊人的。

大家结合上文和我的一点理解,再去看看本杰明的图,看看他是如何把色彩原理,利用到他的图上的。

大家记住不要套用,因为同样的色彩放到不同的环境中是会产生变化的。



======================================== =======


 
看过很多初学上色的人发表的作品,现把其常见错误总结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提高。

一、用纯色上色 
一般这种上法出现在刚开始,或者说第一次上色的时候。通常表现为用纯色来上色。何为纯色?即是纯黄,纯红,纯蓝,纯绿,纯紫等等。会出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儿时开始根深蒂固在我们脑子中的颜色感觉。还记得小时候画画的情景吗?人的脸是黄色的,嘴是红色的,天是蓝色的,地是绿色的。所以在第一次上色时,自然就把这些刻板的印象照搬了。有学者说,大多数成人的绘画能力都停留在10岁。从漫画上色中也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颜色的认知也是停留在儿时。为什么?当然,你也可以说是当今教育不注重美术,没有培养大家对颜色的正确认识吧。

你或许会说这就是看到的颜色!那么,这真的是你看到的颜色吗?你有注意到在光线的照射下,在环境的影响下,颜色出现了变化吗?或许你是照着一副图来上色的,但你涂的颜色和那幅图完全不同!为什么?因为你还是按你脑子中对那个颜色的刻板印象来涂的,而不是按照自己眼睛真正看到的颜色来涂的。

当然,当你涂完后,你也意识到了不对劲,你可能不知道根本的原因是因为你对颜色错误的认知,但你也隐约发现用纯色来涂是不对的。

二、颜色过淡、无法分出明暗 
经历了第一次上色的失败后,你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敢大胆的涂颜色了,当然,此时你参考了些动漫彩图后,发现了物体是有明暗的。于是利用PHOTOSHOP的功能,把笔刷的不透明度调淡,一点点,一层层的上色。这么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颜色不容易出现第一张图那样过“火”的现象,二是由于不懂明暗关系,这样涂薄薄一层就可以糊弄过去了。你却不知道,这样做,只是涂了一层底色而已,根本就没涂暗部。

这个时候,你又面临了一个新的问题,白色。你的印象中白色就是白色,没有其他颜色可以替代,所以你直接用了纯白色来涂。那么暗部怎么办呢,你很快就发现了纯灰色。是啊,两种都没有色彩倾向,正好配在一起。你是那么想的。而事实上是,在光线的照射下,是不存在纯白、纯灰和纯黑的。在色彩的世界里,所谓的白是相对的白,所谓的灰是相对的灰,所谓的黑是相对的黑。擅长色彩的人,懂得如何欺骗你的眼睛。我建议你用PS中的吸管工具,找张有你认为白色、灰色和黑色的图,吸他的色,在拾色器里好好观察下他的位置,你自然就明白了。除了高光使用纯白色,其他的白色都是利用颜色对比出来的。 

三、缺乏对光线和物体结构的认识 
通过几次练习后,你发现了渐变的用法,所以背景开始出现点层次,而不是单色了。到了这个阶段,你的上色风格开始分化,一是偏动画风,一是偏写实风。我们先来讲这张动画风。这张图其实有很多错误。

首先光线没统一,你能看出这张图的光源是从左边过来,还是从右边过来的吗?你会说左边,因为脸部的阴影在右边。但你发现没,两只眼睛的高光点不在一边,头发阴影在左边。这都是在上色一开始没考虑到光源,而凭感觉乱来的结果。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一开始就把光源位置想好,上暗部时保持暗部位置一致就可以了。

其次是选色。虽然你已经避免了选纯色,但你对颜色的理解还停留在自己刻板的印象里。你不觉得这张上色的脸有点僵尸灰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原因是用了接近纯灰的颜色来涂暗部。问你为什么会选这个颜色当暗部呢?你也许会回答“因为光照不到的地方总觉得是蒙了一层灰色”。是的,光照不到的地方的确比物体的固有色偏灰,但并不是纯灰啊!使用纯灰的缺点就是,使物体失去原有的色彩倾向,令画面阴沉,失去活力,怎能不像僵尸呢! 

第三,暗部位置错误。大家平时有没有好好观察过自己的脸,有没有注意过脸上的凹凸,你知不知道,其实颧骨是脸的一个转折处。你可以平时看些动漫彩图,觉得脸的暗部就是随便涂那么一块颜色,其实都是按人的头部结构来的。如果你能仔细看下人物头部的素描图,或者全身素描图,仔细观察下暗部的位置,注意哪些明暗变化,你就能更好的理解暗部是怎么回事了。如果你觉得看素描没意思,可以选些明暗分明的明星图片,在PS里去色成黑白图来观察。头发也是,根本没有考虑头发的形状结构。

第四,刻板的高光。或许你已多少意识到鼻子是人脸部最高处,也知道鼻梁比较亮,但这并不代表可以用一条僵硬的细直线来画高光。第一,没有考虑鼻梁的形状,第二,没有考虑到鼻梁也有细微的明暗变化,第三,动画风格的明暗比较概括,即是说你没必要刻画得这么细,鼻头一个高光点足矣。更有甚者,觉得高光好,到处点高光,完全不管光线能不能照得到,觉得这样能吸引别人的眼球,问题是你的高光太多了,别人的眼睛已经不知道该往哪看了,你原本要突出的重点也被淡化了。

第五,被忽略的衣服。其实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画,所以选择忽略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了解人体的结构。 

四、乱用滤镜,制造不必要的效果 
随着你的不断练习,逐渐对PS的各项功能了解,你发现了滤镜,这个可以制造各种效果的“法宝”。本来有着各种缺点的图,用了滤镜后,貌似比之前好看多了,貌似把这些缺点遮盖住了。其实,那只是你的心理作用而已。真正的高手,光用画的,就能画出自己想要的感觉了。你可能说,有些动漫彩图也有用到滤镜啊,特别是光线。是啊,那些图用了滤镜来突出光线,但那只是点缀,你有没有看到除光线外图片的精彩之处呢!你只看到了那些技巧,却忘了,如果你没把底子打好的话,那些技巧用了上去,也无法使你的图片增色,反而会让人觉得突兀。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应忌用滤镜,好好的练习自己对明暗对色彩的认知度才是最重要,最基本的。

五、僵硬的套用一套颜色,忽略光线环境的变化
渐渐地,你也多少能够正确的使用颜色了,因为是经历了无数失败和实验后得到的一些颜色搭配,所以你可能会把这几个颜色搭配弄成个色板,每次上色,就从中吸色来上。这的确是一个方法,但也是一种限制。因为在不同的光线环境下,颜色不是一成不变的。


总结:大概就是这么几种常见错误。我现在来讲下如何来评判自己的图是否有错误。

第一步、看光源。看自己的明暗位置和光源是否相符。

第二步、看明暗对比度。明暗对比度够不够,亮的地方有没有亮出来,暗的地方有没有暗下去。

第三步、看颜色搭配。颜色是否合适。

第四步、看明暗形状。明暗部形状是否符合物体的结构。

其实,说到底,会犯这些错误,还是因为没有素描和色彩基础。当然,一些艺术生一开始也会犯这些错误,但他们的根本原因是对PS还不熟悉,一旦熟悉后,上色会出现质的飞跃。而我们这些普通的爱好者如果不通过充实理论基础和刻苦练习,即是对PS了若指掌,上色的能力还是有限制的。 



=========================================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