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江起义 --- 1928年发生于湖南平江的武装起义

 草庐经略 2014-07-17
 
                平江起义 --- 1928年发生于湖南平江的武装起义
 
         平江起义,于1928年7月22日湖南省平江县爆发,是滕代远,彭德怀领导的一场反政府暴动,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
 
 起义简介:
 

    大革命时期,平江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1927年5月马日事变之后,平江工农群众惨遭反动派的“清乡”镇压,激起农民的不屈反抗,1928年3月的“扑城”农民达十万余众。正是在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更加激烈、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的形势下,1928年6月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被派到平江换防。共产党员彭德怀时任该师一团团长。

    彭德怀到达平江后,立即召集一团党员紧急会议,研究如何使奉命调来平江镇压革命的独立五师一团变成保护革命的一团,决定组织人员下营、连讲述反动派的暴虐行径,发动士兵反对清乡队的土匪行为,号召士兵会起积极作用,监督反动民团,不准他们残害民众。士兵们目睹反动派的累累罪行,在党的秘密工作下,由同情工农,发展到倾向工农,倾向革命。由于彭德怀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工作,共产党员邓萍、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李灿等,不仅控制了一团的主要营、连的兵权,同时掌握了三团三营的兵权,从思想上组织上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到湘鄂赣边界地区恢复湘鄂赣边特委,并同独立第五师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7月中旬,敌人发现独立第五师第三团营长黄公略是共产党员,下令立即逮捕。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第一团,于22日在平江起义。平江起义后,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的兵力进行围攻。8月1日,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其余部分武装在黄公略的领导下,继续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

 
 起义背景:
 

    1928年春,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建立了中共的秘密组织。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由段德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在第一团建立起了秘密党支部,彭德怀任书记。第一团党组织在士兵中建立起“秘密士兵会”,向广大士兵进行革命教育,加强了士兵的团结。1928年4月底,彭德怀曾召集当时在师随营学校工作的共产党员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开会,决心创造条件,争取全师起义。中共南(县)华(容)安(乡)特委的成员也参加了这次会议。6月中旬,独立第五师奉命由南(县)、华(容)、安(乡)开到平江接替闫仲儒旅“剿共”,

    彭德怀所率的第一团团部及第一、三营驻平江县城,第二营驻思村,第二团驻北乡,随营学校驻岳州。第一团到平江后,曾多次阻挡民团的残民行为。

    1928年7月17日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滕代远,受湖南省委的派遣,以省委特派员的身份到达平江,与一团副官、共产党员邓萍接上了关系。传达了中共湖南省委员会关于准备在必要时举行起义的指示。

    18日中午,正在二营巡视的彭德怀得知华安特委机关被破获,黄公略以部队名义给共产党员开具的通行证落入敌手。彭德怀在返回县城时,又截获师长周磐发给副师长的密电,内容是立即逮捕共产党员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3人。在此紧急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邓萍、张荣生、黄纯一、李灿、李力李光等于18日晚7时开会,决定以闹饷为手段,在7月22日下午1点钟,乘敌午睡时举行起义。会上还作了如下的具体分工;滕代远负责政治工作及地方党组织的联系工作,并负责筹组地方革命政府;邓萍负责有关起义的标语、口号、传单、布告的拟定和印刷等事宜,彭德怀则负责指挥消灭民团、清乡队、警察局等反动武装,控制县署,释放“犯人”,并解决师部等各项准备工作。

    同时,派人通知驻嘉义镇的第三团第三营营长黄公略,嘱其以闹饷为借口,于22日厂午同时起义;还派人到岳州给贺国中送信,要他立即将随营学校开来平江。7月20日晚,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等再次召开会议,检查了起义的准备工作,决定起义后立即打出镰刀斧头红旗,部队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实行党代表制。对于黄公略率第三团第三营于当日提前起义的突然情况,会议也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营属第三团的建制,不一定引起师部对――团的怀疑;同时,该营起义也可以起到扰乱第二、三团的作用;再者,改变第一团的起义计划已经来不及了,所以确定原定起义时间不变。

 
 起义过程:
 

    7月17日,湘鄂赣边界特委书记滕代远,奉湖南省委指示到达平江,并与一团党组织取得联系。7月19日,正在三营巡视的彭德怀,从友人的来信中获悉南华安特委被破坏,黄公略等人的身份暴露,反动派准备下手抓人,迅即返回县城。当晚,一团党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以士兵闹饷名义立即发动起义。22日,彭德怀、滕代远率第一团在平江城举行起义,上午10时,彭德怀在团部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在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之后,宣布实行士兵会章程,为工人农民服务。上午11时半,部队在城郊男子中学(原天岳书院)操场举行誓师大会。11时许,在盛暑烈日之下,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的800勇士,全副武装,颈系红带,精神振奋,集合在平江县城东门外一营驻地━━天岳书院操场上誓师起义。

    下午1时许,平江县城内军警官兵午睡正酣,800勇士越过浮桥,向县城发动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解除了城内反动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缴获步枪1000余支、子弹100万发,活捉了作恶多端的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分子200多人。起义部队占领了县城。


    下午1点,李灿率领第一营向县政府、警察局、清乡队等处进击,活捉了伪县长、省清乡督察专员、警察局长、财政征收处主任等反动官吏。黄纯一率领第三营,缴了师特务连的械,副师长、师参谋长逃跑,训练处长躲入密室未被发现外,其余反动军官全部被俘。战斗约进行了一个半小时,解除了城内全部反动武装,俘敌千余人,缴获大量枪支、弹药,释放了被关押的五六百名政治犯。当日下午4时,第一团第二营从思村、安定桥一带驻地开回平江县城,参加了起义行列。23日,黄公略率第三团第三营前来会师,行至距县城五里处的一个小镇休息

时,黄只身到县城与彭德怀等商讨工作,不料该营在第九连连长的煽动下叛变南逃了。同一天,贺国中率领随营学校师生从岳州安全抵达平江城。24日上午,士兵委员会在团部召开联席会议,选出彭德怀任红五军军长兼第十三师师长,邓萍任参谋长,欢迎滕代远为军党代表(建议湖南省委同意)。下辖第一、四、七团,全军共2500人。同时,建立了中共红五军委员会,邓萍为书记,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黄纯一、李灿、贺国中、李光、张荣生和贺夷等为委员。李灿为一团党代表,黄公略为四团党代表,贺国中为七团党代表。同日上午,红五军军委与中共平江县委举行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实行全县总暴动。还决定:以平江东乡的长寿街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

    部队整编后,第一、四、七团分别向平江的东、南、北三方发展,并与邻县邻省取得联系,建立湘鄂赣边界革命根据地,进而与红四军取得联系,以造成整个罗霄山脉的割据。24日下午,召开了有5万人参加的军民大会,宣布红五军正式成立,宣布建立平江县苏维埃政府,胡筠任主席,并处决了40余名反革命分子。29日,湖南省清乡督办署急调大军分数路进攻平江。彭德怀率领红5军与国民党军激战终日。为保存革命力量,30日黄昏主动撤出平江,转战在湘赣边界地区。9月,由于部队减员较大,部队也急需要整顿,遂将3个团整编为5个大队,共700余人。10月,红5军和湘鄂赣边几个县游击队合编为3个纵队,近1000人。决定留黄公略率第2纵队在湘鄂赣边坚持斗争,彭德怀、滕代远率第l、第3纵队向南突围,即转移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三团(对外仍称红五军)。

 
 起义纪念馆:
 
    平江起义成功地粉碎了平江的反动武装,成立了工农红军第五军和平江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又一著名起义。平江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为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平江起义纪念馆位于湖南省平江县平江起义旧址――天岳书院。天岳书院始建立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为砖木结构,坐南朝北,有大门、中厅、后厅和东西斋等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占地3000平方米。大门上方为清代著名学者李次青所书“天岳书院”四个大字。解放后,天岳书院扩为平江县第一完全中学,对彭德怀、滕代远同志当年的住房进行复原陈列,新开辟了文物陈列室。“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为陈云同志题写。该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起义领导人:(历史人物)
 

彭德怀 1898—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得华,号石穿。湖南湘潭人。1898年10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彭家围子。妻子浦安修。无子女。


滕代远 (1904.11.2-1974.12.1)苗族,湖南麻阳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领导者之一、新中国人民铁路事业的奠基人。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常委。11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事委员会铁道部部长。1949年兼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任铁道部部长。1954年9月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65年在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受到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74年12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黄公略 (1898.1-1931.9)原名汉魏,1898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南湘乡县桂花乡。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治、军事家。1931年9月15日,率部参加方石岭追击战不幸中弹牺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曾决定,在中央苏区设置公略县,将中国工农红军第2步兵学校命名为公略步兵学校。毛泽东在其著名诗词《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中写道“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邓萍 (1908-1935)1908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被派到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5师彭德怀任团长的第1团从事兵运工作。1928年平江起义后,任中共红五军委员会书记。1930年,邓萍出任红3军团参谋长,兼任红5军军长。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后,邓萍协助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指挥部队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实施转移。1935年,邓萍在指挥红3军团先头部队攻占遵义城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子弹击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黄纯一 (1905-1928)湖北黄冈人。又名宴如,学名勃。1922年当塾师。两年后去江西南昌任方本仁督办公署司书、卫队营排长。1926年赴广州,以第二名考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在校结识黄公略,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年底毕业,曾被蒋介石召赴南京,任总参谋部参谋,后辞去。1928年随同黄公略等到湖南南县,会见彭德怀,后参加平江起义。起义任红五军十三师七团团长兼党代表。7月29日,在与敌3个团进攻城东南长寿街的激战中,不幸牺牲。 

李灿 (1901~1932),原名文彬,字昭炳,湖南宜章县城关镇人。1918年5月,入湘军第二师六团当兵,与彭德怀、黄公略结为好友。1920年,在士兵中组织“救贫会”,主张除暴安民。1922年6月,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一年后回复部任下级官佐。1926年7月,北伐军占领长沙,李灿参加北伐军,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二师第一团上尉副官。在武昌战役中,随一营冒着炮火攀梯登城,打开南门,立下战功。1927年秋,李灿所在的第一师改编为第四集团军独立第五师,彭德怀被提升为该师第一团团长。平江起义时,李灿的家就成了起义的总指挥部。起义胜利后,起义部队编为红军第五军。李灿任第五军第十三师第一团党代表。不久,红五军军委成立,李灿任军委委员,并担任第一团党委书记。后任第五军第五大队大队长、第一纵队纵队长。1930年5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李灿任红八军军长。李灿因长期转战奔波,积劳成疾,患上严重肺病,加上2次负伤,病情加重,急需治疗。1930年7月,化名胡平赴上海治病。年底,他又化名胡月波,转到江苏省太仓县浏河镇美国人开办的惠中医院继续治疗。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李灿抱病前往上海请求中共中央分配工作,途中被特务跟踪,被捕入狱。不久被杀害,时年31岁。

贺国中 (1904——1929),原名祖徽,字书帆,娄星区双江乡新庄村人,9岁开始读私塾,13岁考入湘潭益智中学堂。他在湘潭求学期间,受到“五四”运动影响,立志改革社会。1920年冬,他投笔从戎,到衡阳湘军唐生智部当兵。1927年1月,被保送到黄埔军校学习,并于毕业前夕加人中国共产党。民国9年(1920),投湘军赵恒畅部第二旅二团当兵,1923年升排长。1926年,改编到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四师司令部任副官,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初贺国中转为中共正式党员。经彭德怀推荐,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教育长、代校长。7月23日,贺国中率领随营学校起义队伍到达平江县城,与平江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起义后,贺国中历任红军第五军第七团党代表、团长。后任第三大队大队长,第四纵队纵队长,第六纵队司令员。在坚守和恢复井冈山根据地等战斗中,他沉着勇敢,战斗英勇,被誉为“虎将”。1929年7月率部攻打江西安福未克,撤往宁冈途中,在严田和安福间,遭永新、莲花、安福三路敌军的三面包围。贺国中在战斗中不幸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其遗体草葬在阵地附近的云雾桥头。贺国中事迹在井岗山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烈士陵园陈列。

李光原 是农民党员,1928年初第一团驻扎在南华安地区时,被南华安特委派到第一团工作,公开身份是彭德怀的勤务兵,实际负责党的秘密交通。彭德怀入党后,独立第五师第一团成立了党支部,直属特委领导,李光为支部领导成员之一。积极参加了平江起义的组织工作,曾参加1928年7月18日晚召开的决定22日起义的8人秘密会议。平江起义成功后成立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五军委员会,李光是军委会成员。1929年2月跟随彭德怀从井冈山突围南下赣南时,遭遇敌第十六军范石生部夜袭,慌乱中李光率领一支部队与主力走散,误入广东,结果被俘遇害。

张荣生 湖南人,裁缝出身,是彭德怀在湘军中最早的挚友之一,他1920年就加入了彭德怀组织的秘密团体救贫会,是7名创始会员之一。彭在自述中多次提到张荣生,对他赞誉有加。1927年在湘军独立第5师第1团担任传令排长。他是团里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几个月后,他与团书记官共产党员邓萍代表南华安特委,主持了彭德怀的入党仪式。彭德怀入党后,独立第五师第一团成立了党支部,直属特委领导,张荣生为支部领导成员之一。平江起义成功后成立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五军委员会,张荣生是军委会成员。红五军组建后,张荣生担任红五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由滕代远兼任),是红五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可惜在起义不久的反三省会剿战斗中,英勇牺牲,牺牲时还坚定地告嘱战友们:“共产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 

李力 ,1922年和黄公略一起第二批加入救贫会,1927年继彭德怀入党不久,他和李灿也入了党,积极参加了平江起义的组织工作,曾参加7月18日晚召开的决定22日起义的8人秘密会议。起义成功后担任红五军特务连连长。后在反三省会剿战斗中牺牲。 

陈振亚 (1903——1941)原名陈苏,石门县商溪乡龙岗村人。1923年,离家当兵。1926年5月,陈振亚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当班长,随北伐军攻占武汉,认识了共产党员黄公略,并结成知心朋友。1928年7月21日,参加黄公略领导的驻嘉义镇的第三团第三营起义,随即又赶到平江与彭德怀率领的第一团会合,参加“平江起义”。起义第二天,由黄公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五军第四团第五连连长。后任红五军第二纵队第六大队副大队长兼中队长、第三纵队第七大队队长,兼铜鼓、万载、高安地区临时游击总指挥。1930年8月,在进军万载的战斗中左腿负重伤。在湘鄂赣军区医院治疗近3年。1933年1月,担任湘鄂赣军区医院政委。后又转湘赣医院治疗。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只好将其左腿截断。1934年3月,陈振亚任湘赣医院政治处主任。1934年秋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陈振亚行动不便,被敌人所俘。他假冒是被红军俘虏的张辉瓒部士兵,经亲友保释,得以出狱。1935年夏,亲友介绍他到平民工厂学缝纫技术。陈以平民工厂工人的公开职业作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发展7名共产党员,建立党支部,自任支部负责人,领导工人同反动势力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 1935年9月,红二、六军团集结于石门西北地区休整扩军,陈振亚秘密到红六军团,见到王震、夏曦、彭栋材三同志,汇报了被俘过程及组织秘密党支部的情况。他们给予陈很高评价。王震在物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还给他三两黄金作为活动经费。同时,陈又给当时担任湘鄂川黔省委书记的任弼时写了1份书面报告,并得到任弼时指示和10元光洋资助。任又指示红二军团第六师拨给陈经费25元。红军离开石门时,陈输送5名党员到红军队伍,因他左腿残废,不便随部队长途行军作战,贺龙、关向应勉励他留下坚持地下斗争。1936年7月,他得知国共合作的消息,又接到关向应的来信,于是卖掉父亲棺木,以所得30元光洋作路费,历尽艰辛,用一条腿千里迢迢奔赴延安。进入抗大第三期第二大队第四队学习。经林伯渠介绍,与湖北京山人张文秋结成革命伴侣,建立新的家庭。1938年,他任一一五师后方留守处政治部主任。后来,留守处迁到枸邑县看花宫,同那里的荣誉军人合编为8个大队,成立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陈任该校政治部主任。1939年5月,枸邑国民党军伙同地方武装制造“枸邑事件”。陈架着双拐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经过多次交火,独立第一营的战士(其中大多数是残废军人)击退千余敌人的进攻,受到中共中央军委传令嘉奖。1939年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派一批荣誉高级干部去苏联治疗养伤。陈偕同张文秋并带着两个孩子同行。没想到途经迪化(今乌鲁木齐市)时,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留,与陈潭秋、毛泽民、吉合等软禁在一起。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新疆形势恶化。盛世才对八路军各驻地都派人暗中监视。5月中旬一天,部分党员以郊游为名,到野外商讨对付盛世才的办法。陈振亚在一座桥上刚刚坐下,不料年久失修的桥倒塌下来,被摔下砸伤,送进迪化南关医院治疗。在张文秋的精心护理下,很快恢复健康,正准备出院的时候,盛世才突然密令白俄医生,谎称陈已痊愈,不用陪护,把张文秋强行赶出医院。6月13日,白俄医生竟给陈振亚注射毒药,将他害死在医院。陈振亚牺牲后,组织上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陈潭秋在悼词中说:“烈士的一生,是历尽了战场上的出生入死,刑庭上的严刑拷打,敌占区的白色恐怖和伤病中的流血折磨的一生……。陈振亚是毛主席的儿媳韶华将军的父亲。

贺夷  平江起义时担任红五军军委委员。但历史中很少关于此人记载。

龙云,1904年生,湖南浏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8年7月参加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2纵队中队长,随黄公略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游击斗争。1929年后任红5军随营学校大队长、红3军团第8军支队长、红4师第1团团长,参加了长沙战役、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和赣州战役。 1931年秋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1队队长。1932年夏任红3军团第7军21师师长。1933年初任湘赣军区参谋长兼红军学校第4分校校长,后任湘赣军区独立师师长,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作战。作战勇敢,指挥灵活,并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骨干。 1934年任红6军团第18师参谋长、师长,率部参加红6军团西征。同年10月在贵州石阡甘溪遭国民党军重兵突袭,所率红18师52团与主力失去联系后,他指挥余部激战3昼夜,弹尽粮绝,率200多人突出重围。同月25日在战斗中负伤被俘,后转押九江、武昌。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于1936年2月英勇就义,时年32岁。

彭绍辉,1906年7月生,湖南湘潭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相当于高小文化,上将军衔。 早年曾做长工。1926年参加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军。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一师当兵。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十三师七团任班长。1928年7月起任红五军三团三营十二连分队长,10月起任红二纵队二大队六中队中队长。1929年冬起任红五军随营学校大队长。1930年7月起任红五军一师一团团长。1931年5月起任红三军团四师副官处处长,7月起任红三军团四师参谋长,10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二队队长。1932年4月起任红三军团五军一师参谋长、师长。1932年9月到兴国筹组红三军团模范师,任师长。1933年10月起任红三十四师师长。1934年4月起任少共国际师师长。参加了长征。1935年1月起任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4月起任红三军团教导营营长,1935年夏起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参谋长。1935年冬被调往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任上级政治科科长兼军事教员。1936年6月起任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参谋长,7月起任军团党委委员。1937年5月起任红二方面军教导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秋起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一二○师教导团团长。1938年冬起任一二○师三五八旅旅长。1940年春起任一二○师独立第二旅旅长,后兼任晋绥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1942年10月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3年3月至1945年秋任抗日军政大学副校长,其间:1943年秋起兼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吕梁军区副司令员、代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副司令员,吕梁军政委员会书记。1948年夏起任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1949年2月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七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陆军第七军军长。1951年4月起任第一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党委书记。1952年4月至1954年3月任西北军区参谋长,1954年3月至1955年5月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2年9月至1955年5月任军区党委常委;1954年10月至1967年8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其间:1955年4月至1957年11月兼任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曾兼任训练总监部军事科学部部长、条令部部长;1957年11月至1963年9月兼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曾兼任军事科学院战术研究部部长。1959年4月、1965年1月、1975年1月相继当选为第二届、三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9年4月至1977年8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1969年8月至1978年4月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委员。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任中央军委委员。1978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

李聚奎,1904年12月31日生,湖南安化人。原名李新喜。192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上将军衔。1926年9月为国民革命军8军独1师1团3营9连士兵,参加北伐。1928年任9连4班班长。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任红5军13师7团排长,3大队中队长。11月任3纵队9大队中队长。12月上井冈山。任9大队3中队长。1929年7月任3纵队8大队长。1930年任红6军3纵队代理纵队长、4大队长。2月任9支队长。7月改红3军3纵队9支队长。同年10月任红9师27团长。1931年9月任红8师长。1932年8月任红7师长。1933年2月任红9师长。同年获2等红星奖章。6月任2团长。9月任红1军团1师长。1934年10月11日参加长征。1935年7月任红4方面军31军参谋长。1936年10月任红9军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参谋长。1938年5月任青年纵队政委。同年11月任抗日先遣支队(1939年冬改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1年春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副司令员。1942年任决死队1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到延安,在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10月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12月任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1946年1月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副处长。1947年1月任西满军区参谋长。同年夏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参谋长。1948年4月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和政委。1948年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后勤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1949年1月任第4野战军后勤部第2部长。12月任第4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副参谋长。1950年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负责组织抗美援朝的后勤工作。1951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级自由独立勋章。1952年9月任后勤学院院长。1955年7月任石油工业部部长。1958年3月任总后勤部政委。1966年4月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诬陷迫害。1977年12月任后勤学院政委,中央军委委员。1981年7月-1988年1月任中央军委顾问。第2、3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第3届代表,第4、5届常委。中共7大代表,12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3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1级八一勋章、1级独立自由勋章和1级解放勋章。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1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6月25日7时42分在北京逝世。    

周玉成,1904年生,湖南省祁阳县人。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一团二连司务长,第二大队大队长,第五纵队司令部副官主任,第十三大队大队长,红八军第四师一团团长,四师军需处处长,红三军团第六师共给部部长,军团供给部部长,陕甘宁军区供给部部长,红军前敌指挥部供给副部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兵站部副部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供给部部长,八路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审查厅厅长,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后勤驻南线司令部副司令员兼邯郸办事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财务部油料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财务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71年12月9日在北京逝世。 

李寿轩,1906年4月生,湖南邵东县流泽镇龙建村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行伍,在国民革命军当兵。1926年参加北伐。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曾任红五军五纵队十二大队中队长、大队长,红三军团六师十六团团长。曾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警卫营营长,红八十一师参谋长,红二十七军参谋长。抗战期间,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兼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八路军总部教育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兼哈尔滨卫戍司令员,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四野战军铁道兵团参谋长。1950年参加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司令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9月22日因病逝世。

姚喆,1906年9月生,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渡头桥镇人。曾用名姚秩章。读过4年私塾。1925年11月参加农民协会。1926年任乡农民协会裁判委员、主席。大革命失败后,进国民革命军湖南独立第五师随营学校学习。1928年7月在黄公略等率领下,参加平江起义。192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七团特务队队长,红五军第八大队班长,第五大队司务长、排长,红五军第四纵队第五大队排长,红五军第三师特务连连长。1929年8月至1930年4月任红五军第四纵队大队长、党委委员。1931年12月任红三军团特务团营长。1932年3月至1933年1月任红三军团第五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1933年1月至6月任红三军团第一师参谋长。后部队缩编,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参谋长。1934年4月至7月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五团代理团长。7月在瑞金任国家保卫局政治保卫总队总队长,后改称保卫团,任团长。同年任红三军团第五师第十四团团长。参加井冈山保卫战和打长沙、攻赣州以及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同月至11月任中央红军第二野战纵队代参谋长、政治保卫团团长(至1935年1月)。1935年1月至2月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团代团长,3月任团长,担负保卫中央首长和机关安全的重任。9月任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第十二大队大队长。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1月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八师参谋长。同月至1936年5月任军委后方办事处补充师师长。12月任红军北路军参谋长。参加直罗镇、东征和西征战役。1936年4月至1937年8月调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陕甘独立师师长。作战英勇多次负伤、带伤指挥战斗,受到中央军委和军团的嘉奖和表扬,并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9月至1938年6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第三五八旅参谋长。1937年10月至1938年12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参谋处处长。参与领导开辟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38年7月至1940年7月任大青山支队参谋长。1940年7月至1942年12月任大青山骑兵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2年10月至1945年2月任中共塞北区工委委员。1942年12月至1945年7月任晋绥军区塞北军分区司令员。1944年10月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2月至8月任绥蒙军区司令员、中共绥蒙区委员会委员。其间,1945年4月作为晋绥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会议尚未结束,即奉命率领部队收复大青山南北广大地区,占领平绥线除包头、归绥以外所有重要城镇。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至1949年5月任绥蒙军区司令员、中共绥蒙区委常务委员(至1949年6月)。1947年秋至1949年2月任中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1948年3月称联防军区)委员会委员。1948年7月至12月兼任第八纵队第十一旅旅长。1948年9月至1949年2月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纵队党委书记。1949年2月至5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八军军长、军党委书记兼绥蒙军区司令员。6月任华北军区绥远军区司令员、中共绥远省委常务委员(至1952年8月)。同年12月至1952年7月任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1950年1月至5月任党委副书记,同年5月至1952年7月任党委书记。1950年1月至1952年8月兼任中共绥远省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1年1月至1952年6月任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党委常委。1951年3月至1954年3月任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副主席。1951年8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副司令员,参与率部开赴抗美援朝前线,修建机场。1952年1月奉命回绥远任省军区副司令员。12月调军事学院学习。1955年2月至1957年9月任总高级步兵学校第一副校长,1957年9月至1958年任校长。1955年2月至6月任总高级步兵学校党委委员,同年6月至1958年10月任党委第二副书记,1958年10月至年底任党委副书记。1960年11月至1975年8月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党委常委(1961年2月起)。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七大正式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1979年5月2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厚国华,1913年生,湖南平江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后随红五军上井冈山。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后任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委、八路军平西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政委、华北军区卫生部副政委。建国后,任徽州军分区副政委、空军第五预备总队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9年调到中国科学院,任中共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1989年1月1日在北京逝世。

 喻楚杰,1897年生,曾用名喻汉昌、喻寿昌,湖南平江人。1926 年参加北伐战争。曾任独立第 5 师第 1 团班长。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5 军班长,平江赤卫队中队长,红 5 军第 3 师第 9 团连长,红 8 军团第 23 师第 69 团团长。参加了长沙战役、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 2 军团第 4 师参谋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 120 师教导团团长,抗日军政大学第 7 分校副校长,抗大总校校务部部长,解放军冀热辽军区第 2 军分区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铁道部局长、工程总局副局长,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1984 年 10 月 29 日病逝。

田长江,湖北省汉阳县人,1910年12月出生。1926年5月参加北伐,1928年7月,参加彭德怀领导的湖南平江起义,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司号长、侦察科长、警卫连长、营长等职。1936年,从瓦窑堡红军大学毕业后,主管中央军委警卫营的教育训练工作,为确保中央军委的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延安抗大军事教员,教导团参谋长,参加了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斗争和山西墩坡的战斗。解放战争期间,历任团长、军分区参谋长、师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四十五军后勤部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湖北省第四届政协委员等职。1988年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20日,因病于武汉逝世,享年80岁。

黄云桥 湖南湘乡人。1903年出生于一个木工家庭。10岁起曾读几年私塾。1923年,应募到湘军当兵。在连长彭德怀及连队秘密组织救贫会的帮助下,思想进步很快。1926年秋,随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22日,参加彭德怀等领导的平江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红五军三大队中队长。同年底,随部上井冈山参加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曾任红五军四纵队九大队长。1929年7月,红五军在攻打安福县城陷入敌重围时,率部冲入阵地,杀开一条血路,使全军突破敌三面重围,安全转移。1930年8月,任红三军团八军四师三团团长,先后率部参加第二次攻打长沙和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斗。1931年1月,升任红三军团八军(后军番号取消,直属军团)四师师长,率部投入富田反击战、白沙进攻战、广昌攻城战等一系列重大战斗,均取得胜利,成为一名出色的红军指挥员。同年夏,被任命为赣南红军独立师师长。1932年春,率部配合红三军团围攻赣州时,遭到吉安、南雄援敌的反包围。为掩护三军团主力突围,主动请战,率独立师同援敌激战两天两夜后,不幸在突围时,中弹牺牲。

曹德清,1909年生,湖南益阳人。又称曹德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国民党军湖南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当兵,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后历任红五军连长、营长等职。1930年7月参加攻占长沙城的战斗。1931年9月任红三军团第一师第三团团长。1933年6月后全军缩编,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师长。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1935年2月7日在云南扎西(今威信)鱼井病逝。

谢嵩,1903年生,湖南邵阳上车桥(今属邵东)人。又名谢晓云。1924年入湘军当兵。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起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特务大队大队长,红7军19师55团团长,江西军区赣县模范团团长,红3军团4师12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的大洋嶂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部队与十倍于己之敌展开殊死拼杀,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后,红3军团政治部授予12团5连“以少胜多、顽强防御模范红五连”的锦旗。谢嵩作战勇敢,指挥机敏果断,处处身先士卒,在战斗中曾5次负伤。1934年8月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他三等红星奖章。同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为了调动敌人兵力,减少中央红军北上的阻力,谢嵩奉命率12团向广东方向进发。待主力部队安全转移、达到诱敌目的之后,他又率部巧妙地甩掉敌人,迅速赶上了主力部队。长征途中多次率部担负主攻任务,渡赤水河,占娄山关,屡建战功。到陕北后,任陕甘省军事部参谋长,参与组建红29军的工作,先后任红29军副军长兼参谋长、代军长、军长,率部坚持陕北地区的军事斗争,配合东征、西征等战役,胜利完成了任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高度赞扬。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到山西,任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武装部作战科科长,游击第1路纵队司令员。1937年底,在赴延安汇报工作途中因车祸负重伤,翌年初在陕西绥德牺牲,时年35岁。           

李锷 湖南澧县人,1907年生。1926年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第二团第六连。同年秋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1929年底,任红五军五纵队一支队长,率部参加创建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八军一纵队纵队长。不久,因作战身负重伤,被送往湘鄂赣红军后方医院治疗。1931年初,任湘鄂赣红军独立一师政委,先后参与指挥湘鄂赣根据地第二、三、四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8月,调任红十六师参谋长。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命,与高咏生师长等率部东进,会合从湘赣苏区北上的红十七师,破坏南浔铁路,钳制向中央苏区进犯之敌。接着奉命朝袁水下游挺进,连克清江县临江镇、西山万寿宫,并击溃敌增援部队,缴获大批军用物资。1934年夏,在平江黄金洞与敌作战牺牲。

 王炳良,生年不详,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8 年 7 月参加了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红 5 军转战湘鄂赣、湘赣边区。1929 年 9 月后,任红 5 军第 2 纵队第 7 大队中队长、第 5 大队大队长,第 1 师第 1 团团长。1930 年 7 月参加进攻长沙,不久在长沙郊区梨市战斗中牺牲。  

尤谦山,生年不详,湖南邵阳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5 军的分队 长、中队长、大队长,第 1 纵队第 1 支队支队长,随军转战湘赣、湘鄂赣边区。参加了平江、黄石港、岳阳等战斗。1930 年 7 月在长沙战役中牺牲。

毛毕虎,1905年生,又名毛贲甫、毛贲虎。湖南平江人。1925 年 5 月参加革命工作。192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游击队,任虹桥游击队队 长。1928 年 7 月平江起义时,率游击队进入平江县城,协助红 5 军搜捕、镇 压土豪劣绅。随后参加红 5 军,转战湘鄂赣、湘赣边界和中央苏区。1933 年 6 月红军整编后,任红 3 军团第 5 师第 13 团政治委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东方军入闽作战,并使第 13 团荣获东方军首长授予的“英雄模范团”光荣称号。同年在战斗中牺牲。

刘浩,生年不详,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北伐军。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红 5 军转战湘鄂赣、湘赣边区。1930 年后,任红 3 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红 9 军团司令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1935 年 6 月在西康懋功(今四川小金)病故。

刘孝书,生年不详,曾用名刘校书。湖南邵阳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红 5 军转战湘鄂赣、湘赣边区,历任排长、中队长、大队长等职。1930 年任红 3 军团第 5 军第 3 师第 8 团团长。参加了岳阳、长沙等战斗、战役和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1931 年在江西吉安东固红军医院病故。

杨梅生,1911年生,湖南平江人。早年投师学医。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 5 军第 2 大队分队长、中队长,红 3 军团连长、团供给处处长。参加了湘鄂赣、湘赣边区游击战争和中央苏区 反“围剿”斗争。多次参加攻城战斗,表现英勇顽强,被誉为“爬城将军”。1932 年后,任红军学校第 3 期团管理处处长,广昌警备区供给处处长。1934 年 4 月在江西广昌作战中牺牲。   李才志,生年不详,湖南益阳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红 5 军转战湘鄂赣、湘赣边区和赣南各地,并任红 5 军第 2 大队大队长。1929 年 10 月随第 5 纵队到鄂东南开辟苏区,后任第 5 纵队第 2 支队支队长。同年 11 月在鄂东南作战中牺牲。

吴冬生,1901年生,曾用名吴东生、吴光远。湖南平江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 年参加革命工作。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历任区少年先锋队队长,红 5 军第 1 师第 3 团宣传员、连政治指导员,兴国教导团政治委员。 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第 74 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开始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独立第 1 游击支队(又称南下支队)第 7 大队政治委员,解放军中原军区第 1 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鄂西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6 年 11 月(一说 1947 年 2 月)在湖北保康作战中牺牲。

 吴国清,生年不详,湖南湘乡人。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5 军第 5 纵队第 10 大队大队长,红 3 军团第 4 师某团参谋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5 年 5 月在四川西部安顺场(今属石棉)牺牲。

吴挂桥,生年不详,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 5 军中队长、连长,第 3 师第 9 团团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 年 8 月在乐安宜黄战役中牺牲。  

  何光复,1911年生,曾用名何复。湖南邵阳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1929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随红 5 军转战湘鄂赣、湘赣边界地区,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 斗争,并任第 3 师第 9 团连长、团长。1932 年 4 月随西路军(红 3 军团)到 赣江以西开辟工作,不久在江西上犹文英战斗中牺牲。

林东阳,1907年生,湖南平江人。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红 5 军转战湘鄂赣、湘赣边区。1930 年任红 5 军司令部总务科科长。后下落不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罗云,1900年生,曾用名罗开桂、罗克桂。湖南新邵人。1927 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 10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3 军团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 1 军团第 4 师第 11 团团长。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任晋西北新军保安司令部第 1 支队参谋长,第 3 支队支队长,暂编第 1 师第 36 团团长,八路军第 18 兵站生产科科长,留守兵团教导第 1 旅第 1 团团长,解放军冀察热辽军区第 20 军分区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军区零陵军分区司令员,湖南军区、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8 年 11 月逝世。 

 罗正忠,1899年生,曾用名罗正中、罗早陔。湖南平江人。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8 军第 6 师连政治指导员,红 5 军第 2 师团政治委员。1932 年进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毕业后任红 3 军团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参加了湘鄂赣边区的游击战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8 年在陕北病故。

 周群,生年不详,湖南湘潭人。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3 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 剿”斗争。1934 年任红 10 军团政治保卫局局长。1935 年 1 月在江西德兴陇首村被俘,2 月牺牲。 ;

周子安,1908年生,湖南邵阳人。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7 军团某团团长,红 3 军团第 5 师第 13 团副团长。红 5 军团第 34 师第 102 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1934 年 12 月初在广西灌阳新圩战斗中牺牲。

周彩星,生年不详,曾用名周彩新。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红 5 军第 2 纵队第 6 大队大队长。参加了湘鄂赣边区的游击战争。1930 年后,任红 5 军第 1 师第 3 团团长。参加了长沙战役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1 年 8 月 6 日在江西兴国莲塘战斗中牺牲。

胡国清,湖南新化人。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3 军团第 8 军第 6 师某团参谋长。后在江西作战牺牲

钟彪,1905年生,湖南平江人。1925 年参加革命活动。同年 4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本地从事农民运动。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曾任红 5 军第 2 纵队副纵队长,第 1 师第 2 团团长,补充师师长。参加了创建湘鄂赣苏区的游击战争和长沙战役。1930 年 9 月红 3 军团主力向中央苏区转移后,留在湘鄂赣苏区坚持斗争,任红 16 师第 46 团团长。1934 年在江西修水渣津战斗中牺牲。

徐爱卿,生年不详,湖南祁阳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 5 军分队长、中队长。参加了湘鄂赣、湘赣边区的游击战争。1930 年任红 5 军第 1 纵队第 2 支队支队长。同年 7 月下旬,在长沙金井战斗中牺牲。 

姜胜,1901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1924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7月16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了领导的秋收暴动。攻打长沙失败后与队伍失去联系,1928年又回到平江参加了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1930年任中央特务队班长,担负毛泽东主席的警卫工作。34年开始长征时历任红军红九军团指导员,红九军团卫生部政委,红32军卫生部政委等职。到陕北后去中央党校学习。38年到山西雁北地委任武委会<军事部>部长,八路军120师358旅雁北6支队政委.百团大战后回延安在中央党校任中央党校总务科长.44年120师359旅总务科长参加下了南下北返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雁南军分区副司令员、晋西北军区副司令员、武威军分区政委。全国解放初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供给部政委、新疆军区卫生部政委、新疆军区政冶部秘书长、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四人帮在新疆的代理人残酷迫害于1974年3月13日病逝于武汉,享年73岁。

陈金刚,1898年生,曾用名陈连军。湖南平江人。黄埔军官学校毕业。1925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 年 7 月平江起义后,回乡参加游击战争。1930 年任红 3 军团第 16 军参谋长。同年 9 月红 3 军团向中央苏区转移后,留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斗争,任红 16 军第 8 师师长,红军学校主任教员。1932 年在江西铜鼓作战中牺牲。  

孔荷宠 (1897-1956)  湖南平江人,1897年10月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平江起义。曾任红军鄂赣独立团团长,红五军第一纵队纵队长,红十六军副军长、军长,湘鄂赣军区总指挥等职,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因领导红军长期斗争功勋卓著,1933年8月孔荷宠与陈毅等33名红军将领一起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由于屡受批评和对“左”倾领导者不满,他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于1934年7月叛变投敌,任国民党南昌行营参谋、湘鄂赣边区特别招抚专员,组织便衣别动队专门袭击红军游击队。1935年在汉口开设双十织布厂。抗战时期曾担任国民党豫鄂湘赣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官、湘鄂赣第一游击挺进纵队司令官、陆军五十八军暂编第五十四师中将师长等职。1943年因贪污军饷被长沙第九战区军法执行处判刑,1945年被释放后在汉口、南京等地经商。建国后化名曾庆福在云南开设产科诊所。1955年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1956年8月13日病死于北京公安医院。

陈宗实,1900年生,又名陈崇实,湖南长沙人。早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1928 年 7 月参加平江起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 5 军军部副官、经理处处长,中共红 5 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红 3 军团司令部副官长、军团经理处处长兼红 5 军经理处处长。参加了湘鄂赣、湘赣边区的 游击战争和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斗争。1932 年 8 月在江西宜黄地区投敌叛变。   

郭炳生 (?-1933)   湖南湘潭人,生年不详。郭炳生是彭德怀的救命恩人郭得云的儿子,而郭得云是彭德怀在湘军当兵时的老班长,对彭德怀形同兄弟。1928年在湘军彭德怀部任连长,参加了平江起义。曾任红五军第八大队大队长,第4纵队、第3纵队司令,红八军第六师师长,红五军第二师师长等职。作战勇敢,指挥机智果断,但性格简单粗暴,旧军队军阀习气严重。因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于1932年9月叛变投敌,被蒋介石委以国民党军新编第三十七师师长之职,掉头参加围剿红军,于1933年3月在第四次反“围剿”时被红军击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