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古长江嘉鱼美

 鲁继 2014-07-18

自古长江嘉鱼美

 鲁运江

 

长江在嘉鱼境内古时是依山伴湖窜流而过, 从上陸溪口,到下至簰洲老湾,百余公里长江水域,古代是浩浩泽国,银光碧水,白鹤满泽,海欧翔空,野鸭遍湖,各种禽类在这里群相斗艳,是禽类一片欢乐的天堂世界。江靠湖而行, 湖连江而奔。时属八百里洞庭湖之泽国,云梦泽之边缘,形成了独特而灵性的“水乡嘉鱼”自然风貌。如果时间倒流到两千年前,我们站在文庙山、马鞍山顶或登上蜀山顶观江潮,与现今观大海一样,那种灵性美定为之感到叹服…。明﹒嘉人李宙复《南城观涨》诗曰:“横江崩浪啮金堤,泛宅浮家路已迷。嫋嫋危桥人影断,萧萧遥陇雁行低。射潮无复天山北,填海难回若水西。幸有仁侯勤乳哺, 婴雏岁岁得提携。 

 

在嘉鱼水褔齐天的长江同时孕育了大岩湖、密泉湖、三湖连江、西梁湖、斧头湖五大水系,纵错交织的水系构成了嘉鱼的山山水水之风水灵魂,是嘉鱼人落湖生息的骄傲。特别是在嘉鱼县的东边, 从马鞍山到蜀山至净保嘴, 长江伴衍了一个西梁子湖, 由于该湖位于鄂州梁子湖的西边,所以称为西梁子湖。西梁子湖在嘉鱼境内又与长江流域同体, 长江入嘉鱼马鞍山后分两条水系,一条水系从马鞍山经龟山,途经蜀茶湖流入西梁湖,到净保嘴形成一大迴流,汇集西梁湖水而下进入金水河。金水河初名涂水,又名长港。古时为长江古道。此条水系依山串水,缓流平稳,沿岸有驿站,加上古代都为木船,抗风浪能力不强,为了安全的保障,所以,各地商船也都依山串水而行,金水河长期成为长江商船的古航道,下至金口再进入于长江。就连《三国》时期孙刘进攻曹操路线航行图,也是入金水河古道而上,再从竟江口出蜀山过长江直奔乌林的。若干年后由于长江泥水荤浊,长年累月的泥浆沉积淤高,到宋朝时开始筑堤护洲造田种粮,后经元、明、清历朝逐渐加高加固,民国24年(1935年)金水闸的兴建,使这条长江古道退居了历史舞台。另一条水系就是现在的长江原干道,那时长江宽阔,水流奔急,江水丰溢泛滥,时景为“百里浪涛连天际,不见青山露一角”。一般小船在大江中间无法敢行。洪水泛滥时从现长江岸边至金水河平原全是江面泽国,为万里长江江面最宽的地段,近十余公里。江滩湖泽丛生有蒲圻草和芦苇,连金水河的西边至净保里(原烟墩乡)沿岸都为水域泽国。直到宋、元长江南岸平川淤积增高,大堤兴建,长江水域面积逐渐缩小,真正的长江主干道才成为商船的重要航道。所以,在民间有“长江北移”之说,实际上是“航道北移”了。

长江孕育了嘉鱼人民,嘉鱼人民又改造了长江。县境西北平原,处于长江南侧,沿江有蒲矶洲、白面洲、神洲、潭子洲、古城畈、肖家洲、南岭畈、簰洲等,嘉鱼人民通过九百年的奋斗,筑起了长江大堤,换来了现在幸褔而平安的生活。同时还筑建了护县洲、归粮洲、复兴洲、谷洲等民垸大堤。李宙复《南城观涨》诗又云:“睥睨遥遥作障堤,湖漘江岸一天迷。怪松几树撩云立, 比屋千邻贴水低。孤艇远浮烟雨外, 明霞高结海门西。行来峻岭攀星极, 谢眺惊人句已携。”长江赐给嘉鱼的平原陸地面积达470.4平方公里,占全县陸地面积的52.23%。嘉鱼长江南岸百里平川和沼泽地,肥沃的土地和纵横交错的湖泊水系,是嘉鱼粮、棉、油、菜、鱼盛产之域,经济腾飞之基石。还同咸宁、江夏、蒲圻三县人民共同筑固长江大堤,故称“四邑公堤”。长江同时也孕育西梁子湖嘉鱼、江夏、咸宁、蒲圻四县沿江湖五十万人民, 百万亩耕地,二十多万亩渔池。构成了现今江湖美丽的画卷。这是李宙复先生没有预写到的美景画廊。

 

在嘉鱼的东部地域西梁子湖,从咸宁幕埠山沿脉而延伸一狭长的低丘山岗,低丘山岗在嘉鱼境内长10余公里,夹在两湖的中间,形成为一个半岛形,人称“两湖夹一坡”。长岛的中心地带最高处,战国时期建有一座烽火信号台,人称烟墩台(岭)。岛嘴的最端头为一繁华的驿站,是长江和梁子湖之间通商停靠的重点码头, 地名叫净保嘴。净保嘴由两山丘组成, 中间相隔一条峡港河, 是西梁子湖西边通往东边水域和过往船只的主要通道,当地人把净保嘴西边的湖面水域称为西湖, 又俗称西梁湖, 原有水面109平方公里;反之把长江水往东流的湖面水域就称东湖, 俗名斧头湖, 原有水面216平方公里,这就是西梁子湖后来水域退缩干涸后一分为二的来历。

在斧头湖和西梁湖中有着多种美丽的传说;

一曰斧头湖有二:神话相传:吴刚喝醉了酒,猛然想起玉帝令他砍梭罗树,为南海观世音做莲花宝座。由于头晕眼花,错把咸宁的桂花树当成了梭罗树。嫦娥一见急了,砍了玉帝封的神树还了得!她灵机一动,便将怀中的玉兔向吴刚身上抛去,吴刚突然吓了一跳,慌忙用斧头一挡,斧头碰到兔子嘴上,将兔子的嘴劈成两瓣,从此兔子便成豁子嘴巴。惊慌中斧头也从吴刚手中落到了长江边,砸了一个方圆几百里的坑,天长日久,便成了湖了,人们就将此湖叫“斧头湖民间相传:宋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杨幺,有一把重量级的大金斧,九九八十一斤,杨幺的板斧很神奇,拼杀时官兵不能近身,带着它打了许多胜仗。后来有一次杨幺被宋军围在这个大湖里,而敢捉杨幺的人又不多,还有人想得此斧。官兵围住了杨幺,大声喊交出斧头就留你一条活命。杨幺一想,命都不要了,还留此斧何用。于是他站在船头仰天大笑,随手就把斧头丢下了湖。顿时,湖面像煮开锅了的水,鼓着泡泡,冒着热气,落水的地方长出了一座山,壁陡壁陡,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插在湖里的斧头,后人把这座山取名斧头山,山下的湖北面亦形状似斧,遂称之为“斧头湖。由于斧头湖在嘉鱼的东方,县人又称东湖。湖尾咸宁称关阳湖,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央文化部在此办“五七”干校,集聚了六千余顶级文学作家、诗人名人巧匠艺术大师。1970年初,为表达“扎根干校”的决心,这些“五七”干校的战士紧跟时代的拍节,将 “关阳湖改名为“向阳湖

 

二曰西梁湖:在很久以前,在“两湖夹一坡的西岸湖畔有户青壮年渔家,小伙子叫西良,西良父母早亡,一人独自生活,靠打鱼取猎为生。有一年夏天,西良进湖撒网,一网下去没打到一个鱼,而是收获了一个美丽光滑的珍珠蚌壳,于是就带回家放在水盘里。到了夜半三更,谁知屋里闪闪发光,珍珠蚌从水盘中变成一大仙女走出来,西良见此景既害怕又发呆,仙女走到西良床前,告诉说我叫珠蚌,长期见到公子勤劳善良,愿如西良结为百年之好,西良见珠蚌这样诚恳,领会后高兴不已,从此夫妻两过上了男耕女织的生活。不久这件事让当地的绅士知道了,绅士想霸占美貌的珠蚌,珠蚌不从,绅士就怒打西良,放火烧了西良的房屋,珠蚌愤怒地从口中吐出珍珠,珍珠一声爆响,将绅士一行人打得鼻靑眼肿,西良也被珠蚌带走了。从此湖岸的百姓为了纪念西良,始初就把这个湖叫做西良湖。《三国》东吴时期,湖中遍野生长着蒲圻草,周边又称“蒲圻湖”。蒲圻湖在原净保里王刘何庄望东庙处有一出江口,原名竟江口,后名十竟口。隋.开皇九年至皇泰四年(598618年)江夏郡在竟江口设县,县衍名为蒲圻县(今赤壁),现渡普金水河上游还保留有古老的蒲圻村。保大十一年至大德四年(9531300年)间嘉鱼划为鄂州府管辖, 鄂州有个梁子湖,为了区别两湖的位置,老百姓就将该湖称为“西梁子湖”,把原“良”演变成“梁”,简称西梁湖,俗称西湖。硃砂人贯称湖西。

长江的美自古以来是美在大三峡、西陵峡等,但那里是以山及大峡谷美,而进入长江中游嘉鱼则以长江广阔的百里惊涛骇浪,沿江万顷沼泽芦苇荡为美,就像京剧《沙浜浜》和白洋淀中的微山湖芦苇荡一样美。古时长江主干道流入沙阳堡(今嘉鱼县城)后还有一条内江,内江和外江中间堆积起大小不一的沙洲,有鱼岳山对面的金梁(沙)洲、沙阳堡下的白面洲、下首有归粮洲、复兴洲、平安洲、谷洲、簰洲湾等。长江水系从金梁洲(现名护县洲)一部分流内江,一直串流到潘家湾的平安洲出口后再进入长江主干流,约有25公里,也就是两江竟流汇合的地方,古时称新淤洲。史书中记载的“百里赤壁”之战就是指的从嘉鱼陸口至潘家湾(新淤洲)一线。在这些大小的沙洲中生长着密集的水生植物芦苇,是水军出没隐蔽的好战场。元朝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攻克了武昌城,县人李英隐蔽到西梁湖思姑台办义学,后湖广参政鲁辉向朝庭请缨收复武昌,李英在硃砂带上百名义勇相投,元兵和义勇兵就隐蔽埋伏于金梁洲(现护县洲)和归粮洲一带,待陈友凉部队船只向湖南进发行驶归粮洲和金梁洲时,鲁辉和李英率部从芦苇荡中同时追杀,使丝毫没有防备的起义军措手不及,杀死官兵百余人,还缴获几十艘战船及兵器,数计千人俘虏。导致起义军南北不能接应配合,此仗直接导致了天完皇朝过早的灭亡。所以,“长江嘉鱼自古竟风流”一说,实不为夸。 

西流簰洲湾又是长江嘉鱼一大美景,千年的流淌和沉积,构成了谷洲架和大簰洲垸,大西流湾带来了长江上一大明珠,形成了万里长江中游一大曲湾,全长55公里(西流26公里,东北流15公里,东南流14公里),从簰洲花口至双窑曲流44.25公里,对保卫大武汉防洪有着重要的意义,俗有“簰洲绕一弯,水落三尺三” 的颜语。大德五年至正二十八年(13011368年)花口至双窑内江逐渐淤塞。清道光八年(1828年)各民垸合建合镇垸大堤,内有耕地8.57万亩。1973年筑建谷洲堤垸,两大江洲建筑的民堤与“四邑公堤”连成一体,是嘉鱼粮、棉、油、菜的重要基地,站在民垸大堤上,既可欣赏长江万重浪,又可嘹望万顷大地稻花菜苗香。

千余年的长江沉积附衍物之地,已成了现今百里平川蔬菜之乡,占据县农业经济的大半边江山,已成为了嘉鱼县取之不尽的金盘宝地。

注:李宙复(15941666),字赓之,号逋庵,朱砂桥人,好学不仕,惟饮酒赋诗,著有《雪蓑草》、《逋庵集》等行于世。

                                         2014.6.2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