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是一个广为传颂了2000多年的哲学经典故事,有关古罗马帝国的创立者亚历山大大帝和古希腊犬儒学派创始人狄奥根尼。 有一天,亚历山大去拜访狄奥根尼,这位年轻的纵横欧亚非的帝王见到垂暮的老狗般的哲学家躺在地上慵懒地晒着太阳,主动上前自我介绍:“我是亚历山大大帝”。哲学家并不起身,淡淡地回应:“我是狗儿狄奥根尼。”亚历山大大帝问哲学家要什么恩赐,得到的是狄奥根尼不经意的回答:“要,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常常让我深思,和千千万万人一样,我折服于哲学家面对帝王的沉静与骄傲。但有一天,我突然想,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是一个无知无礼的暴君,或者是他当时没有足够的理性,他完全可以对貌似淡泊的“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做出霸道的回应:他可以刻意挡住哲学家的阳光,可以命令士兵用各种方式挡住阳光,甚至可以把哲学家投入暗无天日的大牢,让他永远见不到阳光。所以,仔细思量,如果狄奥根尼的回答不是后人杜撰,那就不能掩盖他的哲学的残缺和轻狂。毕竟,“请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已经超越个体的自由意志,其能否实现还要依赖他人或他物,是与古希腊崇尚心灵绝对自由的哲学精神相悖的。事实上,古希腊时期的三大哲学流派犬儒学派、斯多葛派、伊壁鸠鲁派在伦理、信仰和观念上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很相似的,它们都主张心灵是唯一完全属于自己并能绝对控制的,“可以把地狱变为天堂,把天堂变为地狱”。心灵可以轻而易举抵挡各种诱惑和恐惧,享受自由与快乐。因此,我想,狄奥根尼应该这样回答:“不,因为我的心灵在沐浴阳光!”这才是哲学的智慧与力量。 我们拥有自己的心灵,主宰自己的灵魂。不管是忙碌劳顿,还是安闲舒逸;不管是一败涂地,还是志得意满;不管是逆境,还是顺境;不管是幸运,还是不幸;都请记住:让心灵沐浴阳光,照亮我们的灵魂,照耀我们的精神世界。 让心灵沐浴自由的阳光——自尊、自信。古罗马帝国三个斯多葛派影响最大的代表人物塞涅卡(大臣)、爱比克泰德(奴隶)与奥勒留(皇帝)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自由的心灵,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塞涅卡作为一个成功的大臣被流放,随后又被召回并培养了一个暴君,最后以谋反的罪名被这个暴君赐死;爱比克泰德本来是一个奴隶而且是瘸子,却是罗马城广收门徒的大哲学家,最后被驱逐流放到尼科波利,在那里继续讲学到生命结束;奥勒留是一位信奉斯多葛主义的罗马皇帝、哲学家,在治理已经积弱的帝国和长年征战中完成了著名的《沉思录》,最后病故于征战途中。这三个出身完全不同的哲学家,心灵的广度超越了个体的各种条件和环境,保持着完全一致的哲学精神,这是他们主张“一切人天生都是平等的”最好诠释,是“天赋人权”的根源,是我们自由、平等,自尊、自信的牢固基石。 让心灵沐浴智慧的阳光——恬静、快乐。欲望是人的本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源和动力。在生活中,人不能没有欲望,不能没有追求,人生是一条流淌着欲望的溪流,干涸的水沟是没有生命的。但是,你如果被欲望所控制,成为欲望的奴隶,就将远离幸福与快乐,永远与贪婪、嫉妒、不安、失望、痛苦、恐惧相伴。人的一生有太多的诱惑,权位、财物、名誉、声色常常使人沉迷,使人堕落,甚至使人毁灭。 因此,我们必须控制欲望,使它成为生活的美好向往,成为我们寻求幸福的动力源泉。那么,我们怎么分辨和控制欲望呢?有人将老子道法自然的“道”解释为人类的欲望,这点我不敢苟同,但借此引申为欲望顺乎自然,也许是对欲望分辨与控制的最高法则吧!经受住各类诱惑,不强求名与利,在心灵深处保持恬淡、安静,保持满足、快乐,这是生活的智慧阳光。 让心灵沐浴温暖的阳光——爱、友谊。 不管是伊壁鸠鲁派追求的“善”,还是斯多葛派追求的“德行”,都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的爱和友谊。爱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是无私的奉献和不求回报的给予。爱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群人甚至全世界的人类,也可以是动物,植物,甚至是没有生命的物品。爱的施予使我们的心灵充实而温暖。人类之间的爱更如生命延续的火焰,不管对恋人、对亲人、对熟人、对生人,不管是情爱、仰慕、仁爱、怜悯,都能辉映人间。与爱同行的,是在两个人之间相互发生的一种独特情感,这就是友谊。亚里士多德说,真正的友谊是一个灵魂孕育在两个躯体里。可见,友谊的核心是心灵相通,所谓知己,所谓知音。一曲高山流水成为千古绝唱,这就是友谊的真谛,它滋养心灵,祛除寂寞与阴凉。 让心灵沐浴希望的阳光——勇敢、坚强。 坊间流传这样一件事,文强案发的10年前,文强抓获的张君面对必然的死刑判决,竟然对文强说:“你有一天也会和我一样,只要你挡不住诱惑你也会走上我这条路”。这不是简单的一语成谶,却暗合古希腊哲学对被囚禁、对死亡的超然态度。爱比克泰德说,死亡和痛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死亡和痛苦的恐惧。 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说,希波克拉底在治愈许多病人之后自己病死了;占星家们预告了许多人的死亡,然后命运也把他们带走;亚历山大、庞培、凯撒在粉碎数十万的骑兵和步兵、频繁地把整个城市夷为平地之后,他们最后也告别了人世;赫拉克利特在大量思考宇宙的火之后,最后死于水肿病,死时污泥弄脏了全身;虫豸毁了德谟克利特;人间愚昧之徒杀死了苏格拉底。这是斯多葛派对死亡所持态度最好的诠释。面对不幸、痛苦甚至死亡,我们可以坦然面对,激发自由心灵的力量,满怀希望,勇敢、坚强。 在人生的道路上, 心灵是我们独自耕耘的一方净土,是没有喧嚣,没人可以污染更不可能侵入的精神家园。因此,面对无常的生活际遇, 面对纷繁的成败得失、荣辱兴衰、甘苦酸甜,面对不期而至的生老病死,我们应时刻记得自己是自由意志的唯一主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心灵沐浴阳光,让生活宁静幸福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