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昔日烽火战日寇,清河旧址育后人

 欣欣茶楼图书馆 2014-07-18
     在今山东省广饶县大码头乡央一村与央五村的交界处,东西大街北胡同内有一坐北面南的院落。院落东西长约22米,南北宽约18米,占地面积约387平方米。院内有砖墙、草顶、硬山的北屋6间。这里就是名扬齐鲁的中共清河地委旧址。就是在这里,从1939年9月至1940年10月这短短的1年多的时间里,中共清河地委在杨国夫、景晓村、马保三、李人风等我党我军高级将领的领导下,指挥清河区广大军民同日寇进行了血与火的战斗,为打击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8年5月鲁东工委撤销。为加强对鲁北地区抗日工作的领导,省委决定建立中共清河特委,霍士廉任书记,杨国夫任军事部长。后随着抗日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1939年9月清河特委改为清河地委,景晓村任书记,杨国夫任军事部长。中共清河地委正式建立。
为了适应抗日斗争的需要,1939年10月中共清河地委决定,撤销中共广饶县委,建立了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员会,马巨涛任书记,陈凤九任组织部长,李荆和任宣传部长等。同时建立了四边县行政办事处,杜振东任主任,刘绍九任副主任。四边县包括益都县胶济铁路北的六、七、八、九区及五区的部分村庄;寿光县五区及四区的部分村庄;广饶县的二、四区及五区的部分村庄;临淄县的二区及三区的部分村庄。这些地区除县城和重镇为日伪盘踞外,国民党顽固派也占有不少地方,形成相互交错、斗争复杂的局面。     
    1939年10月下旬,为贯彻执行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朱瑞等总队首长关于建立平原根据地的指示,中共清河地委在临淄县苇子河召开了有部队团、营党委(总支)书记和地方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作出了“向清河进军,创建清河平原根据地”的决定。于是拉开了向清河区进军的序幕。清河区平原东接胶东,南跨胶济铁路与鲁中为邻,西枕津浦路,北连冀鲁边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面对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中共清河地委主要领导人之一杨国夫司令员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为了使军民有效、有利地打击敌人,他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平原作战的特点,认为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便于敌人机械化部队的迅速展开和长途奔袭,而我军装备落后,行动全靠两条腿,平原地区又不利于隐蔽活动,这就给我抗日军民造成极大的不利条件。这很明显是以己之短对敌之长。要改变这种被动情况,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就必须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变敌人的优势为劣势,变自己的劣势为优势。为此,杨国夫司令员总结推广临淄群众大挖“抗日沟”的经验,向全区军民发出改造平原地形、大挖“抗日沟”的战斗号令。杨国夫司令带着警卫员,找来村干部,在村外的道路上手画步测,制定挖沟计划,部署挖沟行动,并熟练地挥动着镢头,参加挖沟劳动。杨司令带头挖“抗日沟”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大挖抗日沟改造平原地形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清河区广大群众发扬创造精神,开挖了多种形式的抗日沟,有抗日交通沟”,即在县、区、乡、村之间沟沟相连,一直挖到离敌人据点很近的地方;“抗日护庄沟”,即在村庄周围挖3至4米宽、2米深的沟;“抗日封锁沟”,即在敌伪据点周围和敌人出动的交通要道挖上深沟,阻止敌人,增加其行动的困难等。有些地方的抗日沟甚至一直挖到敌人的据点附近。这样,清河区就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村相连、乡乡互通的网状地带,使敌人的汽车、摩托车部队、战马等处处受阻,行动困难。敌人的“长途奔袭”战术再也不灵了。“抗日沟”却大大有利于我抗日军民“反扫荡”、“反清剿”和主动出击日伪军的斗争。日伪军对清河区进行扫荡,我三支队、独立营和民兵利用有利地形,在弯弯曲曲的“抗日沟”里打埋伏、打游击,巧妙的与日伪军进行周旋。当把敌人拖的筋疲力尽之时,然后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敌人对此无计可施。我们的八路军和民兵自豪地说:“这是清河平原上的地道战。”
    清河区军民挖好“抗日沟”后,中共清河地委又动员指导群众垒“抗日墙”。所谓“抗日墙”,就是在村子的街、巷、胡同内,依据地形、战术需要,在街道两侧垒成半截墙,把街、巷堵上一半,并留有观察孔、射击孔等。“抗日墙”在我军民对敌战斗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敌人进村就来个“关门打狗”,打得敌人晕头转向,心惊胆战,不敢轻举妄动。清河区抗日军民胜利粉碎了日伪军的一次次“扫荡”,牢牢地掌握着抗日战场的主动权。
    为了更进一步壮大抗日力量,更好的发挥群众在抗战中的作用,真正做到全民族抗战,中共清河地委决定召开各村“名流”座谈会。结果,到会的各村“名流”近百人,群情激昂,场面热烈。杨国夫司令在会上作报告。他认真分析了当前的抗日形式,阐明了我党的抗日政策,号召全民进行抗日救国,最后具体提出:“有粮出粮,有人出人,有枪出枪”的要求。杨司令话音未落,老秀才徐建明(字连坡)站起来激动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年老且属小字辈,理应带头报国才对。我决定献粮20担,也算为抗日救国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吧!”20担粮食可不是个小数目,约合6000多斤,等于徐建明全年收入的四分之一。他的这一报国举动立即引起全场不小的轰动。村里首富徐本经也不甘落后,连忙站起来说:“连坡报献,空话少说。我是咱村首富,理应为抗日多作些贡献才对。我决定献粮50担。”话音刚落,会场上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及群众的阵阵叫好声。徐本经接着补充道:“说为虚,做为实,备好听令待运。”结果,在他俩的带动下,到会的各村“名流”连连举手献粮,多少不等。杨国夫司令员极为高兴,一再抱拳致谢。座谈会后,清河区的抗日救国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为了组织好、领导好群众救亡运动,清河地委决定在各县、区、村建立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姐妹团、儿童团和自卫团等。杨国夫、景晓村、李人风等同志亲自领导,具体组织,很快在根据地周围各县、区、村建立了“村公所”、“民兵团”、“青年先锋队”、“儿童团”等抗日民主政权群团组织和地方武装,基层还建立了自卫团基干班。清河地委组织、发动学生,利用印发传单、集市演讲等多种形式宣传我党的抗日政策。群众对宣传抗日的活动极为关心,只要听说有宣传活动,就赶紧去听。结果,群众深深体会到:“只有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才能有好日子过。”同时,为了提高各群众抗日团体工作干部的素质,推动工作的深入发展,清河地委在广饶县吴家庄还举办了工、农、青、妇联合训练班,参加培训的干部40余名,时间一个多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群众工作深入开展。结果,清河区广大群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掀起了拥军参军的热潮,许多热血青年积极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中去。广大群众热情拥军、踊跃参军的热潮,使抗日战争有了可靠的后勤供应和兵源保障,为清河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和兵源基础。抗日烽火在清河区已成燎原之势。
但清河区部队活动的范围仅在胶济铁路以北、小清河以南这个狭长的地区,虽然可直接威胁着敌人的战略交通线——胶济铁路,但活动区域有限,行动极为被动。早从1938年冬开始,敌人就对我区频繁“扫荡”,我部队得不到休整,斗争异常艰苦。要想变被动为主动,更加有效、有利的积极打击敌人,就必须设法改变这种局面。
1940年1月1日,在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的主持下,清河区军政委员会在寿光县郑家埝召开会议。清河区党、政、军负责人景晓村、杨国夫、李人风等参加了会议。会上王建安传达了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决定:清河地委和三支队必须迅速改变根据地局限于小清河与胶济路之间东西一条线的被动局面,要向小清河及黄河以北发展,以扩大和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清河区军政委员会遵照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的指示,作出了具体部署:第一步,巩固益寿临广四边地区和以寿光北部清水泊为主的根据地;第二步,渡过小清河,向小清河和黄河之间发展;第三步,跨过黄河,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
    根据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的指示,以及清河区军政委员会的具体部署,1940年2月三支队司令部旋即命令东、西两路部队迅速渡过小清河,向小清河北进军。东路由基干二营和第六军分区特务连等组成,在马千里的指挥下突破了国民党投降派李寰秋、周胜芳、成建基等在小清河两岸的堵截,从三岔、高港村附近胜利渡过小清河,很快插到广饶、博兴北部;西路由李曼村、韩子恒指挥,渡过小清河,迅速进入邹平北部及高苑西部地区。我军每到一地便宣传和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并在新区建立党的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创建根据地。但我三支队向小清河北进军的行动很快引起了敌人的注意。3月3日,利津、博兴、广饶、史口、玉皇堂等据点的日伪军500余人突然出动,将我东路指挥机关和第六军分区特务连包围在东王文村。我军指挥机关迅速转移,特务连的70多名战士在清河区广大群众的支援下,连续打退敌人的8次冲锋,毙伤日军70余人,黄昏时日伪军狼狈撤退。东王文战斗是我军开辟小清河以北地区的第一次战斗,打出了军威,鼓舞了军民的斗志,扩大了八路军的影响。
由于我党执行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力量,团结抗日的方针,四边县抗日工作蓬勃发展,根据地越来越大。四边县委、四边县行政办事处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中共清河地委决定,撤销四边县委、四边县行政办事处,恢复广饶县委,李荆和任书记兼宣传部长,李玉轩任组织部长,杜振东任政府部长等。后又成立了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杜振东为县长、刘绍九为副县长。这更加有利于抗日斗争。
1940年4月5日,八路军三支队司令员杨国夫率基干三营经西燕、桑科追至纪家疃,将从广、寿败退的伪十六旅三团成建基部500余人包围。黄昏时发起总攻击,毙伤敌200余人,国民党广饶县党部书记兼成建基团政训处主任黄寿轩在逃跑时淹死在小清河中。这次战斗对开辟广饶和博兴北部的工作起了重大作用。
我军渡过小清河后,痛击日军,连战连捷,发展很快,国民党顽固派愈感不安。国民党山东鲁北行辕主任何思源、国民党鲁北专员兼保安司令刘景良,纠集周胜芳、成建基、薛儒华、朱仲山(号称八大团:朱团、周团、成团、薛团……)等4000余人组成“剿共联军”,兵分6路,向博兴、广北地区进犯,企图乘我军在小清河北立足未稳之际将我军驱走。为击退顽军的猖狂进攻,我军分别由杨国夫、马千里指挥的东路和中路部队会合,并急调西路部队东进。经刘官庄、王浩、贺家一战,将顽军号称善战的“海军陆战队”击溃,其他各路顽军不战自退。从此,我军进一步控制了小清河北平原地区,并与小清河南广大地区连成一片,广北地区成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对清河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根据山东分局的指示,1940年10月决定撤销中共清河地委,成立中共清河区党委。清河区党委下辖清东、清西两个地委,广饶县隶属清东地委领导。清河地委从此退出了抗战历史的舞台。
    尽管清河地委存在仅一年多就撤销了,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当地军民在中共清河地委的领导下冒着战争的烽火,为打击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逝者如斯。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中共清河地委在人们的心目中却永远不会被抹掉。如今,中共清河地委旧址已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对广大人民群众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