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强军人荣誉感

 奋斗的海上日出 2014-07-17

□徐天亮

荣誉感是激发战斗精神、维护军队士气、增强战斗力的关键。热血军人可以为荣誉而奋战、为荣誉而献身。荣誉感历来是激发军人责任感使命感和维持军心士气的重要途径,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强军都概莫能外。拿破仑说过,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征服世界。其道理正在于以高度的荣誉感激发部队的士气,从而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战斗力。

瑞士著名军事家诺米尼说得好:“假使在一个国家里,那些牺牲生命、健康和幸福去保卫国家的勇士,其社会地位反而不如大腹便便的商贾,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是非常可悲的。”军人荣誉感的下降,意味着士气的下降,而“兵之所恃者,气也”,军队战斗力必然受到巨大的损伤,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势必受到消极影响,“打得赢不变质”的任务就会受到严峻的挑战。

荣誉感的生成主要来自职业自豪感、成就感,而职业自豪感、成就感又源自军人的价值观。军人价值观的形成,重在以先进的军事文化育人。先进的军事文化对军人荣辱感的形成,既有熏陶功能、滋养功能,又有引导功能、激励功能。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是古代军人维护荣誉感的经典写照;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吴起要求军人具有“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为国视死如归的荣辱观。三国时诸葛亮要求军队特别是将帅要做到“以身殉国,壹意而已”;晋代有人则进一步提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的思想,主张“烈士之爱国如爱家”。我军更是一支具有崇高的军人荣誉感的军队。《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被广为传唱的《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等等,都对激发军人荣誉感作了内涵丰厚的诠释。

世界各国在营造军事文化、培养军人荣誉感上都采取了许多措施。在西方,一些军队认为荣誉是衡量军人行为是否符合军人身份的标志,“责任、荣誉、国家”是将荣誉感作为凝聚军心士气的典型代表,麦克阿瑟在著名的演讲中阐发道“责任―荣誉―国家之所以永世长存,是因为这里面包含了最崇高的道德法则”,“无论战争多么残酷,只要需要士兵做出奉献,为国捐躯,这就标志着人类发展的最崇高阶段。”这一提法其实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倡导军人的价值观,强化职业精神、献身精神,潜移默化地引导军人的荣誉感。

继承我国我军优良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强化军人荣誉感建设,是我军文化建设和战斗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要通过坚持不懈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全体军人深切认识到军人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作用,增强献身国防事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进行战斗精神培育。教育内容上要加强国家利益观教育,树立国家荣誉高于一切的观念;要增强官兵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高度责任感;强化官兵保卫祖国安全的思想。

同时,军人价值观的形成,也离不开完善的奖惩机制。我国古代兵法提倡“赏一人而三军悦者,赏之;罚一人而三军震者,罚之。”就是这个道理。要进一步完善奖励制度,可以创造性设置一些非物质奖励,如荣誉学员、荣誉勋章、荣誉士兵,技能培训奖、学文化奖、高科技奖、创新奖、军事训练奖等等。实施奖励后,应扩大对受奖者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信函,向家庭、居住地、驻地、军内外广泛宣传,平时将奖章、勋章标示在服装上,使受奖者有更多展示荣誉的机会,从而充分发挥精神鼓励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