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购琴杂谈

 逸心茶舍 2014-07-14
原文地址:购琴杂谈作者:石上流泉

[转载]购琴杂谈
(一)学琴之初

    购琴,是初学琴者都要遇到的问题。学琴之初,无论于琴艺之品鉴还是琴器之识别,就一般初学者而言,水平和经验往往都是有限的。回忆学琴刚开始时,为古琴松沉旷远的音声而吸引以至于痴迷,然于"审音之道"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于琴曲之鉴赏和琴师之琴艺的认识也完全是外行,只是随波逐流、钦慕琴师之"名"或年岁之长而已,兼之对琴界和琴人有一种理想主义的迷雾般的感觉,于是无论学琴还是购琴,几乎都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距现实甚远。

    第一张琴是从某琴师处购得的。当时听力水平极低,于琴器几无认识,只是完全信赖他人之言,谓"不可多得"云云,颇兴奋了一阵,抱还家中常自摩挲、当作宝贝。数月后弹琴久了,始知散音外尚有泛音、走手音等,且各有要求。于散、泛、按各音之优劣辨析是多年后才渐渐懂得的,当时只觉得走音怎么如此艰难、出音既难且短。看到弦已旧发黄,又以为是弦的问题,购一副新弦换上,感觉依然。这第一张琴实际是一闲置多年的有病之琴。后弹琴时久,随着鉴琴能力的提高,对古琴音声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遂又谋新琴良斫了。有关情况,已在拙文"谈谈新琴"中介绍,兹不复述,在此应琴友之邀,再谈谈个人购琴的一些经验,尤其着重在"审音"方面,或可供各位琴友参考、借鉴。

购琴杂谈(二)两种选择

    初习琴者购琴有两种选择,一是先购置一张练习琴,或者一步到位、选购一张上品好琴,即所谓"高档琴"。选购高档琴当然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更主要的是琴友内心有此需求,即对古琴音声品质有所追求。这种追求是对好东西的喜爱,也是习琴者艺术品味和琴学素养的一种体现。就此而言,上品良琴价格上的"高"实质是并不高的。若谓真正喜爱古琴,却舍得购置高档彩电而不愿以同价觅购一床上品良琴,可谓所重者轻、所轻者重,其于琴之追求是令人存疑的。若一时经济条件不允许,则可先选购一张练习琴入门,到一定时候再觅购良琴。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客观上往往为经济条件所限,也只能由此开始。
    
    选购练习琴之要有二:一是重手感,不能抗指并要易于出音;二是重价格之低。其余如音色、音质等可一概不顾,此类琴早晚得转让于他人练习,故只要易于习练、价格低廉即可。若想兼顾音声品质,如许多初学者希望价格不要太高、音声又要较好,便选择所谓"中档琴",我认为是不明智的。随着习琴的深入,琴将成为琴人生活中的良伴,操之弄之,独处无闷,极为享受。上品好琴给予琴人的愉悦是只有操弄者自己知道的。弹琴到一定阶段,会觉得琴乃活物,如有生命,其音色之美、音质之厚、底蕴之宏阔、韵味之隽永,均予操弄者以深度的喜悦;一吟一猱、一绰一注,似能人语,与你对话。无论音声还是手感,若选择所谓"中档琴",久而久之会觉得是一种遗憾。当然,若对琴无此追求、无此感觉,只要求能轻松弹奏旋律即可,则选中档琴也无此遗憾了。

    另外应该提醒的是,选购练习琴最大的投入实际不是经济,而是几年的"弹奏之功",这是些许购琴费的投入所无法比拟的。几年的"弹奏之功"若施之于上品好琴,可能使琴体的声音发越而松透,而施之于练习琴则如琼浆弃于沙土、尽皆浪费,极为可惜。所以,购置练习琴应该是经济实在困难的不得已的选择,只要有可能,还是一步到位,选一张良琴为好。

购琴杂谈(三)审音之道

    选购上品良琴,最好联络资信程度可靠的斫琴家订购。有条件的话尽量赴斫琴家府上亲弹认定。因为同样是上品好琴,也互有差异,一琴有一琴之音色,一琴有一琴之性格,多弹几张,选自己最喜爱者。再者,多见一些好琴,可增广见闻,对提高自己的品音鉴琴能力大有裨益。

    至于审音,实不易言。审音,对于琴人而言,既是最初的基本素养,可以说也是终极的最高修养。古琴之魅力,泰半来自其音声。大多数人痴迷古琴,并非由于琴曲的旋律,而是因为琴音的美妙。有弹琴数十年而不懂审音之道者,因此其操缦取音往往有病,虽琴曲十余操皆极熟练,无奈总是不好听;而同一张古琴,前一人操之音声甚为美妙,后一人继之却颇为难听,这在琴会雅集上是常有的事,究其所因,即在审音也。审音,不仅是鉴琴品音的学问,也是操缦取音的素养,某种程度上,它是琴人之琴学素养(今谓之古琴音乐美学观念)的集中体现。故看人弹琴,从其取音,便可知其大概矣。

    审音之道,卢家炳先生综合古代琴书琴论的内容列出九点,颇为精要:

    "治琴之道,首在审音。审音之要,原则有九:(一)曰中和;(二)曰清;(三)曰静;(四)曰高;(五)曰古;(六)曰雅;(七)曰澹;(八)曰圆;(九)曰润。"(卢家炳《古琴浅说》)

    限于篇幅,在此仅列"九要"之名目,其内涵尽可于古代琴论如《溪山琴况》等书中研阅。此和静清雅、古澹圆润,乃抚琴取音之法度,亦为鉴琴听音之标准,可与"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琴之"九德说"相比照。而和静清雅、古澹圆润之内涵的深入体认(涵养于心)、施之于琴(操缦于手),是需要琴人一辈子的读书明理、人生历练及操缦练指功夫的,因此可以说审音之道也是琴人"终极的最高修养"也。

    鉴琴听音,作为初步,可听其七弦是否相和及上、中、下三准之音是否协调。有大弦过于粗宏而细弦过于尖励者,有上准干而不发、下准浑浊不堪者;有某些部位突然响亮、某些部位闷暗无声者,此即不和不匀。又,散、泛、按三音之间也有是否和谐的问题存在,当善听之。

    音色之是否优美(或高古、或甜美、或沉雄、或清越)是较易感受到的,唯音质内涵的品鉴是需要慢慢培养听力的。一般说来,大致有四个方面:是空薄还是厚实?是漂浮还是沉静?是枯燥还是圆润?是混浊还是洁净?

    空薄的音质让人觉得缺少内涵,最严重者空空如共鸣箱、似叩击木板、有空腔之声。稍好一些的也是音直而白、声响而促,韵若琵琶。而厚实的音质则让人感到意蕴丰富,声音中似有密集的颗粒,听起来昂扬有力,有精神饱满之感,其上品如有磁性、似醇醪般醉人。
琴体发音是"沉"还是"飘"也极重要。发音沉者让人觉得安静,发音飘者就没有静的感觉了,相反会让人感到气息上浮。不仅散音如此,按音也可感觉。当按弦时,其音是从琴体底部透出还是从弦面指板上飘出,于手之"肌音感"和耳之听觉享受差异极大。从琴体透出之音,既松且沉,左手抚之,吟猱玩味、底蕴无穷,而从弦面发出之音,往往硬而直,就无此可玩味性了。

    圆润之音令人平和、安稳、舒泰,似"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枯燥之音则令人乏味甚至烦躁,如对"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掩耳避之惟恐不及。许多劣质新琴就让人有这样的感觉,其音直白干枯、让人生厌,严重者甚至如空木箱一般,真是亵渎了"古琴"两字。

    音质之净浊是古琴音质内涵的另一极重要的要素。北宋崔遵度以"清丽而静、和润而远"总结古琴音声的特点,其中"清丽而静"与琴之音质是否洁净有极大关系。浑浊之音常给人雄浑的错觉,真正的雄浑乃底蕴之宏阔而非浑浊也。混浊的琴细听之不仅单弦音浑浊,不同弦音之间的共振也浑浊,予人不清净之感。上品琴音能让人感到"体清心远",有心旷神怡之感,《琴况》以"澄然秋潭"、"皎然寒月"来描述,且谓琴上之"清况","真令人心骨俱冷、体气欲仙。"这对古琴的音质的要求就是干干净净、没有杂质。所谓"清音",就音质而言,即洁净之谓也。洁净之音,既要求单弦之音既清而实,也要求弦与弦之间相协和而不是出混响浊音。对于斫琴家而言这是极不容易做到的。今日之新琴,具清音者百不得一。以老桐愚见,唯少数几位斫琴家之上品良斫或可遇一二也。

    鉴琴品音之内容尚有许多,如琴音之余韵是否悠长、走手音是否灵敏、泛音是否通透等,在此就不多述了。至于琴的形制和工艺,是另一范畴的问题,此不述及。信手写来,不成文章,谨供各位知音琴友参考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