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 “大材小用”为例谈缘事析理类作文的写作

 富水河畔 2014-07-15

“大材小用”为例谈缘事析理类作文的写作

 

 

大悟一中      周汉维

 

2014届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的作文题目是:

一项由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调查在全球32个国家进行,每个国家的受访人数不少于400人。调查结果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国,高达84%

大材小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一定会有个人定位,文化心理,社会背景等因素。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针对某种社会现象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材料作文。近年来偏向思辨性、哲理性的作文题目频繁的出现在各类语文试题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阅读、写作训练中要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必修五表达交流版块中《缘事析理  学习写得深刻》一章谈的就是对思辨能力的训练的方法。

缘事析理,即某件小事、某种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来。一般常用到的方法有:以小见大、比较鉴赏、由表及里、探究因果等。高中教材中的《灯下漫笔》《花未眠》《说“木叶”》等都属于缘事析理类型的文章,学生课外接触到的很多杂文、随笔、时评也多采用这种说理方法。对于高中生而言,从某件事、某个现象中悟出道理的经验几乎人人都有,所以引导学生写好这类文章,既可以让他们掌握议论性散文的一般写法。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下面我就以这次湖北省七市(州)高三联合考试的作文(以下简称“大材小用)为例,谈谈缘事析理类作文的写法。

依据材料中的提示:“大材小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背后一定会有个人定位,文化心理,社会背景等因素。”我们这次作文可以用到“由表及里” “探究因果的析理方法。

一、大材小用,反映了个人定位的问题

八成的受访者自感大材小用,这中间的确反映出来个人定位的偏差。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有些人过分的高估自己,好高骛远,周围人的期望或者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容易产生“大材小用”的心理失落感。这是一种主观意识上的“大材小用”。

在现实社会中另有一种个人定位不准,造成客观上的“大材小用”的现象。例如,央视《百家讲坛》上曾讲到清朝道光皇帝—史上最抠门的皇帝,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的开源兴利,而是在一餐一衣上锱铢必较;电视报刊上经常报道的某县市一把手扫街等等。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不也是造成了一种客观上的“大材小用”吗?

还有一种“大材小用”是出于个人发展的考虑,而主动选择的,这也是一种定位。比如时下一线城市生活压力大,“逃离北上广”成了一句口号,许多白领阶层纷纷转向二三线城市寻求发展。

二、大材小用,反映出文化心理

不管是那种定位方式,其背后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文化心理,比如上面所说的第三种定位,主动选择“大材小用”,实际上背后就是“宁做鸡头,不做牛尾”中国传统文化心理。与其在一线城市的忙碌中迷失自我,不如到二三线城市中收获一份从容。对个人发展而言,也许有更多机会,更大的空间。

三、大材小用,反映出社会的背景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挖掘这种文化心理背后的社会背景,我们会发现 “宁做鸡头,不做牛尾”的文化心理产生是源于我们社会对“鸡头”的关注远远胜过“牛尾”。另外社会资源的不足,分工不细,也造成了许多人不能尽其才、物不能尽其用的遗憾。

   事实上,缘事析理类的作文不仅可以采用由表及里” “探究因果的析理方法纵深挖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习将文章写得深刻;也可以引导学生由此事、此现象进行相同、相似、相关、相反联想横向展开,学习如何使文章内容充实。这类作文写作思路清晰,可以写出不同的文体,学生便于掌握,值得训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