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青年们站在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

 村姑润儿 2014-07-14

 

当青年们站在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

 

 

 

世界上有很多种人,无论你怎么分,都不会分得清楚。有人说,人和猪的区别是有限的,但是人和人的区别,却是无限的。这句话在调侃当中好像有点悲哀的意思。不过这个世界上不正是因为形形色色的人才造就了五彩缤纷的世界么。有好人,也有坏人,有聪明的,也有愚钝的,有禽兽,也有圣贤,有魔,也有佛。他们因为共同存在,所以鱼龙混杂,他们相互帮助,也相互欺压,相互安慰,也相互伤害,相互弥补,也相互牵制。所以这个社会便是社会,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时代,无论你怎么形容它,都有人站出来跟你唱反调。有人觉得它特别糟,也有人觉得它特别好。有人想继续发展,有人却想回到从前。不过社会和人一样,也是有青春期的,不论它此后想不想返璞归真,它的黄金年代,都是一去不返的。那么什么时间段是这个社会的青春期?我觉得简单的来说,就是每个城市还没无线网的时候。我无意讽刺这个时代的科技发达,实则我也享受着它的发达带来的无数便利。我也无意辩证科技是把双刃剑之类的社会化问题,其实大家已经说得够多了。不过一个人的青春期简单来说,不就是将要懂事儿之前的“不懂事儿”么。而现在的社会,好像太“懂事儿”了一点。

 

什么时代造就什么样的青年,网络化的时代大家都很调皮,把青年分成了很多种,有从类型上的划分:“普通青年”、“2B青年”、“文艺青年”等,也有从层次上的划分:“屌丝”、“男神”等,也有从身份上划分:“富二代”、“穷二代”等,其中多有玄机,也妙趣横生,折射了现今很多人的无奈,也蕴藏着很多人的揶揄嘲讽。但其实没有人有资格来给别人划分三六九等,你可以给任何一个人送鲜花或扔鸡蛋,但无论你多优越,你都没资格给别人分等级。谁也不是谁,谁也体会不了谁的生活和苦乐,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正传,每个人都只是其他人的野史。

 

水、酒、茶,还有心灵鸡汤,我觉得是现在青年们普遍“饮用”的四种饮料。水是生命之源,但是寡淡无味,但有很多人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有很多青年对待生活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享受着生命的源泉,也耐得住其中的枯淡。他们不祈求轰轰烈烈,也不甘于庸庸碌碌,他们不断完善自己,也善待家人,他们的成长和奋斗,犹如水一般,潺潺静静,源远流长。他们给社会做的贡献或许并不大,但却很少给社会添麻烦,他们不追求至高的境界,却乐于体悟生活细微的喜悦。他们乐于平淡,但不是趋于平凡。他们追求内心的精彩而不是形式上的成功。

 

酒是造梦的砖瓦。一杯酒入肠,千滴相思泪。所以酒也是伤情的东西。过着如酒生活的青年多半是文艺青年。靠着各种文学、音乐、影响制造的来源生活又高出生活的梦幻假象来陶冶对现实社会不满的心境。文艺青年多伤情、愤慨、批判,也有人觉得他们矫情、不踏实、胡思乱想,但他们的优点在于守卫着人性和文明的最后一亩麦田,不愿随着大众的潮流趋炎附势。如酒的青年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思想上的创新,他们不太理会物质的魅惑,他们更推崇人性的光辉。他们或许也会被金钱欺压,但是至少能做到不被绑架。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却也经常沉迷在自己城池里不能自拔;他们醉的时候忧郁而感性,但是醒的时候也光彩照人。

 

茶有隐士情怀。能静下心来喝茶的人多是有一颗平静的心。如茶的青年多有出世的姿态,他们将自身的故事和感情浸润在每个贴近自然的黄昏和清晨。他们感受自然,亲近自然,有着复古的情节,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他们还保留着传统而优雅的姿态。他们不一定逃避城市的喧嚣,但是却更多的把这个喧嚣隔挡在了心门之外。如茶的青年多有涵养,注重体悟内心的平静和自我修为,也愿意渡让人摆脱心中魔障。而今时代,喝茶的人不多,如茶的青年就更少。有人说他们胸无大志,也有人说他们清静无为。但他们多不在意,他们试图自食其力,只求不对他人献媚与逢迎。他们安静的时候你仿佛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一旦发声,却字字珠玑,耐人寻味。

 

心灵鸡汤,当下网络当中最流行的一种文字烹饪。所谓心灵鸡汤是指振奋人心,能给人激励和慰藉的故事、言论和各种情感分析,成功秘诀。它看似很有作用,抚慰人心,促人上进,给人光明,但实际上它也只不过是一种人在内心疼痛时候的止疼药,能管一时,却治不了根本。有人夸大心灵鸡汤的作用,也有人讽刺它的讳莫如深。但其实心灵鸡汤就是一张创可贴,对于心灵上的小伤轻伤,确有辅助疗效,能使其不治而愈,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大伤,杯水车薪,毫无用处。鸡汤青年总是喊着“正能量”,转发各种励志的段子,其本意是好的,但却有时也困在那烟雾弹里不能自拔,时而“马云说过”,时而“成功几大要素”,他们积极进取,但也盲目跟风,他们实干也喊口号,有人说他们乐于分享,也有人说他们拾人牙慧。但其实鸡汤有好也有劣,爱煮或爱分享鸡汤的青年并不存在本质的好与不好,关键在于,你奉上的要是好的鸡汤,那么你就是阳光传递者,你奉上的是伪劣鸡汤,那么你就是瞎起哄而已了。

 

世上远不止四种饮料,世上也远不止几种青年。你划分不了他们,更重要的,你从前或现在或未来也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将心比心,谁给你贴个大标签,你能自在呢。很早的时候就有人说90后是“脑残”,现在90后很多都为人父母,他们照样挑起了生活的责任,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何残之有?当然更多的青年还在事业、爱情当中奋斗、挣扎、彷徨,但哪一代人不是摸着石头过河呢,哪一代人没有自己的酸楚和困惑呢?这些都是要靠岁月来慢慢打磨的历程。现在有许多人都喜欢指责这个,又嘲讽那个,但又有几个人又真心为别人做过点什么呢。就像在90后成长当中,那么多人站出来批评,却少有人真正撇开分数和高考的关爱,给他们真正内心里的温暖。大家都是说这个社会怎样怎样的变态,但谁又不是这社会其中的一员呢,社会的问题最终还是出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除了适当的指责,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多一点行动,来改变它。而不是比谁骂人更有艺术,比谁讽刺更有技巧。

 

从很早的时候,身边很多人都说过我是一个“文艺青年”,他们有些是在夸赞我,有些是在区分我,还有些是在揶揄我。“文艺青年”这个说法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种褒义,也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句骂人的话。我无意如此标榜自己,但我觉得就算是一个文艺青年,又有什么不好。就好比我像以上说的,如水的青年,如酒的青年,如茶的青年,还是如鸡汤的青年,又有什么不好,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品味,人以群分,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部队,然后混在其中,其乐融融。但并不代表谁就比谁高级,不管你是耍扁担的也好,还是耍扳手的也好,谁能管好自己,不给这个世界添麻烦就是及格了的。那么如果还能额外创造价值,那就是优秀的。否则,你就是耍尚方宝剑也是没用的。

 

这是个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有人选择对它修改,有人选择被它修改,有人选择不理它,也有人选择调侃它。但其实我们都玩不过它,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时势的力量是强大的,每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过度的积极不过是表演,过度的消极不过是自焚,或如老古竹斋所说,“有很长的路要走的时候,反倒不能太用力。”这也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可是人生本就是一场旅行,陌上花开可缓缓归,又有什么好急的呢。

 

愿天下青年手有节,心中无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