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实不等于真相

 情恕理遣 2014-07-14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受困于陈国和蔡国一带,连菜羹也喝不上,七天都没有吃到一粒米,饿得大白天躺在床上撑着。他就让颜回向老百姓讨米,颜回还真把米讨到了,回来后马上生火煮饭。饭快要熟时,孔子无意中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饭熟了,颜回叫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儿,起身说:“刚才我梦见了先人,我自己先把干净的饭吃了,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听出来孔子的话弦外有音,赶忙解释道:“不是那样的,刚才是灰屑落进了锅里,可是把受污染的饭丢掉实在可惜,所以我就抓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都说眼见为实。但是有时候,眼见的也不一定可信……”

孔子和颜回的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表象而非本质。就是说,美丽的不一定真美丽,丑陋的不一定真丑陋。例如,有一个先生,一天他下班回来,远远看见他的老婆正跟一个高而帅的男人站在墙角唧唧咕咕,末了,那个男人还递给他老婆一沓钞票,而他的老婆也笑眯眯地接了。他顿起疑心,以为老婆红杏出墙,不由怒火中烧,冲上去一拳就打向了那个男人。后来才知道,“高而帅”的男人是他老婆的同事。老婆单位破产了,人家是顺路给他老婆捎拖欠工资的。

生活中现实蒙蔽眼睛,眼睛蒙蔽心灵的事例是很多的。众所周知,当前的市场上,既有很多货真价廉的优良商品,也充斥着大量自称精品、珍品甚至是极品的假冒商品,它们鱼目混珠,卖家又极尽忽悠之能事,确实吸引了一些人的眼球,导致其中的一部分人上当受骗。究其原因,都是眼睛“报告”的事情失了真。

那么怎么解决“眼见不为实”的问题呢?其关键在于做一个清醒的人。清醒,最重要的是心清。心清了,眼睛自然也就清了。要想做到心清,一是少贪欲,不要老想着发不义之财。许多时候,人之所以“昏聩”,深层次的原因往往在于没有把心灵擦拭干净。二是不要让眼睛偷懒。就像历史剧里主帅听到探子的报告后所说的“再探”一样,一定要多“探”几遍,多看几次,不要看过第一眼就把初步“印象”当结论。很多时候,弄清楚事实仅仅是第一步,还必须弄清楚真相。遇事多一些冷静,多一些观察,多一些思考,多一些比较,得出的判断可能会比较接近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