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热并用规律探讨

 白龙书屋 2014-07-18

内容提要:笔者从中药性、味和功用的角度,以对寒热并用名方的理解和个人临床实践经验为依据,对寒热并用药的作用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寒热并用,主用其性,能调和寒热,治疗寒热错杂证;主用其味,能斡旋气机,坚阴润燥,治疗肠胃气机升降失调证和下焦湿热伤阴燥热证;性用相籍,能扶正祛邪、托化病邪、燮理阴阳,治疗虚实互见证、邪实而正未虚证和水火阴阳失调证。

 

  寒性药和热性药同用,称为寒热并用。本文以笔者对寒热并用的古代名方的理解和用药经验为依据,对寒热并用的规律进行了探讨。

 1 主用其性,能调和寒热,治疗寒热错杂证。

   根据中药性味、归经的理论和“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基本原则,选择能入热邪所在之经的寒性药和寒邪所在之经的热性药,利用药物的寒热偏胜,纠正病变部位的寒热偏胜,有调和寒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肝(胆)热脾寒、胃热肠寒、水饮夹热等寒热错杂证。

   如肾阳虚而痰热阻肺的肺胀证,上见咳嗽气喘,吐痰黄稠,下见足胫水肿,畏寒肢冷,属上热下寒。治疗时,常生石膏与附子同用,前者性寒入肺而清其热,后者性热入肾而温其阳、散其寒,寒热并用,清上而温下,再配麻黄、半夏、茯苓和白术等切合病情。肺胀咳喘兼热淋之证,上见咳嗽气喘,吐痰清稀量多,下见小溲短赤,淋漓涩痛,大便干燥者,属上寒下热证,常选用辛热的干姜配半夏、麻黄、细辛等温肺化饮,宣肺定喘,并用木通、栀子、瞿麦和大黄等寒性药清利下焦湿热,上下兼顾,则可寒热并除。仲景用附子泻心汤治疗热痞兼恶寒汗出证,属表寒里热,方用麻沸汤浸渍苦寒的芩连和大黄,清里热而除痞满,并用辛热的附子另煎取汁,扶阳固表,二汁液合而服之,寒热补泻之性虽然相反,并用之却能温表清里,调和表寒里热。早年在基层曾治小儿麻疹,见有疹色暗红,出而不透,面色清白,又兼见下利清稀,属素体中阳不足,又感受风热疠气的表热里寒证,用性寒的金银花、连翘配升麻、葛根、赤芍等清热解毒,解表透疹,并用辛热的附子、干姜配甘草等,入脾肾而回阳救逆,收效颇捷。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胆)热脾寒、乌梅丸治疗胃热肠寒、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水饮夹热证从略。

2  主用其味,能斡旋气机、坚阴润燥,治疗肠胃气机升降失调证和下焦湿热伤阴燥热证。

2.1 斡旋气机,治疗肠胃气机升降失调证:苦味药分别具有清泄、降泄、通泄、燥湿和坚阴等功效。辛味药则常有发散、开郁结和通行气血的作用,特殊情况下,一些辛味药还能润燥。就寒热并用范围而言,斡旋气机多为苦寒药与辛热药配伍,辛能横向行散,又能升散、开散郁结,苦能纵向泄降,苦辛寒热并用,有苦降辛开、苦泄辛开、苦泄辛通等作用,能从纵横两个方向斡旋气机,比单一的横向疏理更全面,多用于气机升降失调的痞满、脘腹疼痛和下利等胃肠病。

            临床常用的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和枳实消痞丸等都是寒热并用、苦降辛开的名方。苦寒的芩连与辛热的干姜配伍,是取芩连的苦降寒清之功降胃除热,取干姜之辛以开结除痞。而单用黄连配干姜则属苦泄辛开,黄连苦泄胃肠之热而燥湿,干姜辛热又能振奋中阳,辛散湿邪,使湿热两分。笔者治疗慢性结肠炎,症见腹痛、肠鸣泄泻,泻后痛缓,肛门不爽,舌苔黄腻,属湿热较盛而虚象不著者,常在学习印会河老师清理肠道方(黄芩、黄连、赤芍、败酱草、桃仁、冬瓜子)的基础上加干姜、红藤,寒热并用,疗效增强。左金丸是用少量的吴萸通散肝郁,并靠其引使,使黄连能苦泄肝火胃热,抑制肝气的恣横,收到抑肝制酸安胃的效果。笔者在用越鞠丸治疗湿热痰火郁结时,常合用栀子干姜汤,能明显增强苦辛开泄郁热、散湿除痞的作用。

2.2 苦坚辛润,治疗下焦湿热伤阴燥热证。苦寒药中,如知母、黄柏和黄连等,能直折邪热而保存阴津,是谓苦坚。气至津亦至,热性药中的干姜、肉桂等辛味药能通行气血、布散津液以润燥,是谓布津润燥。具有苦坚作用的寒性药和具有布津润燥作用的热性药并用,苦坚辛润,常用于下焦湿热蕴结,津液不能敷布的肝肾阴亏燥热证。临床常宗《医方集解》虎潜丸意,治疗中晚期糖尿病并发神经炎,症见腿足消瘦、腰膝酸软、步履乏力,舌红苔少,脉细弱者,常用黄柏、知母苦寒泻火,清热坚阴,加玄参以滋阴泻火,佐用辛热的干姜,既可防止知柏苦寒伤胃,又能辛通气道,布散津液,使方中龟版、熟地、当归等诸多滋补肝肾药的精津得以布散,以润养筋骨,深合“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旨。又如治疗前列腺炎引起的小便不适,甚或癃闭 ,属于下焦湿热夹瘀者,常用当归贝母苦参丸、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滋肾通关丸,清热除湿,化痰行瘀,方中知柏、苦参燥湿清热以坚阴,佐以附子,使以肉桂,辛散湿邪,润燥而助气化。

3 性用相藉,能扶正祛邪、托化病邪、燮理阴阳,治疗虚实互见证、邪实而正未虚证和水火阴阳失调证。

            就寒热并用范围而言,取寒药之性而清热祛邪,取热药之用以通阳扶正,性用相藉,不仅适用于虚实互见证,也可用于邪实而正未虚者,有振奋阳气,促邪外出的作用。

3.1 扶正祛邪,治疗虚实互见证:无论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证,在用寒性药清解邪热的同时,都可酌情并用热性药,特别具有助阳作用的热性药,如附子、肉桂、干姜等。这样既能清热祛邪,又能温阳扶正,适用于邪实正虚的虚实互见证。如素体中阳不足的人患温病,邪入心营,神识时明时昧,斑疹隐隐,舌红少苔,脉来虚数,正气不支,邪气又不能外达,有虚脱之虞时,在用犀(水牛角代)连冬地、丹玄银翘和至宝丹等清营透热、开窍醒神的同时,常加入附子和人参,寒热并用,扶正祛邪,能促使邪热隨药势而外达。曾治慢性肾衰合并慢性心衰,属脾肾阳虚、浊气上凌心肺者,在附子、肉桂与桑皮、葶苈子、车前子和泽泻等寒性药并用的同时,又配参芪苓术等益气利水,温阳降浊,收效满意。

也有用甘寒药扶正,用辛热药祛邪1

3.2 托化病邪,治疗邪实而正未虚证:托化2是指补托正气,化解病邪,使其外达。就寒热并用范围而言,性用相藉,异类相使,有加速邪气外达的功效。托化与扶正祛邪的微妙差别在于:不仅适用于正虚邪实之证,也可用于正气未虚的实证。如在用苦寒药清热祛湿时,佐以小剂量的辛热药如干姜、肉桂和吴萸等,不仅能苦辛合化,祛湿邪而畅气机,还能振奋阳气,有如阳光之煦,阴霾易散,不仅不会助热,反而对清热祛湿主药有佐助之功。如在治疗黄疸时,不仅用茵陈术附汤治疗阴黄属寒热并用,异类相使,即使治疗阳黄,用茵陈、黄柏、栀子之类清热化湿除黄的同时,酌情加入少量的干姜或吴萸等辛热药,不仅可以防止寒凉伤胃,还能辛散湿邪而畅利气机,加快黄疸的消退,尤其适用于那些兼有胃脘痞满而苔黄滑腻之证。

3.3 燮理阴阳,治疗水火阴阳失调证:寒药属阴,热药属阳,根据阴阳互根互用之理,寒热并用,有燮理阴阳之功,用于水火阴阳失调证。如《局方》黑锡丹是治疗真阳虚乏,寒自内生,盛寒逼阳于上,上实下虚的名方,方用甘寒质重的黑锡补阴,镇摄浮阳,降逆平喘,用酸热的硫黄补阳,二药相须为用,共为君药,有调和阴阳、水火并补,标本兼治的功效。治痹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在用麻防等祛风除湿药的同时,还用辛热的附子配桂枝以行阳,温经散寒止痛,并用甘酸寒的芍药、知母以清热养阴,寒热并用,能调和营卫,燮理阴阳。《韩氏医通》用交泰丸治疗心肾不交的失眠,其方用黄连清心火,用肉桂助气化,启肾水上潮于心,药虽仅2味,寒热之性反差很大,却有交通心肾,燮理水火阴阳之功。

 

 参考文献

 〔1〕 宁德新.寒热并用的异类相使作用.中医杂志.1999,(1):59

 〔2〕 魏启泽“托化”赏析. 中医杂志,1986,(12):6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