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角度入手写考场作文

 zjp67 2019-04-07

从中考作文题看初中作文教学取向

——以江苏省各大市中考作文为例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作文分数的高低对学生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年中考作文题一出,全民热议。有人吐槽,有人热捧。

作文本是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表达能力,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对考试作文题的议论,不应该单纯看某一个作文题的优劣,而更应该关注其对日常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下面以某一年江苏省13大市中考作文题为例,分析初中作文教学的取向,教学生从三个角度思考写作。

一、从选材角度看:关注自我、审视生活

作文写什么是构思一篇作文最为基本的要素。

学生常常为了写什么而冥思苦想咬破笔头,教师也常常教导学生要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从生活中找米”,不要生搬硬造。

但问题是学生要观察谁的生活?积累怎样的素材?有人把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的原因归结为学生没有生活。

诚然,学生的生活路径确实比较单一: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家庭,偶尔参加一点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的人也较为单一,主要是老师、同学、父母亲人;发生的人生事件也平淡,实在找不出吸引眼球的非常事件。这似乎就是学生作文选材平庸、缺乏新意的原因。

但再怎么普通平凡的生活,日子天天在过,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冲击着学生的眼睛耳朵甚至心理。问题是我们以怎样的评价标准看待学生记叙的人和事,是否学生写出新奇的东西就是会观察生活,就是好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学生的生活大同小异,真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学生的生活是普通平凡的,不可能每天发生什么新奇的事件。难道为了追求新奇,就要学生编造吗?这显然有悖于“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要求。

有学生写父亲下雨天骑着摩托车接他回家的事。

到了家门口,父亲车也没下,就说了一句话——饭在锅里自己吃吧,就赶回厂里上班了。望着父亲一阵风似的消失在雨雾中,小作者很是感慨。

这样简单朴实的小事,对普通家庭来说天天在发生;这样的小事也构成了学生日常的生活。如果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即时感想,这不就是非常富有生活气息情味的好作文?

从江苏省各大市的中考作文题来看,命题者显然没有让学生编造什么新奇的事件,而是倡导学生关注自我、审视生活、书写自我感受。

如淮安《经历是一种收获》、.镇江《又见( ),真好》、连云港《让自己美好》、徐州《以心传递》、南通《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题目中始终隐藏着一个“我”

我的经历是一种收获、我又见( )、我让自己美好、我以心传递、我分享……立足自我,观照社会,写自己在这社会在这生活下的亲身经历,叙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或事。

当然对自己的经历感受是否就是平淡的叙述呢?也不是!

作文题目中明确提示该如何看待,也就是说要能审视生活事件。经历后的收获、分享后的好处、又见后的感受……,从看似简单普通的事件中发现意义。这实际就是我们平常要求的要学会观察。观察不是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看,用心过滤生活事件。

中考具有双重功能,既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水平测试,也是高中阶段的选拔考试。因此,作文考题立足一般学生的生活情景,考查学生对自我心理历程的关注、对生活现象的感悟,测试学生学习成长的结果。

这样的做法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但学生观察感悟事物的能力有高低,作文考题如何体现这一差异性,从而兼顾中考的选拔功能?作文题中留下了很大的空白,需要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填补。

比如《经历是一种收获》,同样的生活经历,不同的学生感悟出的东西也会不同。有的停留在表层,有的就可能有表入里、有实到虚,从感性升华到理性。这就体现出了一道作文题的选拔性,这也会我们日常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关注自我、审视生活的能力。

二、从思维角度看:学会思辨、获得审美

作文反映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看法,体现的是学生对生活事件现象的判断辨析。

人都是在判断辨析事物的过程中成长的,所谓“人恒过,然后能改”说的就是这个理。有了经历只有像牛吃草一样不断反坐,才会有成长的营养。

写作不仅是记录生活,更是反思自己行为的一项心智活动。

作文是学生对社会生活现象判断辨析的书面表达。一篇作文可以看出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更能看出作者的思想境界。教学生写作,实质就是教学生洞悉社会、品悟生活,从简单琐屑的事件中获得启示,学会辨别美丑真善。

有人常常用国外考试的作文题说事,批中国作文题。

比如,法国让小学生针对某个国际事件问题发表一点看法。有人就认为这样的作文好得不得了,从小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认为中国的作文题视野狭窄、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殊不知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国人历来讲究“家事国事天下事”“个人集体国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传统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关注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自有其民族文化的影响。

这和国外采用作文题根本没有什么可比性。无论是对社会热点世界大事发表看法,还是对生活小事发表看法,其实质是一样的,都是训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从思辨中获得审美的感知。

细析江苏省各大市的作文题,都蕴含着较强的思辨性,命题者显然有意引导学生辨析生活中的凡人琐事。

无锡的“比分数更重要的”,直截了当要求学生思辨分数和其他人生事件的意义。分数对学生而言是重要的,在学生未来的人生路上,比分数更为重要的东西必然很多。简单朴实的一个作文题把学生思辨的境界提高到思考人生的高度。用一个作文题引导学生自我辨析人生之路,确实比课堂说教有用的多。

南通的《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镇江的《又见(),为成长添一抹亮色》、扬州的《留香》,不仅有学生具体的行为心理“分享、又见、留”,更是给学生指明了动作行为心理的结果。

这样的作文题给学生提供了一条思辨的路径,更是指明了一个审美的方向:更重要的、为成长添一抹亮色、香、真好,命题者暗示了作文的立意主旨,就是给学生指明了思辨的方向,给学生以正确的导向。

这不就是教学应该达到的目的?教学要给学生什么有益的滋养,就是要给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要引导学生思辨,辨明真善美假丑恶,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

如果学生日常的写作有了这样的概念,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就走向了成功?还有必要刻意强调作文的立意高远吗?至于思辨达到怎样的程度,命题者并没有定规,这就给不同学生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从这些中考题看命题者的意图很明显,与其让学生不着边际天马行空的空想、空辩,不如让学生想一想辩一辩有切肤之感的东西,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学习成长会有更实际的作用。

三、从表达角度看:尊重个性、追求诗意

写作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习惯。

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

学生对自己的生活较为熟悉、较为感兴趣,那么我们的命题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至少是和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类似的。

作文题的好坏也许应该体现在这里。

我们每每评论某个作文题好的最大原因是学生有话可说。因为这样的作文题可能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想法或经历。

学生的生活经历俯拾就是,症结是学生不知这些都是写作的好素材。所以中考命题时,命题者就是要向学生表达这么一个理念——你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

南京的“让我想一想”,多么通俗没有一点障碍。每个人都会遇到难事,都需要想一想,在选材方面是何等的广阔,一下就使学生惧怕的作文题直抵学生的心底。

常州的作文题“群”,简洁明了,紧扣学生当下的生活。中考命题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的心理,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倡导学生写自己喜欢的熟悉的东西,这些东西是学生感兴趣的,自然就有话可说,有话愿说。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作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这对一般学生而言并不是难事,基本都能按照时间发生的顺序有条理的叙述,或者发表自己的一点看法。

作文是检测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一个极佳手段,也是通过写作“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一种方法。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日常的生活?用怎样的心态对待曾经的经历?学生需要一种积极对待生活的素养,这种素养的形成需要培养。

俯瞰那一年年江苏省13大市的中高考作文题,不管题目如何变异,如果我们用一个通俗的作文题格式来套这些作文题,无非就是《一件( ) 的事》,或者《一个( )的人》,但这样的作文题显然比较粗糙,不仅俗也没有一点美感,不能引起学生对往事的美好记忆。

所以,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出现了一些文艺性十足的作文题,我们看作文题:扬州《留香》,宿迁《迎着风》,苏州《东风为我来》,盐城《有那样一抹色彩》,南通《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显然这些题目的的“东风”“风”“香”等等都具有一定的象征含义。

写作表达上不能简单的叙述一件事或人,而是要从事、人上有所提升,暗示学生要把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由感性的认知提升到理性的吸收。

从学生的生活层面上看,再怎样文艺性的题目,学生也很少会创作成文艺性的作品。那么命题者为何要明知成文艺范十足的题目呢?

故意混淆学生思维,给学生思考设置障碍吗?

不是!命题者显然也知道这样的题目会乱花渐欲迷人眼,所以在题目前往往给予一段提示语,比如苏州的“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提示语中明确提示了东风的含义、东风的存在、东风的意义,这就使作文题的含义豁然开朗,指引学生沿着这样的思路展开作文构思立意,也就降低了学生审题立意的难度。

这样的作文题初看给人云里雾里的感觉,似乎很有点小资情调。但这样的作文题有着一个明显的导向性。学生经历的事可能跳不出他的生活的圈子,也许琐屑的事情仍是老生常谈的一类事情。

但这样的题目明显指向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样的生活事件,可以用更诗意的形式来表达,用乐观的精神去反映。

面对琐屑平凡人的日常小事,如何用一颗诗意乐观的心去看待,这实际就是一个生活提升,生活审美的过程。

同样的生活环境、同样的生活小事,在不同性格人眼中是不同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就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心态。所以文艺化的作文题看似故弄玄虚,实质对学生反思生活、提升精神境界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