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秘密社会史料卷四 铜山 萧一山 辑 张德文 整理
口白第七
三、禀进辞
“禀上头门中军大人得知: 闻得今夜五祖大开洪门,木杨大会,架桥开圩,今高溪天佑洪带领新丁到来投军食粮,有手本投见五祖,烦请将军大人与我通传。” 答曰:“可禀上主教师。” “[遵令,禀上]头门,有一位佑洪带领新丁到来投军食粮,现有手本呈上。” [问:]“说来你姓乜姓?” [答]:“姓天。” [问:]“盘古以来,至今亦无人姓天,因何有姓天之人?叫他快把真姓真姓真名说上,倘有半句讹(虚)言,赶出辕门,定斩不饶!” [答曰]:“我非别人,乃系明朝崇祯驾下黄成恩,为国遭冤,奸党所判,要夺我主江山。把我君臣二人赶出皇城脚下,君臣二人在阵上冲散,先皇走到梅山脚处,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料难逃活,只得自缢身亡。后至黄成恩又走到梅山脚下,见主身亡,锦绣江山,定为蛮夷所夺,难以挽回,是以自己将身中罗带解下,悬在主脚下而死。故此,忠魂烈魄,随先皇到大(太)庙之中,只望寻个安身。谁料[清朝]君皇说道,黄成恩是不忠不义之臣,悬主身上而死,正是死后加刑。当时众臣听得,遂把黄成恩赶出庙外,故此忠魂不息,烈魂难消,在半空之中,闲游散荡,或往或来。是日,红气透天,达摩先师,蹈住云头,手持灰履,往两京而去。黄成恩即向前悲求达摩先师,把他始末真情,细说一番。[达摩祖师]就将黄成恩一副忠魂,修(收)在葫腰内。合指一算,已知少林寺冤仇有报。 顺天行道,反清复明。今天于甲寅年七月念(廿)五日丑时,结万二兄,在高溪庙起义,达摩祖师就将我忠魂烈魄,托于灵王庙之苏洪光,身赐铁板草鞋一对,投到高溪庙结万二兄驾前,封为前部先锋之职,来投题洪家手本。是以指天为姓,指洪为名,把真名真姓说出,烦将军大人与我通传。” [答曰]:“已(既)是真天佑洪,可吩咐包头卸甲,升门而进。” “禀上将军大人得知,今有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左文右武,连加三级,纪录十次,明朝保驾大先锋,天佑洪包头卸甲升门而进。 举过众兄弟不才,佑洪带马到此来。 将身来到辕门外,今将手本叩陽台。 先锋奉命到辕门,敢请将军代我传。 特来投见洪家本,祐洪带马入城来。 明朝保驾大先锋,开路修桥第一功。 今日带马来拜会,谁人不识天佑洪。 日出东边我起程,腰间常带血淋身。 杀绝胡人开帝府,铁胆铜肝忠义人。 东边行程又往西,举头望见大鹏飞。 百鸟归巢英雄会,洪英聚会扶明时。 大路朝王不见湾,泉水茫茫不见滩。 明山广阔英雄会,英雄剿灭绝清山。 洪开国助绝清山,豺狼虎豹满山坑。 多得老人带我过,大虫不敢乱纵横。 洪水横流是浪波,金兰结义兴巍峨。 望见招兵旗扯起,忠心人过绝清河。 天地原来父母身,生我兄弟两个人。 平清复明真君子,金兰舟度(渡)义气人。 远望高溪寺门边,长沙湾口云连天。 乌云岗渡横飘过,高溪庙向(内)古千年。 远望高溪寺门中,多多拜上万云龙。 丁山流水三合河,三河合水五湖通。 唐皇始立木杨城,云龙重修显威名。 没清四路皆宁静,把转乾坤再复明。 观看城池一望高,城基八面动枪刀。 军情四路来飞报,云龙出敌有功劳。 木杨城内有五重,洪砖洪石不计工。 藏尽几多英雄将,两班文武受皇封。 本是高溪天佑洪,近南命我做先锋。 逢山开路逢城破,复转明朝第一功。 如来佛祖莲花座,左边文殊右普贤。 一自少林烧灭后,及除(乃舍)宝殿上西天。 唐尧安阜成焚化,虞舜雍煕乐太平。 (编注:“雍熙乐太平”,此处不解!似与天地会“反清复明”宗旨,及《西鲁叙》、《桃李剑序》传说相矛盾,存疑。只代表个人观点。) 盛德无私招日月,世间鞑子尽除清。 天开泰运把冤伸,地通四海出名人。 长抱金刚持佛界,春夏秋冬护万民。” [问:“少林寺灯笼上有何字?” 答:“]少林寺灯笼[上为] '唐虞盛世,天地长春’。” [问:]“少林寺有几多钟鼓?” [答:]“有三锺五鼓。 三锺五鼓振乾坤,少林寺内响如云。 此钟此鼓天地振,留来他日转明君。 少林寺内有三钟,古铸全凭铁与铜。 撞破清朝花世界,从今长识那(哪)家洪。 京青布鼓两无差,创造当才手(年)陈彩花。 豪杰英雄居第一,扶持明主从中华。 京青布鼓绣花堆,彩花小姐用功裁。 旋歌凯奏升平日,景陽钟响主登台。 结万二兄在路边,二人相会合成天。 云游四海遍天下,远在天边近目前。” [问:“九龙泉井在于何处,有何为证?” 答:“有诗为证。诗曰:] 九龙井诗: 丁山山下九龙泉,密出三河峡水联。 分发五湖兼四海,心肠洗净实中原。 叠叠丁山到彩屏,英名人杰此中兴。 仍回碧帐三河峡,特兀朱符八角亭。 青草几条在路边,五人盟誓表苍天。 冤仇谁不心思报,勇汉洪英就向前。” [问:“少林寺人观世音菩萨诗句,你知道否?” 答:“知道。诗曰:] 观音诗: 头带万笠影摇摇,脚踏彩云天下宵。 目观世界多变异,始见洪英又转朝。” 问:“少林寺在于何处?” 答曰:“在福建省福州府福田县九连山。[有诗为证。诗曰:] 福建名山是九连,少林今已化为烟。 昏君无道栽荆棘,屈杀英雄实可怜。 御驾亲临到寺中,惜乎盼望梓儿童。 因为朝中奸佞权(编注:一本作生),从今相识我洪门。”
原按:以上《禀进辞》见伦敦不列颠博物院所藏抄本 Oriental 8 207 B (1)。原抄其两卷,前卷二十四页,后卷十八页,均无题。前卷用硃笔标点,禀上一段当系先锋入城时之开场白与上录问答书不同,附诗甚多,以用问答者录焉,余详别卷。 整理者注:对原影印版进行了勘误,不足之处,恳请指正。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
|
来自: 願隨身 > 《近代秘密社会史料 萧一山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