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爱“作”,他爱逃,到底谁有病?

 tuzididie 2014-07-16
  绘图/夏曾珍

    倾诉女主角:淑(化名),30岁,私营业主;
  倾诉男主角:涛(化名),36岁,私营业主

  □心理咨询师 陈天星

  淑走进咨询室的时候很紧张,跟我打了一个招呼后,就坐在沙发上拘谨地看着我;涛则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打量了我一番后,对淑说:“我们还是不要做咨询了吧,有什么用呢?”
  淑和涛是一对夫妻,两人6年前认识,之后在上海做起了水果生意。现在,生意做得比较大,有五六家分店了。
  然而,事业上的蒸蒸日上,却并没有带来婚姻上的美满和谐。主要的问题是,每隔两年左右,涛就会突然“失踪”一个星期左右,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干了什么;而淑则会在这一个星期内惊慌失措、异常焦虑。
  他们这次咨询前的一个月,涛又一次离家出走,淑则在这期间有惊恐发作:那一晚,淑突然感觉强烈不适,感到胸闷、气透不过来,心跳得特别厉害,出现不自觉的颤抖,感觉自己失去控制、快要死亡。淑赶忙打120,又叫朋友过来帮忙带孩子。但是在被送往医院的路上,情况好转,到了医院,淑感觉自己没必要进一步治疗,又从医院打的回来了。
  这一次他们来做咨询是因为,涛认为淑有精神病,要是再不治疗的话,他指不定哪天就离家出走,再不回来了。淑也拿不准自己到底有没有病,但是,为了家庭的完整,她同意去医院看。
  但是,那天到了医院门口,淑又感到特别委屈,她认为自己明明是被涛离家出走吓的,怎么就成有病了呢?于是坚决不进医院了。涛很气愤,表示她要是不看的话,回去就准备离婚。两人争执不下,淑突然提议要不做个心理咨询,看看到底是谁有病?

 [心灵对话]
  不同成长环境,形成不同情感表达方式

  淑:我觉得自己现在过得特别惨,他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一走几天,连一个电话都没有。我给他家人打电话,他们都说他小时候就这样,没事的。可我就是紧张得要死。
  涛(轻松地插话):紧张个啥,我不是给你留条了吗,说是过几天就回来吗?
  淑(开始激动):你以为别人都和你一样冷酷无情啊!
  我(看着淑):对于他的突然离开,你感觉很紧张和恐惧,这时候你会有什么想法呢?
  淑:我就会想,他要是在外面被人打死了,或者,他跑去和别的女人结婚了,我和儿子可怎么过?
  涛:神经病!我好端端一个成年人,不会保护自己啊。
  我(看着淑):感觉你好像很缺乏安全感,不知你对这点能想起些什么?
  淑:我也知道自己缺乏安全感。我五岁的时候就没了妈妈,爸爸后来也离开家乡再没有回来。我和弟弟一直寄养在外地的亲戚家,从小就要看别人的眼色。直到现在我和弟弟打电话的时候,都会忍不住想流泪。
  我:想不到你童年的经历这么悲伤。我想这么多的心理创伤,一定让你对任何形式的分离都感到很害怕。
  涛:哎呀,老谈这些陈年旧事干嘛,你也都30岁的人了。现在生意不错,儿子也不错,还有啥不满足的,天天自己吓自己。咨询师,你都不知道她有多夸张,有时晚上11点多我下去买包烟,她都拦住我不让去,害怕我被人抢劫。看电视也是,一看到悲情剧,就非要我发誓这辈子不许欺骗她和儿子,搞得我哭笑不得。
  我(看着涛):你好像不能理解她这种对分离的焦虑?
  涛:我也能理解,毕竟,小时候没有了爹妈。只是,她做得太过分了。什么事,都要和我“作”,没事找事。比如,我们办了五家分店了,效益不错,我就想再扩张几家,她非要说我和其中的某个分店女经理关系不清不楚,要我辞退人家。我说我只为赚钱,既然人家能为我们赚钱,我为什么要辞掉人家?她为这事三番五次地和我折腾,后来我烦了就索性一个人出去静静。
  淑:什么只为赚钱?这个女经理是我们第四家分店的,从开起来到现在都是在赔钱,而你也就知道跑这家店,还把其他店的资源往这家店调。假如真的为赚钱,一把关了,尽早开其他店就好了。谁还不知道你想什么呢?
  涛:你就是短视,这家店为什么赔钱,我不是给你解释过了吗?我们上了一套自动化的设备,还在试验阶段,一旦掌握了,马上就可以复制到其他店了。你不能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马儿不吃草吧。
  淑:你也别整天就是管理思路要改进了、设备要更新了、经营理念要上档次了。我看这都是借口!动不动就放弃家庭的人,才是一点责任感都没有的人。
  涛:唉,和你过日子,真是要把人气死。
  我(问涛):你的意思是,你们的很多生活理念和经营理念都是冲突的,这让你感到很难受。
  涛:是啊。这也是我离家的原因,我感到在她这样的紧迫盯人之下,自己没有思考的空间了。
  我:为什么你离家也不告诉其他人呢?哪怕是你自己的父母啊?
  涛:他们早习惯了。我从初中就开始住校了,十天半月不和他们联系,很正常的。哪里像她和她弟弟,三天两头的要视频,还动不动就对着屏幕哭,太多愁善感了。
  淑:是你们家都冷酷无情好不?一年到头,几乎没几个电话,我都不知道你是不是他们亲生的?
  涛:你别夸张了,也就你这样内心没有安全感的,才需要经常腻歪在一起。我看我们家就挺好的,没事就你过你的,我过我的,有事了大家一起处理。
  我:看起来,你们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给了你们不同的理解情感的方式。

  [解码]
  夫妻不同“依恋风格”间的对撞

  通过心理咨询,我逐渐确定了淑和涛的“依恋风格”,从而,揭开了他们彼此折磨的行为背后的心理模式。
  “依恋风格”是指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就会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习一套亲近别人、尤其是亲近母亲的模式,当你学会运用了这种模式,那么,你就被确定属于某一种依恋风格了。通过科学研究,一般存在四种依恋风格。它们是“安全型依恋”、“焦虑先占型依恋”、“逃避型依恋”和“混乱型依恋”。
  形成“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一般是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可以共情和理解孩子的情感需要,个体的人际关系的核心组织原则是“妈妈是爱我的,我可以去大胆地探索世界”。从而,个体内心世界拥有了安全感,可以带着这种安全感去探索和享受人际世界和物质世界。
  形成“焦虑先占型依恋风格”的人,很小的时候母亲对孩子发出的情感信号不敏感,导致孩子内心安全感部分缺失。个体的人际关系的核心组织原则是:“我不确定妈妈是不是爱我,我必须先解决妈妈爱我的这个问题,然后,才能去探索世界。”从而,个体缺乏一种安全感,一种害怕被抛弃的先占性想法控制着他,于是,个体会执着于事先获得被爱的承诺,否则,个体不会放心地去探索世界。
  形成“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很小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的情感信号是拒绝的。个体内心的安全感是全然缺失的。个体的人际关系的核心组织原则是:“我确定妈妈是不爱我,探索或者不探索世界,是无所谓的,反正,没有什么快乐和意义。”从而,个体会对人际关系报以一种冷漠的态度。
  形成“混乱型依恋风格”的人,很小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的情感信号的回应方式是混乱的,从而,导致个体的依恋风格比较混乱,是上述三种风格的混合物。
  科学调查发现,在人际关系中,一般“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会去找“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结婚,而且,离婚率不高。而“焦虑先占型依恋风格”的人会比较多找“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结婚,但是,离婚率比较高,如淑和涛这一对。其实原因很简单,“焦虑先占型依恋风格”的人(比如淑),会经常性地要求她的伴侣给予她爱的承诺。那么,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就会感到不被信任,或者感到累,从而,不愿意继续和淑这样的人交往,所以这两种类型的人,从恋爱发展不到结婚。
  但是,涛这样的“回避型依恋风格”的人,因为不知道爱的情感意味着什么,于是要么反复答应给予爱的承诺,要么压根就不理睬,这两种方式都会激起“焦虑先占型依恋风格”人的强烈情绪,她们会不依不饶地去争取更多的爱,直到有一天她们发现原来对方从来就没有理解她所要求的“爱”是什么,她们才会绝望地从这段情感中撤出。
  当咨询到后期的时候,淑和涛都对自己的依恋风格有了领悟,淑表示自己要增加内心的安全感,一来生活条件好多了,她该学会享受生活了;二来,她会尝试从儿子、从朋友那里获得安全感,而不只是盯着涛。而涛也表示,自己的原生家庭对待情感是有些冷漠,他也愿意更多地理解淑对分离的恐惧,表示再也不会玩“失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