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颗感悟自然的明澈之心:读《采绿》

 昵称535749 2014-07-15

在这个膨胀化速食化的阅读时代,这本书无疑是敏感的、美学的、明澈的,经过慢工细活雕琢而来的,在僵化的城市水泥森林中采撷到的一抹绿意。作者用了两年的时间记录一年四季中遇到的生灵和自然美景,既是植物观赏知识介绍,又是生态笔记,更富含了作者对人与自然联系的思考。

大自然是什么呢?定期修剪的树木和刻意摆放位置的盆栽似乎总少了点大自然的灵气,我们的思绪在深山老林中逡巡着,仿佛那里才真正裹挟着天然的野趣。但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就是小区野地里恣情盛开的蝴蝶花、小径边幽香四溢的栀子花、植物园里形态各异的各色花草,当然作者也去到山区峡谷,发掘城市中少见的生灵,但作者对大自然的态度令人激赏,各种生灵无高下之分,亦无标签定见,全凭真诚明敏的心来体悟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这是金代诗人元好问对海棠蓓蕾的怜惜之意,隐藏在重重绿意中的花蕾染上星星点点的红,要爱惜自己的芳心,可不能轻易绽放,就让那桃花李花争奇斗艳,嬉笑玩闹吧。元好问给海棠赋予了高洁的气息,也是以海棠自喻。将植物定性并自比的作家为数不少,不能说他们对自然的观点狭隘,只能说个人眼中的自然因心性的不同也各异吧。

作者对于自然的求索是谦卑诚挚的,她的不定性亦是种态度,没有教条的内容,而是欲与读者共享美好体验的热度。我想她就如爱默生在《论自然》中谈到的,是“那种内外感觉都协调一致的人,是那种直至成年依然童心未泯的人。”这从作者精粹的描写中也可见一斑,她如小鹿初生那般对大自然的美有着敏锐的捕捉力,并包容着这气象万千的美。

看这本书的过程也是缓慢的,先看照片,再回过头来看作者的文字,惊异于字里行间的细腻和欢愉,她的文字跳脱着种灵性,若非对所见所感深有触动,难以达到如此深刻的描摹。“顷刻间,所有的绿色像满溢的泉水撒泼而出,每一种绿都胀破自身的界限奔跑了起来,墨绿点燃了松绿、松绿点燃了翠绿、翠绿点燃了初生嫩叶的新绿,还有茶绿、苔绿、水绿,无数叫不出名字的绿,绿传递着绿,绿向着绿涌动,每一种绿都伸手蹬脚流变不已... ...”光是一个绿就能传达出这么丰富的感官体验,动态十足,让人仿佛置身于这股绿色风暴中,几要被它席卷带倒。

除了对生灵的细致描写,书中还引用了不少文学作品和大家之言对自然的思考,没有给我突兀的感觉,反而倒觉作者信手拈来,将之与自己的理解兼容并蓄,感受到她对大自然的热情和解读。透过这本书,我被大自然的美所吸引,也为人对自然的孜孜以求所打动。(《采绿》书评/店长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