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户外运动中暑的救护常识

 经与纬 2014-07-14

  现在夏日到了转眼就要进入夏季,该谈谈中暑的问题了。希望这个帖子可以作为
“安全知识”的预防针。
高温疾病症状
人体正常工作的温度为37度,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身体因为无法及时排热而引

起的问题,有轻微的,也有致命的。轻度的有热昏厥,热衰竭,重度的为中暑,几

分钟内可以导致死亡。(一般人把热衰竭误称之为中暑,不知道中暑是致命的。)
 
身体必需随时随地和周围环境交换热,使体内不积累或损失热。运动产生热或环境

超过37度的时候,皮肤会开始排汗,皮肤血管会扩张。如果持续排汗又不及时水,

血液量会下降。在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可能大脑会骤然供血不足,导致突然厥。

病人开始的时候会感到头晕,心跳加速,有可能恶心、头疼、呕吐,也有可能肌肉

痉挛。晕厥的病人,体温基本还正常。更严重的时候,会出现热衰竭症状:此时病

人体温上升至39或40度(肛内温度),大量出汗,恶心、头疼、呕吐症状更严重,

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皮肤微凉,有大量汗液。
 

如果问题未及时发现(很多驴友能吃苦,能抗),轻度的热衰竭可以很快的恶化成

中暑。主要症状为糊涂,不讲理(大脑严重缺血缺氧);接着是四肢无法协调,说

胡话,最后倒地不省人事。皮肤干、发烫(也有可能留有原来的汗液),多数处于

休克状态(即身体重要的器官缺血缺氧)。病人倒地时体温已达40度以上,有可能

在42度以上。如果领队有体温计,插入肛门量出这样的体温的话,基本可以断定是

中暑。此时病人如果未立刻得到救助,十分钟内可以致残或丧命。相反地,得到及

时救助的病人,基本上百分之百可以康复。中暑倒地的病人,和因心脏问题倒地的

病人有一共同点(见此帖 见死不救?浅谈CPR ):时间就是生命,如果队友不立刻

施以援手,就只能等收尸了。
 
热衰竭和中暑主要症状区别在皮肤:中暑病人皮肤干热,热衰竭病人皮肤微凉有大
量汗液。中暑病人基本已严重脱水不能排汗,丧失体温调节机能,核心体温持续上

升,必需借助外力才能降温。热晕厥或衰竭病人,则是身体不适应高温,发生明显

的生理不适,休息并补充水分后就能恢复了。

驴友自己和队友之间必须随时保持警觉

任何驴友在热天爬山,一发现自己有以上任一症状,必须立刻停止前进,找凉快地
方休息。而有热衰竭症状的病人,细心的队友可以察觉,应立刻报告领队,强迫他
停止运动,并想办法移到较阴凉处,让他躺下或坐下休息并补充水分和解(盐)。
注意,不是补充红牛,可以补充运动饮料(见此帖 漫谈户外补充水分)。如果发现
体温继续上升,必须立刻进行“积极”的冷却处理,并拨打120或999。当然,如果
有人直接中暑倒地,也必须立刻进行积极的冷却处理,并拨打120或999。
 
有关“热”的物理
身体和环境之间热的的交换主要有四种形式:1)空气和皮肤之间的“导”与“对
流”,2)身体和环境的互相“辐射”,3)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弃热”,4)
呼吸和汗液的“蒸发”。咱们量化一下,假设人在大太阳下站着不动,身体周围的
温度45度左右:这时1)空气通过热传导和对流,会给身体8瓦的热量;2)环境会
辐射给身体109瓦的热量;3)体内代谢会产生90瓦的热量;加起来一共是207瓦的
热量。也就是说,4)人体必须通过呼吸和排汗蒸发掉207瓦的热量(3个多60瓦灯
泡产生的热量)才能维持稳定的体温。

以前说过1克冰变成水会吸走80卡热量(见此帖 漫谈体温调节 — 控温内衣 ),1克
处于沸点100度的水蒸发时可以吸走540卡的热量,37度的水直接蒸发热,580卡吸
更的热,580卡。这个蒸发热是救中暑病人最有效的工具,每分钟蒸发掉5克的水能
提供202瓦的降温能力。当然要把这些水全部用来降低病人体温是不可能的,大部
分会被用来降低周围空气的温度。
 
如何进行积极的冷却处理
第一步是尽可能把病人放置在阴凉处,双脚垫高,并注意保持昏迷的病人呼吸道畅
通(休克救助,)。

 然后把病人衣服脱光,上身、额头盖上薄面料,把面料打湿,使劲扇扇子,借用水
分蒸发的力量帮助病人快速降温。能买到冰棍、冰镇饮料的,把它放在塑料袋里后

放到脖子、腋下、鼠溪处。
 
找不到水的情况之下,队友可以用自己的尿把面料弄湿。如果有冰冷的溪水,可以
不断对病人全身泼水或把病人直接泡在水里。总之,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帮助病人
快速降温。降温成功后,必须继续观察,中暑病人在3、4小时后,体温很有可能重
新上升。
 
热衰竭的病人必须等到太阳下山或较凉快后,慢慢由队友协助下山,队友必须帮他
背包。中暑救活的病人最好等医护人员上山来接应,或有人抬着或背着下山,并安
排好救护车直接在公路上接应。
注:有条件的情况下(手机或对讲机畅通时),急救应该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
操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