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可能,是失败的小说家经历造就了杰出的历史学家史景迁。他写出了我们时代最漂亮的历史作品。他的那些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描述,山东一名籍籍无名的妇女命运的追溯,或是一群外国人如何在中国展开他们的冒险旅程,这些对美国人全然陌生的故事都足以登上《纽约时报》的图书排行榜,更重要的是,他的写作在这些故事所发生的国家内都激起了无限的阅读热忱,仿佛他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昔日时光。 一代代历史学家过分沉迷于寻找历史规律,将历史简化为框架,粗暴地将昨日的教训运用于今日,他却会出人意料的写道:“历史的一项功用,乃在于提醒世人,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能够不可思议到何种程度。”不是对现存的问题给出答案,而是你重新去体验那个逝去的时代,尝试将自己融入其中,感受到其温度,分享其痛苦。 在我读到《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时,清代的宫廷戏正以各种面貌拥挤在电视屏幕上。那些著名的皇帝与大臣们要被庸俗化成市民形象,每天在不知疲倦的逗嘴;要么就戴上一副诡异的权谋面具,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血腥刺激……与此同时,关于康乾盛世的研究也越来越令人瞩目。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人构成的一个半世纪,是那个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个黄金时代,在日渐紧密的全球化格局中她依旧卓尔不群,既保持了内部世界的安定,也在外部竞争中处于领先,欧洲最才智超群之士都加入对中国赞美的合唱中。随后中国的命运就开始发生悲剧性的逆转。三年前,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连篇累牍的探讨那个时期的中国政治人物的统治哲学,试图以史为鉴。 康熙无疑是这三个皇帝中争议最少的一位,他或许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统治者,能与他匹敌的可能只有唐太宗,他们都是各自朝代的第二个皇帝。试图从昔日的统治者身上获取领导的艺术,已变成了商业出版界大受欢迎的法则,以莎士比亚、马基雅维利、丘吉尔为话题的管理著作充斥着书店,如果你愿意,康熙肯定可以进入这个行列,有关他的出版物上印上“东方管理精髓”这样的推销用语,事实上,史景迁迷人的“康熙自画像”正是《福布斯》阅读俱乐部的推荐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