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说斜塘老街(二)

 苏迷 2014-07-14

斜塘老街五月一日开街,至今已近两个月。其间,我已去过好多次。开始因为对老街修旧如旧的期望太大,当一个仿古建筑旅游景点展现在我眼前时,着实有点失望。

斜塘老街南临斜塘河,北接我们居住的小区。实在是因为距离很近,我常常会散步到那里。随着对已开放的那段老街慢慢熟悉起来,我渐渐发现了它的美。走马观花看斜塘老街或许没有什么感觉,但去的次数多了,清晨,夜晚,天阴,落雨……仔细品味了,会有古今穿越,似梦非梦的体验。

它虽然不是老街的复活,但给人以恬淡雅致的江南气息,让人体验当年的“苏式生活”,感受曾经的岁月,似乎还没有走远。

远处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霓虹灯闪烁;眼前是小桥流水,黛瓦粉墙,亭台楼阁,大红灯笼高高挂。早茶,面馆,饭店,夜宵,评弹,客栈,特色店铺,并不是高档消费能让人过把苏式生活的瘾。

20年来,园区的建设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发展得很快,金鸡湖畔崛起了一座“现代化”,“国际化”的非凡新城。上有蜿蜒的高架,下有地铁,独墅湖里有隧道,便捷的交通,沟通了一座城市的古老与现代。

今日的园区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精致和谐,已成为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所向往的宜居“天堂”。但对于老苏州来说,充满现代气息的园区生活似乎缺少了点什么。

要说老苏州的生活方式其实并不是很讲究,很享受的,而是摒弃了多余的欲望的一种闲云野鹤的自然而然,逛园林,听评弹,泡茶馆,孵混堂……随性而为,这就是上了年纪的苏州人对苏式生活的一种习惯,一种情怀。这是他们宁愿留在狭窄拥挤的古城区,而不愿意搬到宽敞时尚的新城的缘由。这种情结,大概也只有生在苏州,长在苏州的人才懂得。

“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苏州名园如绘,对于苏州人来说,园林不只是景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符号。

其实很多老苏州年轻时的美丽时刻,游玩、温书、恋爱都与园林有关。即便到了老年,在怡园、艺圃、曲园、耦园这些游人相对少一些的小园林里,也依然是他们喝茶、下棋、聊天的好去处。对于老苏州来说,园林亲切得就像老朋友,一池碧水,几扇花窗,尽在不言之中。

而今,斜塘河畔有那么一个地方,它不同于老街,也不同于传统园林,集老街与园林为一体的细致设计和建造,尽力在诠释苏式园林生活,尽力在展示江南诗意水乡。

斜塘老街“老味”不足,苏式园林生活的“旧韵”尚存,或许那儿不用“斜塘老街”的名字更合适。

我儿时常去怡园,读高中时常去沧浪亭,中年常去拙政园,晚年常去艺圃。没想到如今斜塘老街犹如本岸小区的后花园,将是我喜欢的去处,虽然不能和古典园林相比,但有苏州味道就好。

正如有客远道而来,苏州人必然会自豪地推荐去拙政园、留园看看,去平江路、山塘街走走。现在有客来园区,我会乐意陪同去斜塘老街逛逛,美丽的地方一定是养脚的地方,诗意的环境一定是养心的环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