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校训,贵在坚守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7-17

大学校训,贵在坚守


  任友群
  大学的校训历来是引发学生价值共鸣,激励学生精神成长的重要的载体。校训中隐含的是大学之精神,大学的价值之追求。
  林语堂说:“文章有味,大学亦有味。味各不同,皆由历史沿袭风气之所造成,浸润熏陶其中者,逐染其中气味。”能让学生铭记于心的校训,绝不是靠文字的争奇斗艳、平仄对仗,而在于让人能从校训这篇最短的文章中咀嚼出大学的味道。
  校训其中之味,首先源于学统传承。名校校训的背后都有一些能让本校师生口口相传的故事,要么源于某位校长或某位先贤对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的思考,要么溯及大学与社会互动发展的某些事件或某段历史。就像每一位华东师大人提起师大精神,都无法绕过首任校长孟宪承,都能脱口而出孟老提出的大学理想——“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校训是大学对其自身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精神高度凝练的符号表征和个性表达,它就像一把钥匙,通过它,打开一所大学在风雨成长路中淬炼沉淀的“文化基因密码”;它就像一扇窗户,透过它,窥见师生共同执守、代代相传的精神家园。
  校训其中之味,还赖于坚守践行。校训记载了大学的发展轨迹,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的校训要经常发生变化。世界上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学,其校训自产生之日起一直沿用至今。如哈佛大学校训“真理”于1834年写进哈佛大学宪章中,历经300余年,至今仍闪闪发光;纽约大学的校训最初是“Perstando et Praestando”(“不断坚持,最终获得超越”),1895年修改成“Perstare et Praestare”(坚持与超越),以后,纽大的校训一直保留至今、未曾改变。
  历经一定历史积淀后,大学校训和大学自身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大学不朽的灵魂。
  “不变”的校训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大学对自身文化的传承和办学理念的坚守。当然,这种“不变”也是相对的,在主旨不变、核心不变的同时,随着社会的变迁,校训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能历久弥新。
  以华东师大为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特别是非师范生数量不断增加)、办学定位调整,“求实创造、为人师表”的校训内涵亟需进行新的阐释。“为人师表”,语出《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我们可以得知,“为人师表”本意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人师表”就不仅仅是对师范生的师德要求,它同时也是对学校的办学提出更高的目标,对全体师生提出更高的规范要求。由此,传统的校训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辞海》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可见,校训的意义更在于践行,它不单是师生个体立身处世、从教求学的规范,更是学校坚守大学之道的“精神围墙”,引领着大学所有为和所有不为。这种坚守,在关键时刻体现为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文人风骨和书生倔强。
  华东师大前身大夏大学是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300余名师生不满校方专制,离校北迁另组而成;另一前身光华大学(校训为“格致诚正”)也是上海的圣约翰大学(校训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英文校训是Light&Truth)及附中师生为声援五卅运动,集体宣誓离校后创办而成。在平常的时节,大学对校训的坚守则化为自信而低调、进取而从容的智慧和淡定。在日益浮躁和功利的社会中,面对各种利益诱惑,大学更要保持足够的清醒,不急功近利、不随波逐流,怀揣大学使命,坚守大学本质,坚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按大学规律办大学,建设优雅学府,培育栋梁学子。
  咀嚼校训,品味的是大学的文化,回味的是信仰的力量。在校训变与不变的思辨之间,我们获得的是有所必为与有所不为的大学之道的深刻感悟。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相关链接】
  部分国内名校校训一览
  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浙江大学 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京大学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武汉大学 自强弘毅、求实拓新
  华中科技大学 明德厚学、求是创新
  上海交通大学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吉林大学 求实创新、励志图强
  中国人民大学 实事求是
  南开大学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西安交通大学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中山大学 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理实交融
  哈尔滨工业大学 规格严格,工夫到家
  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天津大学 实事求是
  山东大学 学无止境,气有浩然
  同济大学 同舟共济
  东南大学 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华东师范大学 求实创造,为人师表
  上海财经大学 厚德博学,经济匡时
  苏州大学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