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法身慧命

 洗天 2014-07-13

  

什么是法身慧命       

无著 《音声海》

 

一、 法身慧命

 

所谓慧命,就是众生本具的佛性,亦是诸佛所说的法身慧命。原本生佛体同,圣凡无二,灵明觉照,清净无染,故又名实相般若。实相是真理生命的本体,般若是能康复真理生命的功用。诸佛以最高的般若智慧,自觉觉他,自利利他,除烦恼,了生死,使法身慧命康复,而成为福慧双足的佛陀。

 

可惜众生迷而不觉(无明),致使真理生命(本具智慧)蒙尘纳垢,产生幻觉(见分),再因见分的幻觉,攀缘于相对的幻境(相分),产生自我的错觉(第七识),由于错觉妄想的执著,分别取舍(前六识)遂是非蜂起,私欲泛滥。

 

在私我统治的世界中,在私欲操纵的生命里,人的法身慧命,便披上假我的外衣,扣上烦恼的枷锁,而人本具的智慧,也就隐而不现。

 

楞严经说:“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学佛的人,皈依三宝,亲近善知识,见闻学习佛的正法;若能更进一步,出家修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自然可以使人性本具的法身慧命,得以苏醒。因而萌智慧芽,开智慧花,结智慧的果实,证得五分法身香。

 

五分法身,是戒身、定身、慧身、解脱身、解脱知见身。

 

戒:能令人离过止非,清净无染。

依佛的正法出家严持禁戒的人,能令三业清净,成就如来的戒身。

 

定:有世间与出世间之分。修习出世间禅定,能使人心远离妄念,寂静无垢,成就如来的定身。

 

慧:是人本具觉性,因人持戒修定,启发本具觉性,理解诸法缘起性空,深达实相,真智圆明,谓之慧身。

 

解脱:是由戒定慧力,断惑证真,解除烦恼生死缚束,获得真理生命的自由,名解脱法身。

 

解脱知见:指二乘圣人,了生死、证涅槃后,确知所作已办,梵行已立,永断见思,不再为生死所困,名解脱知见法身。

 

五分法身中,前三身是因,后二身是果。

《行宗记》言:“五分法身者,戒、定、慧从因受名,解脱、解脱知见从果受号,由慧断惑,惑无之处名解脱,出缠破障反照观心,名解脱知见。”

 

又王介甫的《金陵话录》中说:“五分法身,谓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五者,皆以超出五阴故。戒超色阴,定超受阴,慧超想阴,解脱超行阴,解脱知见超识阴”。二乘圣人因修戒定慧三无漏学,成就五分法身,故以五分法身为慧命。”

 

若能回小向大,既断分段生死,复截变易生死之流;既灭见思,复破尘沙,更侵无明,为众生故,不住生死,不住涅槃,本其慈悲的精神,驾大乘的慈航,来回往返于生死涅槃之间,置众生于智慧的彼岸,救人性于苦海沉沦。

 

以六度万行来孕育众生的慧命,也以六度万行来增长自己的慧命,一定可以挥智慧的宝剑,冲刺无明的迷网,破一分无明,即证一分法身,如是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直至无明破尽,佛性显现,本具法身慧命,将活跃于天地之间,证同于佛,与佛同寿。

 

至此,何止百岁,千岁,万岁,万万岁,简直是寿命无量,而且是无量的无量。因为断尽无明,使法身寿命统一的人,必然证得佛的三身。

 

佛的三身是法身、报身、应身

 

佛的法身,可分为二,一是法尔天然,不假造作的法身。

众生迷时不失,诸佛悟时不得,即金刚经所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此无有高下,上等十方诸佛,下等法界众生的法身,正是人人本具的真理生命。

二是诸佛因中修行,积功累德,果上获得离尘去垢,与无量功德相应的庄严法身。

前者如金在矿,杂诸沙石,未能成器;后者如金出矿,去沙石,存精英,经过千锤百炼的纯正真金。

 

《大乘义章》云:“言法身者,解有两义,一显法本性,以成其身,名为法身,二以一切诸法功德而成身,故名法身。”

读此可知,法身虽然生佛同体,圣凡无二,但有在缠及离垢之分。无论是众生在缠本具的法身,抑或是诸佛惑尽智圆,以无量功德庄严的法身,皆无去来,无始终,不增不减,不得不失,寿命无可限量。

 

佛的报身,即是果报之身。

众生由业力所感的果报体,因各人业力因缘不同,所感的果报色身相貌,寿命,贫富贵贱皆不同。诸佛由纯善业,积聚无量功德,所感的报身,当然相好庄严,寿命无量。

 

佛的报身亦有二。一是自受用报身,根据自受内证法乐而言;二是他受用报身,是对地上菩萨之机所现的报身,即是胜应身。

 

佛的应身,是佛为应菩萨大机而现佛身,与真如理体相应,名应身。

佛对地前菩萨及二乘或凡夫之机,所现的佛身,或现其他五趣身,皆名化身。

前者属胜应身,后者是劣应身。

大乘起信论言:“凡夫二乘心所见名应身”。又:“诸菩萨从初发意,乃至菩萨究竟地心所见,名为报身”。

此中报身,指他受用报身,亦即胜应身。佛的应身既为他受用而现,则视其所应之机而定其寿命的长短,缘聚则生,缘尽还灭。例如阿弥陀佛,虽然寿命无量,但其应身终必入灭,故于无量寿后,当取涅槃;极乐世界将由观音菩萨补其缺。至于阿弥陀佛所证的法身及报身,寿命当是无量之无量,不可穷尽。

 

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名毗卢遮那佛,译名遍一切处;报身名卢舍那佛,译名净满;应身名释迦牟尼佛,译名能仁寂默。

 

其中法报二身,通一切时处,清净圆满,寿命无量。

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中佛告弥勒:“善男子,我实成佛已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又云:“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导利众生。”

 

然则,在二千多年前降生印度迦毗罗维国,八相成道,十九岁出家,卅岁成佛,说法四十九年,八十岁入灭的释迦牟尼佛,仅是释尊无量千万亿化身中之一而已。

 

释尊自从成佛以来,不曾舍离众生,于十方国土中,有机则应,无感不通,大机现胜应身,小机现劣应身

 

特别是于娑婆世界,为减劫中福薄障重,根性闇钝的苦恼众生,非生示生,非灭示灭。以种种因缘、譬喻,说种种法门,无非欲令众生增长善根,孕育慧命,开佛知见,渐次进修,共成佛道

 

法华经佛言:“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灭。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于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必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读此,可知释尊为度众生,用心之良苦,悲愿的深切。

 

二、生命与慧命

 

佛教对人生命的看法,虽然说:人生苦短,四大皆空,五蕴无我;但就在五蕴无我的幻妄色身中,含藏著永恒的真我,这真我就是八识田中精神主体,也就是真理生命

只要我们能揭开假我,认识真我,转移人生目标,朝向真理生命之途迈进,以真理来修改不良的行为,净化不净的身心,自可驱除人心的邪念,洗刷人间的罪恶,展现生命的光辉,获得真理生命的归宿。

 

其次,是佛教的重心不在人世间寿命的长短,而是在于人生法身慧命的康复。

 

所谓法身慧命,就在吾人四大五蕴所组合的生命中,朝夕与共,形影不离。可惜一般人,过于倾向物质享受,忽视法身慧命的存在,致使人性本具的法身慧命长久以来,欠缺营养,何止精神不振,简直被物欲洪流所淹没。

 

如果我们在吸取饮食营养的同时,肯兼顾内在慧命的需要,以佛的正法来作为精神食粮,便可滋养法身,增长慧命,成就如来五分法身香。若能回小向大,继承佛的遗志,荷担如来的家业,弘法利生,续佛慧命,则日久功深,必然破尘沙,断无明,证法身,与佛同寿,不再受生死无常的威胁。

 

 

三、人间佛教的实现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佛教是人间的,而且是人生的,不是人死的。虽然,佛的慈悲,不分人畜,佛的精神是平等救济,四生九有十二类生,无不悲愍同情;但佛教化众生切主要对象,还是人间

 

因为六道众生中,天道太乐,忙于享福,不肯修行;

地狱太苦,无法修行;

畜道太蠢,不懂修行;

唯有人道苦乐交参,容易激发道心;

况人的德性、智力、毅力,都特别强,在佛陀慈悲方便引导之下,一定可以启发灵性,引生智慧,悟解真理,如法修行。

 

结果,必然突破烦恼,转凡入圣,觉悟成佛。所以,十方诸佛,皆选择人间,成等正觉。特别是释迦如来,自从久远劫成佛已来,一直在娑婆世界,深入人间,教化众生,不但降生于人间,长大于人间,出家修行,觉悟成佛,转法轮,入涅槃,都在人间。

 

还有,佛的教法,虽有三乘、五乘之别,却以人乘为根本。学佛的人,先从人乘的五戒十善法修起,保持人身不失,然后乘上品十善业上生天界,乘四谛十二因缘的无漏业,超越三界,证阿罗汉道。乘六度、四摄、四无量心等大乘业因,入菩萨地,证菩提果,圆成佛道。故佛道的成功,是基于人道的发心与修证。

 

太虚大师说:“仰止在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实义。”

我等何幸,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诚应把握现实的生命,承受佛陀的启示,钻研人生的真谛,发展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佛法来净化身心,净化世界,建立人间净土,成就真理生命。

 

然后,负起人生的责任与使命,为众生、为社会、为世界人类而努力。否则,舍佛法之门而不由,长期飘泊生死苦海,生生不已,苦恼无尽,何止辜负佛陀降生人间的初衷,同时浪费自己的生命,枉来人间跑一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