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二代难教养:患心理疾病几率是均值2倍

 3gzylon 2014-07-18



来源:中奢网

导语:近几年,“富二代”这一名词频频出现在众多媒体上,这些有钱又胡作非为的“孩子们”三番四次地挑战大众的道德底线,使得社会对其的印象极差。其实,富二代心中也同样需负担压力,令他们看似难以教育,做出离经叛道的事情,这实际上,富二代特别容易患上心理病。

富二代的“愁”

“富二代”(70后为主力),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节目上。该栏目对“富二代”的定义是:70/80年代之后出生、继承数十亿或以上家产的富家子女,他们被称为富二代。而今主要是指,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如今他们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

“富二代”易患精神、心理方面疾病?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因此“富二代”这词也有咒骂的意味在里面。而事实上,有现代科学研究称,这些富人家的孩子们罹患心理疾病的几率较一般孩子高出不少。

相比穷人家小孩,有钱人家小孩看似生活无忧,但事实不一定如此。美国一位科学家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父母年收入超过1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7.56万元)的家庭,孩子得忧郁症和焦虑症的机率,几乎是一般值的2倍。

据《每日邮报》的报道,科学家发现,富家子弟罹患精神官能症的严重程度在这进来的十多年大幅攀升。精神官能症会导致药物滥用及犯罪,也可能造成饮食失调。

“天之骄子”何患病?

致力于这项研究的心理学专家路德(Suniya Luthar)表示,家长持续给孩子压力,希望孩子拿出好表现,让许多孩子吃不消。这是由于家长求好心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给孩子过大压力。

她说:“富裕人家的孩子要求自己在学校、课外活动,甚至社交场合,都能够表现优异。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压力。”

再者,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条件较一般家庭好,容易产生优越感,但是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优越感很容易被现实残酷的消磨殆尽。这些孩子由于生活环境较为封闭,就如温室中的花朵般,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受到打击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富二代”惹人嫌

正如老巴菲特所说:他们出生时含着金汤匙,却变成了背上插着的金匕首。很多富二代也牢骚满腹,觉得命运对自己不公平。做富二代难,做中国的富二代更难!

虽然社会整体越来越富裕,但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也越来越明显。社会仇富情绪越加厉害,正如广大媒体近几年来对“富二代”毫不留情的批判就能了解一二。

如此来,“富二代”需要忍受他人的异样眼光,尤其是当“穷二代”遭遇“富二代”时,“穷二代”总是会占领道德舆论高地的。百年前,西方就有古话:财富是道德的包袱。对此,很多“富二代”觉得不公平。可以说,在舆论中,富二代在大多数时候是占据弱势地位。

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

富二代屡出荒唐事,说到底是精神空虚。对于一般人来说,当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时,即使面临的是艰辛、劳苦,但仍能在工作中享受乐趣、甚至产生一种神圣感。而很多富二代一开始就被剥夺了这个机会。甚至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一切来得太容易,大量的时间被用到了花钱和支配上,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一点都不好玩。

被规划的“完美”人生

尽管在物质上的极度富足,但在人生上,富二代并没有更多的选择,他们中很多人的人生早已被严密地规划好,最终只能接受关于“富不过三代”的挑剔和审判。

炫富也是一种心理病

近几年来,有关中国“富二代”炫富的新闻层出不穷。根据一项网上调查,超过70%的受访者对“富二代”抱有负面印象;也有相当部分人对富人印象并不像仇富那么严重。

心理学家分析,“富二代”在宠溺中长大,价值观和上一辈很不一样。而“暴发户”的知识体系、生活阅历跟不上外在物质变化,因此喜欢用极端方式炫富引起注意。但当他们有所经历后,心理会慢慢成熟。炫富是“富二代”宣告自我优越感最直观的一种形式。但其实自我优越感越多,这些孩子们就越容易自卑,炫富只是他们驱走孤独,吸引他人目光的手段而已。

[责任编辑:姜友君]

标签:伴侣 仇富 富二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