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江湖:少林峨眉五台在晚明已成武学圣地|少林寺|武术

 hnsddh 2014-07-18

真实的江湖:少林峨眉五台在晚明已成武学圣地


来源:中体在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些少林武僧至少两次参加战斗,关于这一点唐代碑刻没有留下什么疑问。不过,这些碑刻资料没有提到的一些方面同样重要:这些碑文既没有提到少林寺的武术训练,也对少林武僧们的武术绝技不置一词。也许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少林武僧参与战斗就意味着他们在寺院接受了武术训练。其中一些武僧在战斗中武艺超群可以加强这一观点。然而,也存在另外一些可能性:参加战斗的武僧们也许是在寺外接受了武术训练,或者他们是为了参加战斗特别进行武术训练的(而不是把经常性的习武作为寺院活动的一部分)。甚至有可能唐代的少林和尚们虽然从来没有接受武术训练,但还是参加了战斗。

少林碑刻是唐代少林寺介入战争的惟一证据。在参访过少林寺的唐代著名文人的游记和诗歌中,没有提到寺里的武术训练。而且,此后宋元时期的文献中也没有关于少林武术的只言片语。因此,即使早在唐代武术已经作为寺院健身活动的一部分是可能的——也许真是这样,现有的资料并不能支持我们做出如此肯定的结论。

二、晚明的证据

在少林碑文镌刻之后700年间,我们再没有听到关于少林寺参与军事事务的报道。那时,在事先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晚明关于这个寺院武术方面的证据却如潮水般向我们涌来。至少有40件现存16和17世纪的资料证明,晚明少林武僧们一直在习练武术。它们显示,习武已经成为少林寺生活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以致僧人们创造了一种佛教新传说来附会这一点。关于少林寺来源传说的内在成长与这一寺院的名声在外面的扩大有关。到16世纪中期,武术家们从全国各地来少林寺参访、研究它的武术。

有关少林武术的记载在晚明呈现多种多样的文献形式——武术百科全书、武术手册(既有少林派的,也有它的对手们的,他们自认与少林派对立)、地理方面的著述(地方志和寺志,还包括来寺院参观者的游记诗歌)、历史著述(如16世纪抗倭战争编年史——少林僧人参与其中)、少林武僧们的墓志铭甚至通俗小说(用文言和白写的)。这些卷帙浩繁的文献资料显示,少林寺的习武活动引起了明代各个精英团体的注意。少林武术出现在将军、政府官员、学者、僧人和诗人的笔下。历史学家同样被佛教与武术之间的关系所吸引。在一篇题为《少林僧兵》的文章中,顾炎武(1613~1682年)全面地评述了佛教徒参与战事的各种记载(包括少林寺和其他寺院)。他把少林武术的起源作为问题提出表明:在他所在的时代少林武术已经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晚明有关少林寺的资料与此前唐代的资料不同,这不但表现在它们的丰富而多样上,而且还表现在它们提供了关于少林武僧们习练武术的准确信息。唐代的碑文资料并没有告诉我们那些参战的少林僧人们是否掌握某种武术技巧。与之形成对照,16和17世纪的文献提到了少林的枪术和徒手拳法,它们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少林武僧擅长的兵器是棍。事实上正是棍使他们的寺院名声大振。

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

现存最早的少林武术著作是关于棍法的,题目为《少林棍阐宗》(以后简称《少林棍法》),它大约编著于1610年,是由徽州府休宁(现在安徽省南部)的一位名叫程宗猷(字冲斗)的武术家编著的。程的家族属于当地的绅士阶层,晚明时期他们家族出了几位名学者和获得功名的人。而宗猷的兴趣却不在《四书》《五经》,与他的几位兄弟和侄子一样对武术情有独钟。我们这里有一份资料描述了程的整个家族——他和他的兄弟们在当地的衙门表演武术,还描述了由程训练的80位男子组成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全部由他的家庭成员和庄户组成。

程宗猷既不是土匪,也不是出身于明代军人世家,他们也许是我们期望能够掌握武术的两个群体。他有着文人学士背景,而且他的朋友中也有一些著名学者。不过武术仍是他的爱好,这一爱好为他这一阶层的其他成员共同拥有。例如,现存最早的武术著作《内家》就由黄百家(1643~?)编著,他是著名学者黄宗羲(1610~1695年)的公子,而17世纪的枪术是由吴殳(1611~1695年)记录的,他也是一位诗人和文学批评家。这些文人学士通常是在出身低微的教练指导下习武。他们对武术史的贡献是记录下那些武术套路,否则那些发源于不识字阶层的武术就会失传。

除了《少林棍法》,程宗猷还编纂了一本名为《射史》的射箭术著作(1629年序),还有3篇论枪法、刀法和弩法的专论。1621年他以《耕余剩技》为题刊行,其中既包括后3篇专论,也包括《少林棍法》。收在这部带有插图的精美图书中的几种武术著作的相对篇幅表明,正像程自己所表白的,棍是他的首选兵器。事实上,《少林棍法》的篇幅是其他3篇之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