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茶名鱼皆贡品

 寒江读舟 2014-07-18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还有客来敬茶、以茶会友等传统风俗。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在茶的培育、品饮、应用,及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上,为人类文明留下绚丽光辉的一页。

    那么茶业与渔业,一陆上一水中、作业区域不一,一植物一动物、生产对象不同;茶文化与渔文化是否风马牛不相及?否也!

 

    据成书于东晋的《华阳国志·巴志》载:早在公元前约1000年,周武王就“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后,名茶名鱼皆为贡品。

    北宋徽宗时期,为满足帝王大臣们的欲望,贡茶征收名目越来越烦多、制作工艺越来越新奇。宣和二年(1120年),漕臣郑可简因创制一种茶色雪白、名曰“龙园胜雪”的团茶,受宠升至福建路转运使。郑命侄子千里各处搜集奇品,发现一种名茶叫做“朱草”、却让儿子去进贡,其子亦因此得官。时人讥曰:“父贵因茶白,儿荣为草朱。”郑可简荣归故里后,在宴席上得意地说:“一门侥幸”。侄子千里因“朱草”被夺愤愤不平,即以“千里埋怨” 对之!此事载于《苕溪渔隐丛话》。

    明代正德九年(1514年),时任浙江按察司佥事的韩邦奇,目睹宦官王堂等人在严州(今建德)强征鱼产、茶叶,作《富阳茶鱼歌》曰:“富阳山之茶,富阳江之鱼。茶香破我家,鱼肥卖我儿。采茶妇,捕鱼夫,官府拷掠无完肤。皇天本至仁,此地独何辜?鱼兮不出别县,茶兮不生别都。富阳山,何日颓?富阳江,何日枯?山颓茶亦死,江枯鱼亦无。山不颓,江不枯,吾民何以苏!” 当他将歌谣附在奏章呈报后,竟被革职为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