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育人者,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我们的孩子能够出色。在这样目标的驱使下,我们很可能在无意中进入下面的几个误区,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 看重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多于孩子生命本身 前几天我接到一个咨询电话,是一个知名高校的老师打来的。他的儿子马上就面临中考却突然沉湎于网络。他们就收走了电脑。这不但没有使儿子安下心来学习,反而使他在情绪上与父母对立,而且常常有自杀的念头。这位焦虑的父亲问:“这样的状况有没有什么办法?” 在接下来的交谈中我得知,这个孩子一直是班里的佼佼者,他的学习成绩在学校的重高保送名额里面,但他不喜欢被保送的那所学校,决定自己考一所更好的。 一位自律性如此强的孩子,何以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是很多父母该反思的。 孩子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在于他的内心具有安全感。他知道他是谁,他自信他是一个被完全接纳的生命。当孩子从父母那里收到的信息是:父母在乎的是他的成绩和表现而不是他这个人时,孩子的自我价值无法得到定位,内心失去安全,这样的负面因素一定会以各种消极、不良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忽略孩子最基本的情感需求 近日,办公室的同事们共同声讨一个初二的女生的无礼和叛逆。一个学了亲子教育的老师知道这些行为后面一定有原因。 后来了解得知,这个孩子父母不仅离异,而且各自再婚,她需要爱。于是,在“六一”时,这个老师给她买了礼物并温柔地要求她好好学习。接着,这位老师收到女孩的短信:“老师,谢谢你的礼物,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除了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外,感觉被爱是孩子最主要的情感需求。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爱的油箱,如果这个爱的油箱是空的,他就会以各种途径来填满这个油箱,寻求满足。作为老师,如果没有这种洞察力,就很容易和孩子产生冲突,既达不到教育和教学目的,也使教师这一份崇高的育人工作变得乏味和恼人。 极其吝啬赞赏的语言 一位朋友向我诉苦,曾有一段时间,孩子在学校规定的作业外给自己加了很多额外的任务,以致每天要透支休息时间。白天经常在课堂上要让同学在她不小心瞌睡时使劲地捏她的手。 原来,一次,她问班主任,凭她的成绩考上某某学校是否可以?班主任却很不经意地说:“有点危险。”就这样一句话,给孩子造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也几乎摧毁了她的自信。后来,我这位朋友和班主任及时进行沟通,班主任非常配合,孩子的行为才调整过来。 一个孩子自我价值的确定和自信心的建立主要来自外界,特别是父母、师长等孩子心目中权威人物。一个人被欣赏和肯定会给他带来价值感、尊严感和自信心,也能帮助他建立一个良好的自我形象,所以正确的赞赏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祝福。 不花时间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有一年,我受托带了一届艺术类学生。由于深感责任重大,接班后就着重进行班集建设并和全班同学民主商议制定了班规,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但是有一个晚上,居然有个女生无故旷课,当问及旷课原因时,她脸上竟然毫无愧疚之意。这着实让我这个做班主任的感到无法容忍,于是我利用一切时机对这个学生进行整顿。 但是,这个学生不再对我的整顿有任何反应。此时我开始反省自己,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使我与她的关系陷入僵局?于是我决定花时间和她进行交谈,我以自我检讨来打破僵局:“小玲,昨天我在愤怒的情绪里批评你,很可能有些话语伤害了你,如果是这样,老师向你道歉。”这时,她泪流满面,把她近段时间来家里的困境和专业上的困惑向我和盘托出。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行为。在我们去解决一个人的行为问题时,首要的是去了解产生这个行为的思想,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的内心有一个根本性的改变。这需要我们对学生有爱,愿意在他们身上花精力花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