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树花

 司敬雪书院 2014-07-13

1 简介

  树花树花

  打树花是一种原始的焰火,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冶制工匠倾倒陶锅中残余铜汁的劳动过程。打树花即把炼铜、铁时的残液泼洒到地面、树干或墙上,而形成的漂亮烟花。“打”字源于古时的铜匠作业,之所以称之为“打制”或“打”,是因为铜匠并不炼铜,与冶炼浇铸之类的工艺无关,他们只是以铜板或铜片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器皿来。后来,打树花演化为民俗活动,树花专指用于驱逐鬼神的社火

  至今,在中国山西、河北两省北部交界一带的民间仍有打树花活动流传。河北蔚县暖泉镇还把打树花申请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给打树花这一古老的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历史记载

  最早记录打树花活动的,是唐代诗人李白,他在《秋浦歌十七首》中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754年(唐天宝十三年)李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往来于池、歙诸州,《秋浦歌十七首》即此时游秋浦所作。《唐书·地理志》记载:“秋浦固产银、产铜之区。”从李白的诗中可看出,唐代的冶炼工人倾倒铜渣时“打树花”的情景,紫烟中红星乱闪,极为美丽,并且有声有色,伴以歌舞。

3 表演技术

  打树花打树花

  打树花是力气活儿,匠人一般连续打十六七勺子火花,就得休息一会儿。一木勺铁水重约十多斤,如果没有大力气,木勺子拿不稳,或甩不好,那1000多摄氏度的铁水就会泼到自己的头顶或者脚面上。因此,打树花,是勇者之花;表演时,木勺方向的掌握最为重要,方向和力度掌握得好,方能旋出最漂亮的树花来。如果稍有不慎或用劲儿不对,将铁水反方向泼去或者跌落,那就十分危险了,打树花,更是智慧之花

  其实,打树花表演之前的准备工作,也是用了心思的。柳树根做的勺子必须先在水里浸泡几天,之后再用慢火把表面烘干,这样勺子才不至于被铁水烧毁,而且勺把儿也不会太热。匠人身穿羊皮袄、头戴斗笠,这一身装束,就是防烫的。尽管处处提防,一场表演下来,表演的匠人多多少少还是会被溅落的火星儿烫着,因此,匠人的手背上总是布满了旧疤痕和新烫的水泡匠人把危险留给了自己,把美丽献给了人们。

4 文化习俗

  “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化产业。从2008年开始,蔚县政府陆续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了树花广场,同时可容纳2000余人观看。仅2011年,树花表演就达50多场,有来自北京、天津山东等地的游客约30多万人观看。如今的“打树花”正作为一项古老技艺,越来越被观众喜爱,不仅被评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2011年还同“蔚县古壁画”、“蔚县常平仓”两大文化遗产项目一起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打树花 - 民间传说 关于打树花的由来,当地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城门上有五颗魁星,村里人为了来年能使村子多出几个秀才,便用生铁熔化成铁水,雇民间的艺人,去打树花。铁水全部落在五颗魁星上,才能表示来年中的秀才多。所以对打树花的艺人要求非常高,不仅力气要大,能把6公斤的柳勺带铁水一次又一次地扬到高空,还得要扬的准,扬的艺术漂亮。

5 旅游贴士

  打树花时间:每年正月十、十三、十四、十五晚19:00-20:00

  打树花地点:蔚县暖泉镇树花广场

  门票:100元/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